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能減排的當前目標
節能減排的當前目標
國家“十二五規劃”明確提出了節能減排的目標,即到2015年,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降低17%;單位GDP能耗下降16%;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提高3.1個百分點,從8.3%到11.4%;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減少8到10%的目標。此外,十二五”規劃中還明確了唯核主要污染物控制總類,在“十一五”化學需氧量、二氧化硫這兩個類別基礎上,增加了氨氮和氮氧仿山渣化物兩個類別的污染物控制指標。“十二五”規劃提出的約束性指標更加明確了國家節能減排的決心。
國務院發布的《節能減排“十二五”規劃》,對有關領域、行業的節能減排提出了明確的任務和要求,側重于重點行業和重點領域節能減排措施的細化和目標的量化,確定了5個方面備悄的主要污染物減排重點工程。
為確保實現今年節能減排目標、推進綠色低碳發展,并為實現“十二五”目標奠定良好基礎,下一步,將進一步加大工作力度,深入推進節能減排和應對氣候變化各項工作 。
一是加強宏觀指導。 二是強化目標責任評價考核和督促檢查。 三是實施節能減排重點工程。
四是抓好重點領域節能。 五是加強環境污染治理。 六是大力發展循環經濟。七是加強節能市場機制建設。八是提高全民節能減排意識
山東省節約能源“十二五”規劃的“十二五”期間面臨的形勢
(一)節能趨勢
“十二五”期間節能將呈現六大趨勢:一是節能長效機制將發揮重要作用。節能工作將由依靠政府推動為主向政府推動和制度保障相結合轉變,長效機制將對節能發揮更重要的作用。二是節能產業將得到快速發展。節能技術裝備產業和節能服務產業面臨巨大發展機遇。節能產業發展既能形成新的增長點,又能為節能提供技術和設備保障。三是技術進步對節能的支撐愈發明顯。“十二五”期間,伴隨信息、材料、可再生能源等技術的新突破,技術進步對節能的衡洞遲貢獻將進一步增強。四是市場化節能手段將更多被采用。節能量交易、合同能源管理等機制的形成,促使政府和企業更加注重運用市場手段,以市場化的理念和方法開展節能。五是全社會各領域節能將全面推進。建筑、交通、公共機構、居民生活等領域能耗總量將呈較快上升趨勢,必須點面兼顧,抓好全社會立體節能。六是節能國際化進一步加深。全球化趨勢加快,低碳規則的制定,碳減排承諾,使得節能不再是國內和企業自身的事情,必須從國際化視角定位節能、開展節能。
(二)有利條件
1.節能作為基本國策日益受到全社會高度重視。“十一五”期間,節能被確定為基本國策,法律、法規和政策逐步健全,節能日益受到全社會關注,被列為考核各級政府的約束性指標,節能逐步成為全社會共識和企業的自覺行動,為“十二五”深化節能工作奠定了良好的社會基礎。
2.轉方式、調結構為深化節能工作帶來重要契機。轉方式、調結構是黨中央提出的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的重大任務和主攻方向。節能作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著力點,能夠有效推進技術進步和產業結構調整。同時,轉方式、調結構又進一步拓展了節能空間,為深化節能工作帶來了契機。
3.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發展為推動節能創造有利條件。國家把加快培育和發展新興產業作為一項重大戰略。新興產業發展能夠帶動節能環保、新能源等產業加快發展,形成新的增長點。同時,這些產業的發展又為我省“十二五”時期進一步推進節能提供強有力的技術和裝備支撐。
4.區域發展戰略對節能產生積極聯動效應。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和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規劃上升為國家戰略,有利于凝聚省內外各類優勢資源,加快傳統工業向低排放、可循環、精細化方向轉變,推動節能環保、新能源和節能服務產業快速發展。
5.節能成為企業提升核心競爭力的重要選擇。在全球能源資源短缺的背景下,節能不僅有利于提高企業工藝技術水平和管理水平,降低企業經營成本,而且有助于企業打破綠色貿易壁壘,提升市場競爭力,拓展企業發展空間。
(三)不利因素
1.產業結構偏重的狀況沒有得到根本改變。耗能較低的服務業發展不快,高耗能產業比重偏大,萬元GDP能耗偏高,較為粗放的增長方式和偏重的產業結構是長期形成的,調整優化需要一個過程,“十二五”期間節能任務依然艱巨。
2.能源消費結構單一制約能源系統效率提高。我省能源咐李消費結構中煤炭占77%,非化石能源僅占3%。同時,我省又是燃煤火電裝機第一大省,裝機容量高達5790萬千瓦,能源轉換損失較大,不利于提高能源效率。
3.人才短缺、自主創新能力不強制約節能技術進步。我省企業節能技術人才缺乏,開發投入少,節能技術自主創新能力不強,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優秀節能技術產品較少,制約節能環保產業發展和節能技術進步。
4.工業化和城鎮化進程導致能源剛性需求上升。我省仍處于工業化階段,能源消費總量上升趨勢短時期內難以改變。同時,隨著城鎮化進程加快和人們生活顫敬水平的提高,建筑、交通等能源消費需求上升,對鋼鐵、水泥、電力等高耗能產品將產生增量需求。
總的看,大力推進節能減排是我省能源、環境制約,實現綠色、低碳轉型,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增強市場競爭力的必然選擇。“十二五”節能工作形勢仍然嚴峻,但有利因素多于不利因素,節能新趨勢對我省“十二五”節能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