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氣環境問題的表現形式有哪些(大氣環境問題的表現形式有哪些方面)
一、大氣環境規劃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①采用無污染或低污染能源。
②對燃料進行預處理(如脫硫),減少燃燒時有害物質的產生。
③改造燃燒裝置和改進燃燒技術。
④采用無污染或低污染工藝等。由于大氣污染防治的總目標是為了控制污染物排放總量、降低環境中污染物的濃度,人們還采取一些工程技術措施,例如:
①用各種除塵器消除煙塵和工業粉塵。
②采用堿性溶液吸收塔處理有害氣體SO2和NOx。
③用催化分解法處理廢氣。
④用超高壓靜電法抑制鹽酸霧。在城鎮工業地區擴大綠地,發展植物凈化(截留粉塵、吸收有害氣體),也是綜合防治中具有長效性和多功能的措施。
利用大氣環境的物理、化學自凈作用(擴散、稀釋、氧化、還原、降水洗滌等),根據不同地區、不同高度、大氣層的空氣動力學和熱力學規律合理確定煙囪高度,都可以起到使大氣污染物濃度降低的作用。
二、工業革命以來主要的大氣環境問題?
主要的問題有:
①全球氣候變暖,主要是由于人類活動排放大量的溫室效應氣體如二氧化碳等所致,氣候變暖除造成冰川積雪融化,海平面升高(每年約2.6mm)等生態環境破壞外。
②臭氧層破壞,其主要原因是人類大量使用氯氟烴造成的,其對健康的危害在于大氣中的臭氧對太陽紫外線的阻擋作用減弱,而過量的紫外線照射可使人類皮膚癌,白內障的發生率增加。
③酸雨,主要是由于大氣中的成酸物質如硫氧化物等遇水而形成的,酸雨除對水生和陸生生態系統產生嚴重危害外,也可對人體健康造成直接危害。
④生物多樣性銳減,生物多樣性是指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如動物,植物和微生物等及其存在的生態綜合體。它由生物的遺傳(基因)多樣性,物種多樣性和生態系統多樣性三部分組成。
三、表現形式有哪些?
表現形式有:敘述、描寫、抒情、議論、說明。
1、敘述是寫作中最基本、最常見的一種表達方式,它是作者對人物的經歷和事件的發展變化過程以及場景、空間的轉換所作的敘說和交代。敘述即記敘和述說,是一種記人敘事并陳述其來龍去脈的表述方法,它一般包括時間、地點、人物、事件、原因、結果六要素。
2、描寫是把描寫對象的狀貌、情態描繪出來,再現給讀者的一種表達方式,是記敘文,特別是文學創作中的主要表達方式之一。在一般的抒情、議論、說明文中,有時也把它作為一種輔助手段。描寫的手法運用得好,能逼真傳神、生動形象,使讀者如見其人、如聞其聲、如臨其境,從中受到強烈的藝術感染。它是一種“形神兼備”的表述方法,是記人、敘事、寫景類文章的主要表述方法之一。
3、抒情就是抒發和表現作者的感情。它是抒情文體中的主要表達方式,在一般的文學作品和記敘文中,也常常把它作為重要的輔助表達手段。所謂抒情就是表達情思,抒發情感。抒情方式具體又可分為借景抒情法、觸景生情法、詠物寓情法、詠物言志法、直抒胸臆法、融情于事法和融情于理法等。抒情,是文章打動讀者、感染讀者的重要手段,在抒情詩、抒情散文中,抒情是主力軍。在敘事性的作品中,它常常與敘述、描寫、議論等結合運用。
4、議論也算是常見的表達方式。議論就是作者對某個議論對象發表見解,以表明自己的觀點和態度。它的作用在于使文章鮮明、深刻,具有較強的哲理性和理論深度。在議論文中,它是主要表達方式;在一般記敘文、說明文或文學作品中,也常被當作輔助表達手段。在日常生活中,人們經常用到議論,說長道短,論是說非。在寫作時,更要進行議論,宣揚觀點、闡明理論,來影響讀者。在敘述或描寫之后,能用議論點出自己的看法,往往能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5、說明是用簡明扼要的文字,把事物的形狀、性質、特征、成因、關系、功用等解說清楚的表達方式。這種被解說的對象,有的是實體的事物。
四、知識的表現形式有哪些?
知識的表現形式有命題網絡、產生式系統、圖式和認知結構。知識表現是指信息在人腦中的儲存和呈現方式,它是個體知識學習的關鍵。人們在學習過程中,都是根據自己對知識的不同表現而選擇相應的學習方法和應用方法。
許多心理學家認為,一個大的知識單元中及陳述性知識,又有程序性知識,二者相互交織在一起。
許多心理學家用圖式(schema)來描述這種大塊的知識表征。
五、賓語的表現形式有哪些?
形式主語和形式賓語通常用在不定式中,用it代替.形式主語it謂語或賓語adjtodosth如ItisusefultostudyEnglish.在這個句中真正的主語是后面的todo形式,it叫形式主語.形式賓語的句子主語謂語或賓語itadjtodosth如Ithinkitisintresestingtodance.真正的賓語是todo形式,it叫形式賓語.形式主語和賓語的使用都是為了簡化語句,讓別人一目了然.之所以用it代替是避免頭重腳輕.
六、語文的表現形式有哪些?
表現方法:描寫、抒情、議論、說明、記敘
寫作方法:烘托、渲染、對比、借代、象征、欲揚先抑、首尾照應、點題、類比、伏筆、用典、托物言志、借物喻人、融情入景、融敘
述寫景為一體描寫方法:比喻、夸張、擬人、排比、設問、反問
表現手法有: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情景交融、動靜結合、以動襯靜、樂景寫哀、以景結情、借古諷今、渲染、烘托、用典、虛實結合。
1、直接抒情即作者在文中把內心強烈的感情不加掩飾地直接敘述出來,讓強烈的感情激流直接傾瀉而出。如: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陳子昂《登幽州臺歌》)全詩以慷慨悲涼的基調,通過等幽州臺直接表達了詩人功業難就、空懷壯志的悲憤和失意苦悶的情懷。
2、借景抒情通過對實景的描寫來抒寫作者的感情。如: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杜牧《泊秦淮》)詩歌的前兩句寫景,后兩句抒情。所寫景并非晴朗的月夜、萬里無云的碧空,而是迷蒙的煙月,籠罩著寒水白沙。景色是那么黯淡,氛圍是那么冷寂,這就給后兩句寫作者的憂慮情緒增添了氣氛,加濃了色澤,兩者情景交融,渾然一體。
3、托物言志屬間接抒情的一種,托物言志就是把要抒發的感情、闡發的思想借助于對某種事物或物品的描摹議論表達出來。如:垂緌飲清露,流響出疏桐。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虞世南《詠蟬》)詩歌中所描寫的蟬的形象是:蟬垂著觸須在枝頭吸飲清潔的露水,陣陣的蟬聲從稀疏的梧桐上傳出來。身居高處,叫聲自然傳的很遠,并非依靠風的力量。而在詩歌中作者真正所要抒發的人生感懷是:凡是品格高尚的人,總是嚴格要求自己,不斷地提高自身修養,因而美好的聲名自可遠揚,不需要依靠其他人的吹噓。由此可見,寫蟬是依據,而抒懷言志才是真正目的的。
4、情景交融在景物描寫中融入了作者的主觀感情,使詩歌達到“物我合一”分不清哪是“景”,哪是“情”的境界。如: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辯已忘言。詩句表面上是寫景,而實際上則隱寓著詩人的一種超脫塵世、熱愛自然、遠離官場的感情境界。
5、動靜結合指對人、事、景處于動態或相對靜態時的描寫。如:月黑見漁燈,孤光一點螢。微微風簇浪,散作滿河星。全詩用白描手法寫出了詩人夜晚在船上看到的景色,前兩句寫靜態,后兩句寫動態,一動一靜,相輔相成。
6、以動襯靜屬反襯手法中的一種,即通過對動態的描寫,渲染反襯出靜態,也就是在動態描寫中顯示出靜態。如: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王維《鳥鳴澗》)詩歌中所寫景物如花落、月出、鳥鳴等都是動景,同時又通過這些動景,更加突出顯示了春澗的幽靜。“鳥鳴山更幽”,動中見靜,愈見其靜,這里面包含著辯證法。
7、樂景寫哀屬反襯手法中的一種,表面上寫的是一種歡樂的場景,而實際上是借此來表達一種悲哀、凄楚的情緒。如: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王維《送元二使安西》)看似詩中展現了一片溫暖清新的春天景色,詩人卻因送故人遠別以及故人的遭遇而不安惆悵。可見,樂景寫哀情,更能突出詩人送別朋友的悲傷和對朋友“西出陽關無故人”后生活的關心和同情。
8、以景結情詩歌在議論或抒情的過程中,戛然而止,轉為寫景,以景代情作結,使得詩歌“此時無情勝有情”,顯得意猶未盡。如:琵琶起舞換新聲,總是關山舊別情。撩亂邊愁聽不盡,高高秋月照長城。(王昌齡《從軍行七首》)詩歌的前三句均是就樂聲抒情,結句詩人輕輕宕開一筆,以景結情。仿佛在軍中置酒飲樂之后,忽然出現一個月照長城的莽莽蒼蒼的景象:古老雄偉的長城綿亙起伏,秋月高照,景象壯闊而悲涼。此時征戍者內心是濃濃的鄉思,還是渴望建功立業?是對現實的憂慮,還是對祖國河山深沉的愛呢?……不得而知,給讀者留下了無限的想象空間。
9、借古諷今這是詠史詩中常見的表現手法,借歷史上的事件亂來諷喻當朝。如:臺城六代競奢華,結綺臨春事最奢。萬戶千門成野草,只緣一曲后庭花。(劉禹錫《臺城》)全詩以臺城這一六朝帝王起居臨政的地方為題,描寫了六朝縱情作樂的荒淫生活,和野草叢生的凄涼景象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把嚴肅的歷史教訓化作了觸目驚心的具體形象,寄托了吊古傷今的無限感慨。
10、渲染我國傳統畫技之一,后借用來指文藝創作中為突出人物形象和環境所采用的強調、反復等多方面著意鋪敘的寫作技法。如:金井梧桐秋葉黃,珠簾不卷夜來霜。熏籠玉枕無顏色,臥聽南宮清漏長。(王昌齡《秋詞》)首句破題,以描寫秋景來渲染深宮寒夜的氣氛。
11、烘托襯托中的正襯,亦稱“烘云托月”。指通過特定的環境氣氛的描寫,以突出人物某種心緒或突現人物形象的技法。此中手法常與渲染結合起來使用。如:行者見羅敷,下擔捋髭須;少年見羅敷,脫帽著帩頭;耕者忘其犁,鋤者忘其鋤;來歸相怨怒,但坐觀羅敷。(《陌上桑》)作者意欲極寫羅敷之美,卻未對羅敷的美貌作任何正面描寫,而是通過描寫行者、少年、耕者、鋤者見到羅敷時的驚嘆、贊賞、癡迷等各種反應,烘托出了秦羅敷的美貌,把讀者的聯想向篇處延伸、擴散,從而間接構成了極為活躍的視覺藝術效果。
12、用典用典是指援引歷史故事或古書中的詞語來說明自己觀點的一種修辭方式。用典有明用,也有暗用。如: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詞人以廉頗自比,表示自己雖老卻不忘為過效勞的忠貞之情。13、虛實結合實寫,指對人物或事件進行直接的、正面的敘述和描寫。虛寫,指采用側面交代或烘托性的敘述與描寫。虛實結合,即兩種手法在敘述、描寫中同時使用。如: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濕桂花。(王建《十五夜望月》)地白如霜、棲鴉可見,詩人雖沒有明寫“月明”,但我們卻處處感到“月光皎潔”。實寫“地白”“棲鴉”,虛寫“月明”,暗扣“望月”這一詩題。
七、相聲的表現形式有哪些?
相聲,一種民間說唱曲藝。它以說、學、逗、唱為形式,突出其特點。中國相聲有三大發源地:北京天橋、天津勸業場和南京夫子廟。相聲藝術源于華北,流行于京津冀,普及于全國及海內外,始于明清,盛于當代。主要采用口頭方式表演,以北京話為主。主要道具有折扇、手絹、醒木。
相聲表演方式最初有兩種,在帷幕中表演的相聲稱“暗春”,公開表演的相聲稱“明春”。到了清宣統三年(1911)后只有“明春”一種在繼續發展。
相聲的形式共分單口相聲、對口相聲、群口相聲三種。單口相聲,是一個演員表演的長短笑話。對口相聲,是兩個演員表演的,敘述人甲稱“逗哏”,輔助對話的乙稱“捧哏”,表演時,依甲乙二人說表內容的輕重與語言風格之不同,又可分為“一頭沉”、“子母哏”和“貫口活”三類。群口相聲,是三個以上演員共同表演的,甲稱“逗哏”,乙稱“捧哏”,丙等稱“膩縫”。
一段相聲一般由“墊話兒”——即興的開場白;“瓢把兒”——轉入正文的過渡性引子;“正活兒”——正文;“底”——掀起高潮后的結尾四部分組成。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后,新創作的相聲也常有省略“瓢把兒”的。相聲用藝術手法組成“包袱兒”,表演當中通過說表而“抖響”使人們發笑。其手法計有:三番(翻)四抖、先褒后貶、陰錯陽差、一語雙關、自相矛盾、表里不一、歪講曲解、違反常規等數十種。每一段相聲里一般含有四五個以上風趣幽默的“包袱兒”。
八、地熱的表現形式有哪些?
地熱常常以干蒸汽、濕蒸汽和熱水三種形式出現。對于干蒸汽來說,使用它發電特別方便,把這種蒸汽直接引入渦輪機,就可以推動發電機。這種發電方式,和燒煤的火力發電相似。可惜的是,冒干蒸汽的機會比較少,它只有冒熱水和熱蒸汽機會的二十分之一,所以干蒸汽發電站較少。
九、圖形的表現形式有哪些?
1、實物圖形:采用繪畫手法、攝影寫真等來表現。繪畫是包裝裝潢設計的主要表現形式,根據包裝整體構思的需要繪制畫面,為商品服務。一攝影寫真相比,它具有取舍、提煉和概括自由的特點。
2、繪畫手法直觀性強,欣賞趣味濃,是宣傳、美化、推銷商品的一種手段。然而,商品包裝的商業性決定了設計應突出表現商品的真實形象,要給消費者直觀的形象,所以用攝影業表現真實、直觀的視覺形象是包裝裝潢設計的最佳表現手法。
3、裝飾圖形:分為具象和抽象兩種表現手法。具象的人物、風景、動物或植物的紋樣作為包裝的象征性圖形可用來表現包裝的內容物及屬性。
4、抽象的手法多用于寫意,采用抽象的點、線、面的幾何形紋樣、色塊或肌理效果構成畫面,經簡練、醒目,具有形式感,也是包裝裝潢的主要表現手法。通常,具象形態與抽象表現手法在包裝裝潢設計中并非孤立的,而是相互結合的。
十、和弦的表現形式有哪些?
和弦種類有:大三和弦、小三和弦、增三和弦、減三和弦。
由三個音按照三度關系疊置起來的和弦,叫做三和弦。三和弦各音由下而上稱為根音、三音、五音,分別以1、3、5標記。
三和弦有三種不同的低音位置:
根音在低音位置,叫做原位。因低音與上方兩音分別構成三度和五度音程,得名三五和弦,常用數字“5”標記。
三音在低音位置,叫做第一轉位。因低音與上方兩音分別構成三度和六度音程,得名三六和弦,簡稱六和弦,以數字“6”標記。
五音在低音位置,叫做第二轉位。因低音與上方兩音分別構成四度和六度音程,得名四六和弦,以數字“46”標記。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