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中和到底是什么?年輕人怎么參與進去?
隨著時代的發展,越來越多的新名詞進入到我們的生活之中。“碳中和”引起了人們的廣泛關注。這究竟是個什么?年輕人又應該如何參與進去?
什么是碳中和?
讓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們看見了自己身邊的高樓大廈,公路上的車水馬龍等。氣候變化是全人類共同所關注的話題,碳中和就是更好的應對氣候變化,提倡低碳出行!“碳中和”是指:在一定時間內產生的二氧化碳與溫室氣體排放的總量,通過人類的一些活動,例如:植樹造林、低碳出行等形式抵消掉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二氧化碳的產生量和被吸收的二氧化碳相中和,最終就達到了二氧化碳零排放量!保護環境,人人有責,年輕人應該怎樣參與進去這個活動?
讓資源最大利用化。
碳達峰和碳中和不止只是關于企業的事情,更是關于人民的事情。每個人都應該投身于這場活動之中,更好的修復環境,更好的保護地球的臭氧層。
讓資源的最大利用,隨著時代的變化,經濟也得到了一定的提升,許多家庭也實現了汽車自由。擁堵的公路上,更多的是私家車。現在有著很多的公共交通工具,例如大巴,公交車,地鐵,火車等等,在我們出行的時候,應該盡量選擇公共交通工具,疫情防控期間應該帶好口罩,保持一定量的距離。乘坐公共交通汽車可以讓資源最大利用化,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減少綠色植被吸收二氧化碳的負擔,更好的實現碳中和。
避免浪費食物,使用綠色能源。
根據相關資料顯示,世界幾乎有1/3的糧食產量被浪費,占溫室氣體排放量的8%。這樣的一個數據非常的說明了浪費糧食,被造成溫室氣體排放量增多。年輕人在日常生活中要懂得“粒粒皆辛苦”的含義,節約資源。
現在新能源是一個重要的領域,不減少對環境的影響,同時還能夠降低一定的成本。年輕人要盡可能的使用可再生能源!
碳中和、凈零排放和氣候中性,內涵相近,常被混用。它們都反映了相同的意圖,即減少或消除組織機構對氣候系統的影響。嚴格來說,三者是有差異的,主要體現在所包含的范圍和對氣候的影響程度。如沒有明確注明,碳中和特指CO2,凈零排放包括所有溫室氣體(GHG),氣候中性則進一步延伸至溫室氣體之外的其它對氣候有影響的因素。三者是層層遞進關系,碳中和是凈零排放的主要內容,凈零排放是氣候中性的主要內容。
碳達峰,就是指在某一個時點,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長達到峰值,之后逐步回落。碳達峰是二氧化碳排放量由增轉降的歷史拐點。碳中和,簡而言之就是指,人類活動產生的二氧化碳的數量,和因為人類活動而減少的二氧化碳數量達到平衡。當前,在“碳達峰”“碳中和”戰略的引領下,低碳轉型已成為各行各業不可逆的大勢,供熱領域也不例外。
溫室氣體是氣候變化的主要影響因素,但不是全部,還有輻射強迫(Radiative Forcing)等其他因素。當組織活動對氣候系統沒有任何凈影響時,就實現了氣候中性。即“氣候中性=凈零排放+其他要求”。要實現碳中和目標,要求取暖行業熱源側清潔化。在國家能源局發布的《2021年能源工作指導意見》中,要求實現北方地區清潔取暖率達到70%。
如今,傳統意義上的燃煤取暖早已逐步遭到淘汰,除了使用電廠熱能,比如“熱電聯產”(通過收集電廠余熱用于供暖)充分利用工業余熱,成為供熱的重要熱源。其次,建立智慧化管控平臺,搭建“智慧熱網”,實現精準供熱,是實現碳中和目標的另一個重要路徑。
碳中和是指國家、企業、產品、活動或個人在一定時間內直接或間接產生的二氧化碳或溫室氣體排放總量,通過植樹造林、節能減排等形式,以抵消自身產生的二氧化碳或溫室氣體排放量,實現正負抵消,達到相對“零排放”。年輕人選擇更低碳的生活就能參與進去。
碳中和指的是企業、全體或個人在一定時間內,直接或間接產生的溫室氣體,通過植樹造林、節能減排等形式,抵消自身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年輕人應該做好防護,積極參與,改變生活方式和生活習慣,讓自己更好的融入其中,減少碳排放
碳中和指的是排出的二氧化碳或者溫室氣體被植物造林等形式抵消。首先年輕人要減少碳排放的行為,然后積極參與植物造林和自然環境的保護,同時將節能減排放到首位。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