節能與減排的相互作用關系?
一、節能與減排的相互作用關系?
堅定不移地抓好節能減排工作是核心。
實現經濟又好又快發展,“好”是基礎,“好” 的體現之一是在經濟增長的同時做到節能減排。要讓節能降耗和污染減排成為兩根“高壓 線”,加快利用先進技術改造高耗能、高污染企業,堅決淘汰落后的生產力,堅定不移地走 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
二、我國大中城市實行節能減排,在交通方面可以做哪些工作
一、貫徹落實國務院“十二五”節能減排與應對氣候變化工作部署。貫徹落實國務院《“十二五”節能減排綜合性工作方案》和《“十二五”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工作方案》對交通運輸行業的具體要求,組織落實交通部發布的《關于公路水路交通運輸行業落實國務院“十二五”節能減排綜合性工作方案的實施意見》及部門分工方案,適時發布《交通運輸行業氣應對候變化行動方案》,確保工作部署落到實處。
二、深入推進低碳交通運輸體系建設。繼續組織做好城市試點,加大對試點工作的推進力度和對試點城市的支持力度,確保試點工作取得預期成效。從今年開始,交通部重點在武漢、南昌、廈門和無錫等4個城市,組織開展低碳交通城市試點;在天津港、青島港、連云港和蛇口集裝箱碼頭港區等4個港區,組織開展低碳港口試點。
三、繼續深入開展“車、船、路、港”千家企業低碳交通運輸專項行動,組織做好萬家企業節能低碳行動。切實發揮專項行動對節能減排工作的示范作用,加強對參與企業的支持與引導,逐步建立有利于發揮專項行動示范作用的長效工作機制。配合國家發展改革委開展萬家企業節能低碳行動,加強行業指導,強化行業監督,督促行動方案各項措施落到實處。 本文`內-容-來-自;中_國_碳_交^易=網 tan pa i fa ng . c om
四、完善交通運輸節能減排專項資金激勵機制。探索建立專項資金績效評價制度,組織實施專項資金績效調查工作。完善專項資金項目管理,研究建立節能減排量第三方審核制度,推進項目區域性管理和主題性管理,探索建立“立項評審、資金使用、過程跟蹤、項目驗收”的項目管理模式,加強項目管理信息化建設。
五、加強并完善交通運輸節能減排統計監測考核體系,推進能源利用在線監測工作。繼續完善交通運輸能耗統計監測報表制度,鞏固并適度擴大監測范圍,不斷提高監測數據質量。組織開展普通營運貨車、內河船舶能源利用狀況遠程監測試點。
六、繼續推進交通運輸節能減排重點工作。具體包括:繼續嚴格實行營運車輛燃料消耗量準入制度;繼續執行對客車實載率低于70%的線路不投放新運力;繼續推行公路甩掛運輸;因地制宜推進天然氣汽車在道路運輸、城市公交、出租汽車及港口中的應用;深入開展綠色汽車維修工程;在出租汽車行業開展電話預約服務試點;加大對天然氣船舶試點工作支持力度;制定并發布靠港船舶使用岸電技術相關標準。
七、組織實施節能減排科技專項行動。大力推進交通運輸節能減排重大科技專項的組織實施,開展節能減排相關政策軟科學研究。促進節能減排科技成果推廣應用,發布包括節能減排技術在內的年度交通運輸建設科技成果推廣目錄,啟動節能低碳科技成果推廣項目,深入推進節能科技示范工程的組織實施。
八、積極開展交通運輸節能減排宣傳交流培訓,做好應對氣候變化談判。大力宣傳低碳交通運輸體系建設經驗與成效,著力打造交通運輸節能減排“十百千”工程(即,十個低碳交通運輸體系建設城市試點,一百個交通運輸行業節能減排示范項目,一千家“車、船、路、港”千家企業低碳交通運輸專項行動參與企業)。繼續積極參與UNFCCC和IMO框架下應對氣候變化談判,深入開展船舶能效履約研究。
三、低碳城市發展模式及技術應用有哪些措施?城市節能減排能效分析及綜合解決方案有哪些解決方案哪?
在戰略取向方面,我國的低碳發展宜采取既基于國情又符合世界發展趨勢的漸進式路徑,制定清晰的階段目標和可行的優先行動計劃。
具體說,我認為要分五步走:
一是把“低碳化”作為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目標之一,并把相關指標整合到各項規劃與政策中去,結合實際情況,探求不同地區的低碳發展模式,努力控制碳排放的增長率。
二是在可持續發展前提下,把低碳發展作為建設創新型國家的重點內容,納入到新型工業化和城鎮化的具體實踐中。
三是利用國際金融危機的契機,充分利用碳減排、能源安全和環境保護的先進技術,不斷提高我國低碳技術與產品的競爭力。
四是積極參與國際上關于低碳能源和低碳能源技術的交流與合作,引進國外先進理念、技術和資金,通過新的國際合作模式和體制創新,促進生產與消費模式的轉變。
五是積極參與氣候變化的國際談判和低碳規則的制定,為我國爭取合理的發展空間。通過承諾符合國情與實際能力的自愿減排行動,提升負責任大國的國際形象。同時,堅持要求發達國家率先大幅度減排,并建立“可計量、可報告、可核實”的技術轉讓與資金支持新機制。
發展低碳經濟的主要措施
目前全社會對于低碳發展的熱情是有的,不少城市表達了要爭做低碳試點城市的強烈愿望。低碳發展對我國不但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能實現的。最重要的措施有5項:
一是政府主導,摸清家底,立足實情,確立目標,制定規劃,有序發展,避免一哄而上。
二是鼓勵“產學研結合”,加快開發低碳產品和低碳技術,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搶占制高點。
三是加快研究制定相關法律法規,包括國家監測考核管理標準,財稅、價格等金融政策措施(如開征碳稅、試行碳交易等)。
四是立即著手開展行業(工業、建筑、交通)、企業、城市、社區的低碳發展試點。
五是加強宣傳引導,使各級領導和公眾了解什么是低碳經濟,為什么要發展低碳經濟,怎樣發展低碳經濟,以推動全社會的生產、生活方式和消費觀念的大轉變。
1. 開發新能源:
目前最主要的問題就是可再生資源的利用率不高,比如太陽能不僅占地大,而且只有有陽光時才能得到能量. 風能(超大的風扇) 不僅護理的費用昂貴,而且占地也很大(如果要用風力發電代替全世界的火力發電站,那就要300萬個風力發電設備) . 所以人類現在需要找到一個方便,占地小利用率高的新能源.
2.減少碳排放
如果人們將自己的欲望放輕一點,不使用私家車,而乘坐公共交通,不僅能緩解交通壓力,而且可以減少龐大的碳排放. 馬路不緊張了,那政府就能更好的發展公共交通,方便生活.展望未來這不是非常好的一種低碳生活嗎?
3.植樹造林
我們可以伐木可以砍樹,但必須有節制.古人曾經也說過我們不能竭澤而漁. 在滿足我們欲望的同時,我們也要彌補.人類要自己種植經濟林來使用,而不是刮取大自然自己創造的巨木森林.為了人類自己的利益而破壞大自然,有點常識的人都知道這是多么愚蠢. 森林是地球的肺一點也不為過,它將二氧化碳變為萬物生靈所渴求的氧氣.我想人類應該給森林頒發一個感動世界獎才對.
4.責任
哥本哈根,我想所有人多多少少也有耳聞.不過只要了解一點的人都知道,這次會議是半失敗的,因為它牽扯到那些大國的利益.許多發達國家為了壓制發展中國家(比如美國,不用嘴說誰都知道美國想壓制中國的發展歷來如此),硬是將保護環境的責任推給發展中國家,自己卻好像沒什么錯.如果人人都能樹立起對環境負責的心,不要存有不關我的事的心態,我想環境保護和低碳經濟對于人類這種高智商的動物來說一定不在話下的.
【日常生活】
一些簡單易行的改變,就可以減少能源的消耗。例如,離家較近的上班族可以騎自行車上下班而不是開車;短途旅行選擇火車而不搭乘飛機;在不需要繼續充電時,隨手從插座上拔掉充電器;如果一個小時之內不使用電腦,順手關上主機和顯示器;每天洗澡時用淋浴代替盆浴,每人全年可以減少約0.1噸二氧化碳的排放…… 還可以根據不同的環境、地點,進行適當的調整。
一、居家
1.照明用電
注意隨手關燈。使用高效節能燈泡。美國的能源部門估計,單單使用高效節能燈泡代替傳統電燈泡,就能避免四億噸二氧化碳被釋放。
節能燈最好不要短時間內開關,節能燈在開關時是最耗電的。
白天可以干完的事不留著晚上做,洗衣服、寫作業在天黑之前做完。早睡早起有利于身體健康,又環保節能。
2.低碳烹調法
盡量節約廚房里的能源。食用油在加熱時產生致癌物,并造成油煙污染居室環境。減少煎炒烹炸的菜肴,多煮食蔬菜。不要把飯鍋和水壺裝得太滿,否則煮沸后溢出湯水,既浪費能源,又容易撲滅灶火,引發燃氣泄漏。調整火苗的燃燒范圍,使其不超過鍋底外緣,取得最佳加熱效果。如果鍋小火大的話,火苗燒在鍋底四周只會白白消耗燃氣。
自家煮飯炒菜,量足夠吃就好,不多炒。路上看到被人丟棄的食物,可以撿起來喂野狗、野貓和小鳥等小動物。變質的飯菜可以埋在地里做肥料。
3.節水妙招
淘米水是很好的去污劑,可以留下來洗碗或者澆花。
沾了油的鍋和盤子要先用用過的餐巾紙擦干凈,洗起來既節水省時,又可少用洗滌劑,減少水污染。
沖洗衣服時,可以加入少量肥皂粉,因為洗衣粉遇到肥皂會減少很多泡沫,既省水又節約清洗的時間。
洗臉、洗手用小臉盆接住水,然后倒進大桶收集起來。
洗手、洗澡、洗衣、洗菜的水和較干凈的洗碗水,都可以收集起來洗抹布、擦地板、沖馬桶。
刷牙時用多少水就盛多少水。
4.愛惜衣物之道
穿衣以大方、簡潔、莊重為美,加少量的時尚即可。相比那些時尚的服飾,傳統衣著的保鮮度和耐用性更好。
外出時穿的正式服裝和家居服分開,回家就換上寬松舒適的家居服,可以延長正裝的壽命。
吃飯、走路時注意照管衣服,避免濺上油污和泥漬。
做飯、干活時穿上圍裙或勞動服,保護衣服不被損污。
洗頭、洗臉時,用毛巾遮護衣領,卷起袖子,避免衣服被水打濕。
脫下來的衣服要折疊好,放在衣柜里或者掛進衣櫥,不要在外面亂堆亂放,以免落上塵埃雜穢。
晚上休息時換上睡衣,既整潔又不損壞衣服。
臟衣服洗干凈以后,如果有破綻的地方,可以用顏色相近的布塊補綴,不要怕丟面子。服裝莊重整潔,舉止禮貌得體,才真正有威儀、有面子。
5.家用電器的節能使用
購買洗衣機、電視機或其他電器時,選擇可靠的低耗節能產品。
電視、電腦不用時及時切斷電源,既節約用電又防止插座短路引發火災的隱患。不用時關掉飲水機的電源。保持冰箱處于無霜狀態。
6.循環再利用
靠循環再利用的方法來進行材料的循環使用,可以減少生產新原料的數量,從而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例如,紙和卡紙板等有機材料的循環再利用,可以避免從垃圾填埋地釋放出來的沼氣(一種能引起溫室效應的氣體,大部分是甲烷)。據統計,回收一噸廢紙能生產800千克的再生紙,可以少砍17棵大樹,節約一半以上的造紙原料,減少水污染。因此,節約用紙就是保護森林、保護環境。
回收塑料及金屬制品,一公斤鋁的重新利用可以避免十一公斤二氧化碳排放。
盡量少消耗鋁膜包裝的利樂磚包裝,以及其他一次性用品。
7.節能的健身方式
假如所住樓房的樓梯通風采光狀況良好,安全設施齊備,可以每天做「爬梯運動」,在節電的同時,健身、健心、健性情一次完成。
手洗輕便的衣服,也是一種很好的運動。以站樁的姿勢在洗衣池前站定,既鍛煉腳力,又可使經常處于緊張狀態的腰部和背部放松。雙手同時搓洗衣服,節水節電的同時鍛煉了手指靈活性和左右腦的協調能力。
8.節省取暖和制冷的能源
大部分家庭的能源都消耗在取暖和制冷上。只要有效地使用自然通風和避免房間過暖,就能簡單地減少10%的費用和二氧化碳排放量。
檢查閣樓和空心墻隔熱材料的質量。冬季檢查門和窗邊的縫隙是否密閉。
夏季天氣不算十分炎熱時,最好用扇子或電風扇代替空調。使用空調時,不要把溫度調得太低。
9.可再生能源
用各種可再生能源的技術,能大大地減少我們在使用能源的過程中產生的二氧化碳。太陽能可以加熱水和發電。在一些歐洲國家越來越多地采用生物質采暖系統,還有一些新式的小型風力渦輪發電機已經可以供家庭使用。
10.垃圾分類處理
垃圾分類可以回收寶貴的資源,同時減少填埋和焚燒垃圾所消耗的能源。例如,廢紙被直接送到造紙廠,用以生產再生紙;飲料瓶、罐子和塑料等也可以送到相關的工廠,成為再生資源;家用電器可以送到專門的廠家,進行分解回收。家里可以準備不同的垃圾袋,分別收集廢紙、塑料、包裝盒、廚余垃圾等。每天進行垃圾分類和回收,不僅是我們應盡的責任,也有利于培養孩子愛護環境的習慣和自覺性。
11.交流捐贈多余物品
將多余或不用的物品集中起來,通過交換和捐贈的辦法,達到重復利用的目的。
二、在路上
1.經濟型汽車
高能效汽車每公里產生更少二氧化碳。一般說來,汽車重量越大越耗油,產生的二氧化碳越多。與經濟型的小汽缸車相比,大型SUV汽車和豪華汽車排放至少兩倍以上的二氧化碳。越野型汽車安全系數高,但比較耗油。自動檔汽車的動力傳遞通過液壓完成,在工作中會造成動力損失,尤其是在低速行駛或堵車中走走停停時,油耗更大。
2.燃料
汽油和柴油:環保型的汽油和柴油能提高汽車的性能。它能清潔汽車的引擎,減少引擎的摩擦力,并使燃油能更充分燃燒,從而降低對空氣的污染。
生物液體燃料:生物液體燃料與傳統車用燃料相比,可以潛在地帶來二氧化碳減排。中國已經是世界燃料乙醇的第三大生產國和使用國。燃料乙醇在全國9個省的車用燃料市場得以推廣和使用。
3.明智的旅行
先計劃好最佳路線再出發。
仔細想想你旅行需求。盡量使用公共交通工具。
你有想過跟家人和朋友共乘一輛汽車嗎?你真的需要飛行嗎?可能一個電話會議更節省時間、金錢和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
4.汽車保養
做好汽車的日常養護,確保它能在最佳狀態下行使。檢察輪胎氣壓和機油。不需要的時候,把車頂行李架和箱子拆下來,因為這些都會使車子的效率降低超過10%。
5.開車時
行駛時注意油離配合,保持在經濟時速。試驗顯示,油門踩到底比中速行駛費油2―3倍,所以在行駛中猛剎車、猛起步都是大忌,盡量做到平穩起步。
在排隊、堵車或等人時,盡量避免發動機空轉。發動機空轉3分鐘的油耗可以讓汽車行駛1公里。因此,如果滯留時間超過1分鐘,就應該熄火。
6.提高出門辦事效率
除非必需,不單獨駕車出門。每次出門之前,把要辦的事列出來,爭取一口氣辦完。這樣可以減少塞車造成的能源浪費和環境污染。
三、購物時
1.自備購物袋或重復使用塑料袋購物
塑料的原料主要來自不可再生的煤、石油、天然氣等礦物能源,節約塑料袋就是節約地球能源。我國每年塑料廢棄量超過一百萬噸,「用了就扔」的塑料袋不僅造成了資源的巨大浪費,而且使垃圾量劇增。
2.購買本地的產品
購買本地的產品能減少在產品運輸時產生的二氧化碳。例如:根據環境、食品和鄉村事務部公布的一份報告,在英國,8%從車子釋放的二氧化碳來自運送非本地產品的車輛。
3.購買季節性的產品
購買季節性的水果和蔬菜能減少溫室生長的農作物。很多溫室都消耗大量的能源來種植非季節性的產品。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本地的食品最適合當地人食用。本地生產的其他商品,維修保養方便且成本低廉。季節性的食品是在最適宜該物種生長的自然生態下成熟的,最富營養,同時也少有各種催生的添加品。而反季節食品不僅價格貴而且營養較少,添加的農藥、化肥和催生劑也危害健康。
4.減少肉、蛋、奶等動物性食品的采購
飼養家畜要消耗掉2/3以上的耕地;地球上人為產生的甲烷中,畜牧業就占16%。肉類的生產、包裝、運輸和烹飪所消耗的能量比植物性食物要多得多,其對引發地球溫室效應所占人類行為的比重高達25%。
5.少用一次性制品
商場里充斥著一次性用品:一次性餐具、一次性牙刷、一次性雨衣、一次性簽字筆……一次性用品給人們帶來了短暫的便利,卻給生態環境帶來了災難。它們加快了地球資源的耗竭,所產生的大量垃圾造成環境污染。以一次性筷子為例,我國每年向日本和韓國出口約150萬立方米,需要損耗200萬平方米的森林資源。
6.不要掉進奢侈品的陷阱
越時尚的商品,更新換代的速度越快。無論是電子產品還是時髦的服裝,商家通過不斷地推陳出新,刺激人們的購買欲。那些追求奢侈品消費的“月光族”和“車奴”、“卡奴”,不僅浪費資源,還使自己背上沉重的經濟枷鎖,究竟是富人還是“負人”,只能冷暖自知。
7.過度包裝
注意購買包裝簡單的產品。這代表在包裝的生產過程中,消耗了較少的能量。減少了送往垃圾填埋地的垃圾,也減少消費者的經濟負擔。
8.使用在循環材料的好處
比起用原始材料制造的產品,用再循環材料制造的產品,一般消耗較少的能源。例如:使用回收鋼鐵來生產所消耗的能源比使用新的鋼鐵少75%。
全球變暖給我們敲響了警鐘,地球,正面臨巨大的挑戰。保護地球,就是保護我們的家。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