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述大氣中的污染物治理技術措施和原理 簡述大氣中的污染物治理技術措施和原理有哪些
一、簡述煤礦瓦斯治理的主要技術措施?
方法很多,比如:增加供風量,設置風簾,或者高位抽放等。具體方案,需根據你那個礦上隅角瓦斯濃度的情況而定。
二、簡述大氣中烯烴的轉化?
1、烯烴轉化為醇:CH?=CH?+H?O=CH?CH?OH
2、乙烯與氫氣反應:CH?=CH?+H?=CH?CH?(條件催化劑,加熱)
3、加成反應:4、加聚反應:nCH?=CH?--催化劑,加熱--->-[-CH?-CH?-]n-5、醇轉化為醛:CH?CH?OH+CuO=CH?CHO+Cu+H?O6、醛轉化為羧酸:CH?CHO+2Cu(OH)?=CH?COOH+Cu?O+2H?
三、簡述影響大氣污染物擴散的因素有哪些?
1)風(動力因子)
空氣的水平運動稱為風。風對大氣污染物的輸送擴散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風對大氣污染物起整體輸送作用;風對大氣污染物有沖淡稀釋作用;在大氣邊界層,風切變還影響湍流強度及性質,對擴散產生間接作用;其他氣象因子(如大氣穩定度等)都是通過風及湍流間接影響空氣污染的。
2)大氣湍流(動力因子)
大氣湍流是指氣流在三維空間內隨空間位置和時間的不規則漲落,伴隨著流動的漲落,溫度、濕度、風乃至大氣中各種物質的屬性的濃度及這些氣象要素的導出量都呈無規則漲落。換言之,空氣的無規則運動,謂之大氣湍流。湍流具有隨機性。
大氣湍流是大氣的基本運動形式之一。大氣湍流對大氣中污染的擴散起著重要作用,湍流擴散是空氣污染局地擴散的主要過程,是污染物濃度降低的主要原因。大氣湍流的主要效果是混合,它使污染物在隨風飄移過程中不斷向四周擴展,不斷將周圍清潔空氣卷入煙氣中,同時將煙氣帶到周圍空氣中,使得污染物濃度不斷降低。
3)大氣的溫度層結(熱力因子)
溫度是決定煙氣抬升的一個因素,它的的垂直分布決定了大氣層結的垂直穩定度,直接影響湍流活動的強弱,與空氣污染有密切的聯系,支配大氣污染物的散布。
大氣中的溫度層結有四種類型:①正常分布層結(即遞減層結),氣溫隨高度增加而遞減,這種情況一般出現在晴朗的白天風不太大時,有利于大氣污染物的擴散。②中性層結。③等溫層結,氣溫不隨高度而變化,這種情況出現于多云天或陰天。不利于大氣污染物的擴散。④逆溫層結,氣溫隨高度的增加而增加,這種現象一般出現在少云、無風的夜間。逆溫層是非常穩定的氣層,阻礙煙流向上和向下擴散,只在水平方向有擴散,處于逆溫層中的氣態污染物、氣溶膠粒子(煙、塵、霧)等不能穿過逆溫層,而只能在其下面積聚或擴散,在空氣中形成一個扇形的污染帶,一旦逆溫層消退,還會有短時間的熏煙污染。
4)大氣穩定度
大氣穩定度指整層空氣的穩定程度,是大氣對在其中作垂直運動的氣團是加速、遏制還是不影響其運動的一種熱力學性質。當氣層受到擾動,若原先是不穩定氣層,則擾動、對流和湍流容易發展;若原來是穩定氣層,則擾動、對流和湍流受到限制;若原先是中性氣層,則由外界擾動所產生的空氣微團運動,既不受到抑制又不能得到發展。因此,大氣不穩定,湍流和對流充分發展,擴散稀釋能力強,有利用污染物擴散。我國目前把大氣穩定度分為六類,即強不穩定(A)、不穩定(B)、弱不穩定(C)、中性(D)、較穩定(E)、穩定(F)。其中強不穩定(A)、不穩定(B)、弱不穩定(C)三類穩定度有利于污染物的擴散,中性(D)、較穩定(E)、穩定(F)三類穩定度不利于污染物的擴散。
5)混合層高度
混合層是指邊界層中存在的湍流特征不連續界面以下的大氣層。混合層內一般為不穩定層結,鉛直稀釋能力較強?;旌蠈痈叨燃磸牡孛嫠闫鹬恋谝粚臃€定層底的高度。混合層高度實質上是表征污染物在垂直方向被熱力湍流稀釋的范圍,即低層空氣熱力與湍流所能達到的高度。混合層高度越高,表明污染物在鉛直方向的稀釋范圍越大,越有利于大氣污染物的擴散?;旌蠈痈叨入S時間變化,在一天中,早晨混合層高度一般較低,不利于大氣污染物在鉛直方向的擴散,而午后混合層高度達到最大值,有利于大氣污染物在鉛直方向的擴散。
四、關于大氣中的顆粒污染物知識?
1.總懸浮顆粒物。指能懸浮在空氣中,空氣動力學當量直徑小于或等于 100um的顆粒物;
2.可吸入顆粒物。指能懸浮在空氣中,空氣動力學當量直徑小于或等于10um的顆粒物;
3.可入肺顆粒物。指能懸浮在空氣中,空氣動力學當量直徑小于或等于2.5um的顆粒物;
其中100um以上的顆粒可以自然沉降,10um以下的可以吸入呼吸道,5~10um的能夠沉積在呼吸道,隨痰液排出,小于5um的能夠吸入肺部并沉積在肺部。
五、鋼鐵行業大氣污染物治理技術存在的問題?
第一個問題就是系統堵塞,主要集中在脫硝(或脫白),普遍存在換熱器和催化劑的堵塞問題。
第二個問題是有色煙羽。消白是鋼鐵行業很特殊的一個治理動作——消白后還存在有色煙羽問題。
第三個問題是氨逃逸。氨逃逸,在電力行業暴露出來的問題就很嚴重。電力行業鍋爐運行負荷波動幅度不會太大,但是鋼鐵行業煙氣負荷波動幅度非常大,工況波動非常大,所以更沒有辦法實現精準分氨。
六、簡述大氣的結構和組成?
地球的大氣層由五大層構成,層與層之間有些有明顯的界限或過渡層。大氣沒有外邊緣——只是向外逐漸變薄,直到距地表3100英里(5000千米)的地方,再向外則是真空了。以此為邊界向內延伸便是外逸層,它主要是由氫原子組成。
大氣中原子間由于離得很遠,所以很難相互碰撞,甚至在繞地球一周之后也不會碰到其他原子。這些原子以驚人的速度運動,溫度高達4500°F(2500℃)。
貼近地表處,大氣密度增大,氣壓隨各大氣層氣體的增多而升高。在外逸層之下是電離層。
在電離層的底部,兩氣體分子之間的距離超過05英里(08千米)。接下來便是中間層,由氦原子和氧原子組成。在這一層中,如果沒有特殊的設備仍無法呼吸。
接下來是平流層。平流層含有能吸收來自太陽紫外線的臭氧層。在這一層中,不時的會出現一些高聳的云層,由于對流作用使得這一層很平靜,適合于飛機飛行。
平流層通過對流層頂過渡到對流層。這一層頂距兩極點5英里(8千米),距赤道則增厚到10英里(16千米)。99%的氣體分子都集中在最低的19英里(31千米)范圍內。在這個范圍內,氣體分子幾乎每移動1/300萬英寸(0000008厘米),就要和另一分子碰撞,這些氣體分子有氧分子、氮分子以及水汽,二氧化碳和其他一些氣體。這些分子相互碰撞時所產生的能量不斷地進行傳遞,從而產生了氣流——風的來源,這正是全球的氣候模式的根本原因。
七、什么物質對大氣中的污染物有?
自然界中某些自然現象向環境排放有害物質或造成有害影響的場所,是大氣污染物的一個很重要的來源。僅管與人為源相比,由自然現象所產生的大氣污染物種類少,濃度低,在局部地區某一時段可能形成嚴重影響,但從全球角度看,天然源還是很重要的,尤其在清潔地區。大氣污染物的天然源主要有:
火山噴發:排放出SO2、H2S、CO2、CO、HF及火山灰等顆粒物。
森林火災:排放出CO、CO2、SO2、NO2、HC等。
自然塵:風砂、土壤塵等。
森林植物釋放:主要為 稀類碳氫化合物。
海浪飛沫:顆粒物主要為硫酸鹽與亞硫酸鹽。
八、大氣中主要的污染物和污染源有哪些?
大氣污染物主要可以分為兩類,即天然污染物和人為污染物,引起公害的往往是人為污染物,它們主要來源于燃料燃燒和大規模的工礦企業。
顆粒物:指大氣中液體、固體狀物質,又稱塵。
硫氧化物:是硫的氧化物的總稱,包括二氧化硫,三氧化硫,三氧化二硫,一氧化硫等。
碳的氧化物:主要包括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氮氧化物:是氮的氧化物的總稱,包括氧化亞氮,一氧化氮,二氧化氮,三氧化二氮等。
碳氫化合物:是以碳元素和氫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如甲烷、乙烷等烴類氣體。
其它有害物質:如重金屬類,含氟氣體,含氯氣體等等。
九、主要的大氣污染物是什么可以采取什么措施來治理?
一,減少污染氣體的排放,如工廠上脫硫工藝,減少粉塵排放等等;
二,采取集中供熱等措施,節約能源的同時,減少污染物的排放;
三,多植樹造林,改善下墊面,減少風吹塵;
四,鼓勵多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減少能源浪費的同時減少溫室氣體等的排放;
五,區域協同控制,大氣污染不是一個城市的問題,在特定的天氣條件下污染物會輸送到其周邊。
十、大氣污染物和水污染物的計量單位?
污染當量指根據污染物或者污染排放活動對環境的有害程度以及處理的技術經濟性,衡量不同污染物對環境污染的綜合性指標或者計量單位。一般來說,同一介質相同污染當量的不同污染物,其污染程度基本相當。
大氣污染物、水污染物的污染當量數,是以該污染物的實際排放量除以該污染物的污染當量值來計算。
污染當量數=污染物實際排放量/該污染物的污染當量值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