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氣治理項目考核辦法最新規定文件 大氣治理項目考核辦法最新規定文件是什么
一、荒山治理最新規定?
不宜采取家庭承包方式的荒山、荒溝、荒丘、荒灘等農村土地,通過招標、拍賣、公開協商等方式承包的,適用本章規定。
以其他方式承包農村土地的,應當簽訂承包合同。當事人的權利和義務、承包期限等,由雙方協商確定。
以招標、拍賣方式承包的,承包費通過公開競標、競價確定;以公開協商等方式承包的,承包費由雙方議定。荒山、荒溝、荒丘、荒灘等可以直接通過招標、拍賣、公開協商等方式實行承包經營,也可以將土地承包經營權折股分給本集體經濟組織成員后,再實行承包經營或者股份合作經營。
承包荒山、荒溝、荒丘、荒灘的,應當遵守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防止水土流失,保護生態環境。
二、礦山恢復治理最新規定?
開采礦產資源造成礦山地質環境破壞的,由采礦權人負責治理恢復,治理恢復費用列入生產成本。
礦山地質環境治理恢復責任人滅失的,由礦山所在地的市、縣自然資源主管部門,使用經市、縣人民政府批準設立的政府專項資金進行治理恢復。
自然資源部,省、自治區、直轄市自然資源主管部門依據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規劃,按照礦山地質環境治理工程項目管理制度的要求,對市、縣自然資源主管部門給予資金補助。
三、財政項目資金招標最新規定?
400萬元以下的工程采購項目適宜由中小企業提供的,采購人應當專門面向中小企業采購。
超過400萬元的工程采購項目中適宜由中小企業提供的,在堅持公開公正、公平競爭原則和統一質量標準的前提下,2022年下半年面向中小企業的預留份額由30%以上階段性提高至40%以上。
四、關于bot項目的最新規定?
一)BOT項目管理提倡市場化和規范化
BOT項目管理“市場化”和“規范化”指的是對招標評標辦法進行了優化,改談判招商模式為市場模式,實行公開招投標。“以前一些項目,在依法確定投資人后,出現項目準備期過長、建設周期滯后等問題。”而采用最短特許經營期限法評標辦法,將項目準備期和建設期全部納入到項目特許經營期范疇。這意味著,因投資人或項目公司自身原因造成項目準備期或建設期延長的,將相應扣減項目收費期。這一規定是將工期與后期運營相結合。“也就是說,工期越短,后期的效益就越好,讓承建方不敢再拖沓。”
(二)BOT項目管理要求項目建設和投資方的利益要掛鉤
1)服務質量與運營收益要掛鉤,在運營期內,BOT項目通行費價格不再是確定不變的,項目運營管理和綜合服務水平,也將成為決定因素。
2)實施主體由省級變為市州 投資準入有了更合理門檻 “以前的試行辦法,規定BOT項目實施主體為省交通運輸廳,與四川以市州為主體的高速公路發展模式不一致。”
3)對BOT高速公路項目為例,相關各方的職責作出了清晰界定,明確以市州政府為BOT項目實施主體,并規定了項目投資人的出資人責任和對項目公司的連帶責任保證、項目公司的項目法人責任、省交通運輸廳的行業管理責任、省發展改革委等省級有關部門的監管與協調服務責任、審計部門的審計監督責任。“省級政府部門變成了‘搭臺者’,市州和投資方才是‘唱戲的人’。”在該負責人看來,權責一致、依法行政,既有利于保障BOT項目投資人及項目公司的合法權益,也有利于“政府之手”實施有效監管。
(三)BOT項目管理有關規定
在嚴格執行交通運輸部有關規定的前提下,按照投資準入門檻與項目規模相適應的原則,對獨立投資人和聯合體投資人的注冊資本、財務狀況、凈資產等投資能力明確了基本標準。為防范項目管理風險,還明確規定了聯合體成員數量和控股方要求。
五、項目勞務費最新規定?
是指在項目研究開發過程中支付給參與項目的研究生、博士后、訪問學者以及項目聘用的研究人員、科研輔助人員等的勞務性費用。
項目聘用人員的勞務費開支標準,參照當地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從業人員平均工資水平,根據其在項目研究中承擔的工作任務確定,其社會保險補助納入勞務費科目開支。勞務費預算應據實編制,不設比例限制。
六、社保新規定2022年最新規定文件?
一、根據2022年最新的社保政策來顯示,已經取消了一次性15年繳清系統,也這就是說用戶到了退休年齡,如果沒有繳滿15年,那么是沒有辦法按月領取養老金的。這樣的話有3種方法:
1、退休后繼續繳費直到滿15年;
2、將社保轉為新農合;
3、一次性補繳到15年。
二、2022年繳費不再收取現金,繳費方式分為三種情況:
1、參保居民已領取了;
2、參保居民未制作社保卡;
3、低保對象、重度殘疾人和低收入家庭60歲以上老人。
三、醫保報銷對參保人員一個自然年度內,個人負擔的合規醫療費用累計超過大病保險起付線以上費用原則上分七段累計補償:3萬以內部分報銷50%,3萬以上至5萬部分報銷55%,5萬以上至8萬部分報銷60%,8萬以上至10萬部分報銷65%,10萬以上至12萬部分報銷70%,12萬以上至15萬(含)部分報銷75%,15萬以上部分報銷80%,年度累計補償金額不超過20萬。以上就是社保2022年新政策相關內容。
七、新能源項目最新電價文件?
??一、2021年起,對新備案集中式光伏電站、工商業分布式光伏項目和新核準陸上風電項目(以下簡稱“新建項目”),中央財政不再補貼,實行平價上網。
??二、2021年新建項目上網電價,按當地燃煤發電基準價執行;新建項目可自愿通過參與市場化交易形成上網電價,以更好體現光伏發電、風電的綠色電力價值。
??三、2021年起,新核準(備案)海上風電項目、光熱發電項目上網電價由當地省級價格主管部門制定,具備條件的可通過競爭性配置方式形成,上網電價高于當地燃煤發電基準價的,基準價以內的部分由電網企業結算。
八、國企退休人員最新規定文件?
一、國企職工退休工資標準:
養老金=(當地上年度職工平均工資+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2×[繳費年限(含視同繳費年限)×1%]+個人賬戶存額/計發月數(50歲為195、55歲為170、60歲為139)。
1、公務員退休后的退休費按本人退休前職務工資和級別工資之和的一定比例計發。其中,工作年限滿35年的按90%計發;工作年限滿30年不滿35年的,按85%計發;工作年限滿20年不滿30年的,按80%計發。
2、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退休后的退休費按本人退休前崗位工資和薪級工資之和的一定比例計發。其中,工作年限滿35年的,按90%計發;工作年限滿30年不滿35年的,按85%計發;工作年限滿20年不滿30年的,按80%計發。
3、機關技術工人、普通工人退休后的退休費分別按本人退休前崗位工資和技術等級工資之和、崗位工資的一定比例計發。
九、研發項目勞務費最新規定?
勞務費:是指在項目研究開發過程中支付給參與項目的研究生、博士后、訪問學者以及項目聘用的研究人員、科研輔助人員等的勞務性費用。
項目聘用人員的勞務費開支標準,參照當地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從業人員平均工資水平,根據其在項目研究中承擔的工作任務確定,其社會保險補助納入勞務費科目開支。勞務費預算應據實編制,不設比例限制。
十、農村一號文件最新規定?
答案是:(一)1. 奮力奪取全年糧食豐收。守住國家糧食安全底線,落實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加大糧食生產政策扶持力度,確保面積穩定,確保產量保持在1.3萬億斤以上。
2. 實行糧食安全黨政同責,完善省長責任制,下達各省糧食面積、產量目標任務。穩定和加強種糧補貼,落實稻谷小麥最低收購價,完善玉米大豆生產者補貼政策。
3. 對糧食大省、大縣予以獎勵,對完成任務較好、增幅增量較大的省份加大傾斜支持和獎勵力度。
4. 實施稻谷、小麥、玉米、大豆等重要農產品區域布局和生產供給方案,分作物分區域抓好落實。
5. 東北和黃淮海等地區增加玉米面積1000萬畝以上。繼續實施大豆振興計劃,穩定大豆生產。
6. 鞏固南方雙季稻面積,大力發展優質稻、強筋弱筋優質小麥。大規模開展糧食生產高質高效創建示范,集成推廣標準化技術模式。
7. 選擇產糧大縣集中、基礎條件良好的區域,建設穩產高產、產業集聚、成龍配套、優質高效的國家糧食安全產業帶。
8. 制止耕地“非農化”,防止耕地“非糧化”,開展全國耕地種糧情況監測評價,建立耕地“非糧化”情況通報機制,制定統籌利用撂荒地指導意見。
(二)1. 促進生豬等畜禽生產平穩發展。落實省負總責要求和“菜籃子”市長負責制,確保生豬產能恢復到常年水平。
2. 穩定生豬產業發展扶持政策,推動將養殖用地、環評承諾制、抵押貸款等政策制度化。
3. 加強生豬生產監測預警和形勢研判,建立生豬產能儲備機制,穩定豬場、能繁母豬、大省大縣和大企業生產。
4. 堅持抓大不放小,加強對小養殖場戶的指導服務。深入推進養殖、屠宰標準化示范創建,引導生豬屠宰產能向養殖集中區域布局,加快由“運豬”向“運肉”轉變。
4. 實施牛羊發展五年行動計劃,增加基礎母畜存欄,因地制宜發展青貯玉米、苜蓿等優質飼草。
5. 持續推進奶業振興,加快奶牛養殖裝備改造升級,支持有條件的奶農發展乳制品加工。保持家禽業穩定發展。
(三)1. 推進漁業提質增效。創建水產健康養殖和生態養殖示范區,大力發展循環水、深遠海和大水面等生態漁業,推進鹽堿水養殖,規范發展稻漁綜合種養。
2. 推進漁港建設和管理改革,建設漁港經濟區。確定新一輪海洋漁業資源總量管理目標,穩步推進限額捕撈和減船轉產。
3. 建設海洋牧場,開展增殖放流。鼓勵發展水產品加工和休閑漁業,規范有序發展遠洋漁業。
(四)1. 統籌抓好棉油糖等生產。鼓勵長江流域開發利用冬閑田擴種冬油菜,在黃淮海及東北適宜地區適當擴大花生種植面積。
2. 建設優質棉生產基地,穩定新疆棉花種植面積,優化黃河和長江流域棉花種植布局。
3. 建設糖料標準化生產基地,在廣西、云南優勢區推廣糖料蔗脫毒種苗,提高機收水平。建設一批果菜茶、中藥材綠色標準化生產基地,推進園藝作物提質增效。加強天然橡膠生產基地建設。
(五)科學做好農業防災減災。
1. 制定發布應對極端天氣確保農業豐收預案,加強干旱洪澇臺風和農作物病蟲害等災害監測預警,及早做好技術和物資準備。
2. 完善草地貪夜蛾阻截帶布防,強化統防統治、聯防聯控。全面推開非洲豬瘟等重大動物疫病分區防控,建設無疫區和無疫小區,加快非洲豬瘟疫苗研發。
4. 統籌抓好禽流感、口蹄疫、布病等防控,實施鄉鎮動物防疫員特聘計劃。制定外來入侵物種名錄和管理方案,開展普查檢測,制定海南自貿港外來生物安全防控方案。建立健全災害應急機制,保障農業生產安全。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