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隕石撞擊地球保護地球的人是誰?
一、2013年隕石撞擊地球保護地球的人是誰?
答案是:2013年隕石撞擊地球,保護地球的是大氣層。
二、1994年彗星撞擊地球誰保護了我們?
1994年彗星撞擊地球是木星保護了我們。
我們其實不需要擔心那些尺寸較小的小行星,畢竟大氣層會“過濾”這些尺寸小的小行星,但是宇宙深處小行星的數量非常多,有一些小行星尺寸可能比較大,如果尺寸比較大的小行星碰撞地球,它就沒法完全在大氣層中燃燒殆盡,會撞到地面,造成嚴重的破壞。目前主流的觀點認為,在大約6500萬年前,一顆直徑達到10公里左右的小行星與地球發生了猛烈的撞擊,將包括恐龍在內無數種生物從地球上抹去,那就是著名的第五次大滅絕事件。由于當年恐龍“統治”地球的時間已經超過1億年,所以也有一些猜測認為可能是外星文明清理地球環境,幫助人類文明“崛起”。
小行星碰撞地球的情況其實不常見,有一些觀點認為可能是有一個“保護神”在保護我們地球,那就是太陽系最大的行星木星。木星的質量是太陽的千分之一,是太陽系其他行星質量總和的2.5倍,大約相當于地球的318倍。木星憑借強大的引力,吸引了大量小碎片撞向木星,為我們地球凈化了宇宙環境,讓我們減少遭遇小行星碰撞的風險。
在1994年7月17日夜晚,有一顆蘇梅克-列維九號彗星就曾經與木星發生了劇烈的撞擊,這顆蘇梅克-列維九號彗星21塊碎片先后墜落木星大氣層,速度達到21萬公里每小時。劇烈的撞擊,在木星表面留下了巨大的撞擊痕,這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直接觀測太陽系的天體撞擊事件,讓人感到非常震撼。最大威力那塊碎片在撞擊木星時釋放的能量高達6萬億噸TNT炸藥,這個當量大約相當于全球核武器儲備總和的750倍,所造成的疤痕比地球直徑長。如果當年這顆彗星撞到我們地球,人類可能就不復存在了。所以有一些觀點認為木星在暗中保護我們。
三、地球大氣層?
地球的大氣層為:
1.對流層:位于大氣的最低層,從地球表面開始向高空伸展。平均厚度約為12km,其厚度在地球兩極上空為8km,在赤道上空為17km,是大氣中最稠密的一層,集中了約75%的大氣質量和90%以上的水汽質量,溫度隨高度的增加而降低。
2.平流層:距地表約10~50km處的大氣層,位于對流層之上,逸散層之下,是地球大氣層里上熱下冷的一層。
3.中間層:自平流層頂到85km之間的大氣層。該層溫度垂直遞減率很大,對流運動強盛,中間層頂附近的溫度約為190K。
4.熱層:也稱暖層,位于中間層之上及散逸層之下,其頂部離地面約800km。熱層的空氣受太陽短波輻射而處于高度電離的狀態,電離層便存在于在本層之中,而極光也是在熱層頂部發生的。
5.散逸層:也稱外層,距離地表800km至2000-3000km,是地球大氣的最外層,逃逸層空氣極為稀薄,其密度幾乎與太空密度相同,溫度隨高度增加略有增加。
四、保護地球的大氣層次叫什么?
對流層集中了幾乎全部的水汽和固體雜質和四分之三的大氣質量,對人類影響最大的風雨云霧電都發生在一層,對人類影響最大.而平流層主要是臭氧吸收紫外線保護地球.而高層大氣存在電離層,反射無線電短波.故與人類關系最密切的是對流層.保護我們人類的是平流層。
五、大氣層是怎樣的保護著地球的?
我們的氣候形成于包圍在地球周圍的多層的大氣結構之中。大氣層的厚度為600英里(996千米)。與地球7928英里(12,759千米)長的直徑相比,大氣就像對著臺球呼一口氣所形成的薄霧一樣。然而,在地球和對人體有害的太空之間,也幸好有這一層薄薄的大氣層。大氣層吸納著我們生命所必需的氧氣、水汽,防止地球被太陽發出的紫外線烤干。大氣層也保護著地球,防止它遭受流星雨的襲擊。每年,有數十萬噸的宇宙碎片以某一角度進入大氣層,但其中許多碎片都在大氣層中跳躍(就像打水漂時,在水面上飛行的石頭一樣)。而另外一些則在大氣層中燒毀了。月球,正是由于沒有大氣的保護,不斷遭受宇宙碎片的襲擊,形成了坑坑洼洼的表面。
六、流星是劃過地球還是撞擊地球?
不會很大。流星要撞擊地球要滿足兩個條件:
一是他的軌道和地球相切或重合,而且流星穿越地球軌道的時候地球正好在那個位置上。
二是這顆流星要足夠的大,否則在穿越地球大氣層的時候就燒毀了。怎么說符合這些條件的流星直徑起碼在800米以上,落在地上肯定形成一個大坑,效果不會比被轟炸機轟炸好多少。至于那些拳頭大的流星經常落在地球上對我們的生活沒有太大的影響,你就不用去擔心了,除非哪顆流星正好落在你的頭上。
七、月球撞擊地球會怎樣?
月球撞擊地球會毀滅地球上所有生命。
月球全部和地球某一部分將徹底粉碎,整個地球將會瞬間變成熔融態,地面的所有生命將不復存在,月球則是完全破裂成為無數個碎片。
這些碎片被瞬間拋上幾千公里的高空,然后帶著火焰又重重的落下,地面上將會下起石頭雨,這時候你要是看天空將是被紅色無數落石所染紅。
地球上的海洋和水將會馬上被加熱到氣態升空離開地球,然后大氣層被太陽風所吹走,假如這時候你在地球上,這一切將是你最后所能看見的最后畫面。
之后的地球將會一直處于熔融高溫態,而全球將是處處是火山爆發景象,周圍的碎片還時不時撞擊地球。在過幾億年的冷卻后,地球將會重新恢復成球體,周圍還會存在一道星環。
如果這期間還會有大型的彗星撞擊地球,那么地球可能會重新擁有屬于自己的大氣層,還是會有海洋。但是更可能是地球將不會存在大量的水,而是一個由甲烷和二氧化碳組成的大氣層,在這樣的環境下,生命將不會存在。
八、2013彗星撞擊地球事件?
賽丁泉彗星是2013年初發現的一顆彗星,編號C/2013 A1,目前正以令人不安的軌道向地球軌道內側運行。2014年10月20日5點穿過火星軌道,屆時最近距離約為10萬公里。由于距離極近,它的運行軌跡可能與火星直接遭遇,導致與火星近距離接觸甚至撞擊
九、挪威隕石撞擊地球多重?
當地時間11月8日,據瑞典電視臺報道,7日晚上10時左右,一顆流星照亮了挪威南部、芬蘭和瑞典的天空。
7日晚上10時30分,在瑞典多個地區發現了較為明亮的光。烏普薩拉大學物理與天文學系的研究員埃里克·斯滕佩爾斯(Eric Stempels)說,“我們收到的大多數報告都集中在烏普薩拉、西曼蘭省、厄勒布魯和斯德哥爾摩地區。”可以看到流星穿越大氣層并燃燒。他表示,隕石在到達地面之前就完全燃燒掉了。
挪威專家估計隕石的重量約為100公斤,直徑約30厘米。
十、為什么隕石只撞擊月球不撞擊地球?
其實,隕石撞擊地球的現象每天都在發生。大多數撞擊地球的隕石都來自火星和木星軌道之間的小行星帶,小部分來自火星和月球。這種主要由硅酸鹽組成的小行星本是在自己軌道上運行,但在運行的過程中會小行星之間會不斷發生碰撞,如果撞擊力度太大就會被撞出軌道,游離在太空中。
地球的引力就會將游離在太空中的小行星“吸”向地球,在我們的視角看上去好像是小行星以超高速沖向地球,但其實這都是地心引力造成的。
因此,只要小行星帶中還有碰撞的情況發生,就會不斷有隕石沖向地球。科學家們稱,地球每天都要接收5萬噸隕石,但是它們通常在距離地面10~40公里的高空中就會燃盡。
主要是因為小行星在突破大氣層的時候,會摩擦發出光熱,產生高溫。小型的行星會燃盡,部分行星會在高溫和高壓的影響下爆炸,形成隕石雨。未燃盡的行星碎片落到地上,就成了隕石,能夠造成巨大隕石坑的隕石只占少數。
所以,我們無法準確地計算出隕石撞擊過地球多少次,如果一定要用一個量詞來形容的話,只能說是,無數次。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