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氣污染治理措施包括(廢氣污染治理措施包括哪些)
一、As污染治理措施有哪些?
根據現有污水處理行業排水口在線監測要求,監測指標為化學需氧量(COD)、氨氮(NH3-N)、總氮(TN)、總磷(TP)四項。 一、化學需氧量(COD) 主要采用生物法處理,利用微生物將廢水其中一部分有機物降解為甲烷和二氧化碳,另一部分用于細菌繁殖。
二、氨氮(NH3-N) 對于高濃度氨氮(≥50mg/L)一般加堿吹脫,低濃度利用生化系統消化細菌將氨氮硝化成硝酸鹽氮。
三、總氮(TN) 生化系統將各種形態氮變成硝酸鹽氮后,回流至缺氧區,反硝化細菌將硝酸鹽氮變成氮氣排入空氣。
四、總磷(TP) 高濃度無機磷(部分電鍍廢水其中為次亞磷,常規化學沉淀去除效率不高)通過化學沉淀法去除。
中低濃度利用強化生物除磷生化系統,通過排泥去除。 生物法和化學法
二、氯化氫廢氣治理措施?
(一)水吸收法
基于HCI氣體易溶于水的原理,常常采用水直接吸收氯化氫氣體,據度氣中HCL的濃度和溫度,可求得吸收液中的鹽酸最大濃度;當所得HCI達到一定濃度時,經凈化與濃縮可得到副產品鹽酸。
水法吸收的工藝設備可采用噴淋塔、篩板塔、波紋塔采用三級柵格式凈化器,用水吸收氯化氫廢氣,通過三級吸收逐漸濃縮回收鹽酸。該凈化器單級吸收數率達97%,凈化后的氣體中氯化氫含量可達國家規定的排放標準。
(二)其他吸收法
1.堿液吸收法
生產廠家可以用廢堿液來中和吸收HCl,達到以廢治廢的目的,也可以用石灰乳作為吸收劑,這是一種應用較多的方法。吸收可在吸收塔內進行。
2.聯合吸收法
即用水-堿液二級聯合吸收。遼源市第一化工廠,用水堿液二級聯合吸收法處理氫和氯化氫混合廢氣,先經水噴淋石墨冷凝器降膜吸收后,再經堿性吸收釜用堿吸收。
(三)冷凝法
對于高濃度的HCL度氣,可根據HCL蒸氣壓隨溫度迅速下降的原理采用冷凝的方法,先將廢氣冷卻回收利用HCL,可采用石墨冷凝器利用深井水或自來水間接冷卻,廢氣溫度降到零點以下,HCL冷下來,度氣中的水蒸氣也冷凝下來,形成10%~20%的鹽酸,冷凝法很難除凈HCI氣體,一般作為處理高濃度HC氣體的第一道凈化工藝,再與其他方法配合,往往會得到較滿意的結果。
(四)HCL酸洗槽排氣凈化
為了排出鋼、鋼塊在酸洗時產生的含酸氣體,對酸洗槽采取吹吸式槽邊抽風的方式在排風系統中設有填充式洗滌器凈化設施,氣體人口濃度為150mlL/m2,經水洗后可降至5mL/m3,循環液體貯存在洗滌器下部槽中,經循環泵送入洗滌器上部循環噴淋
三、熱電廠污染治理措施?
1、在發電廠鍋爐煙道上加裝電除塵器,以減少煙氣中煙塵對于大氣的污染,為了滿足2010年新辦法的排放標準,還需要在電除塵器后再設置布袋除塵器,以提高除塵效率;
2、在鍋爐煙道中裝設脫硝設施,將煙氣中的氮化物分離出來,以減少煙氣中氮化物的污染;
3 、降低鍋爐燃燒溫度,將其中心點燃燒穩定控制在800℃以下,以減少氮化物的產生;
4 、在鍋爐煙道后加裝脫硫裝置,將煙氣中的二氧化硫分離下來,以減少煙氣二氧化硫對大氣的污染;
5、提高鍋爐及發電機組的綜合效率,以降低煤耗,減少同發電容量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6、研究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的新工藝和新技術,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四、河流污染有什么治理措施?
1、控制污染源,尤其是在河流上中游限制污染物質的排放,主要是造紙廠、冶金廠等等; 2、沿河多植樹,保持水土; 3、減少污水的污染度,利用化學方法將污水中的有害物質中和或沉淀。
4、加強人民的環保意識五、城市水污染治理措施目錄?
2 城市污水防治措施
2.1污染防治目標
關于水污染防治的目標,大體上分3個方面:
(1)加強地表和地下水源地的保護,應把它列為首要目標,以確保城市安全用水;(2)還清市區河道的水質,恢復其美好觀瞻與景色;(3)對沿河和沿海城市應保護并恢復水體的有益使用功能(如公共浴泳區、海產養殖區、海上娛樂體育活動區等)。
2.2城市污水處理滿足的條件
(1)總投資省。我國是一個發展中國家,經濟發展所需資金非常龐大,因此嚴格控制總投資對國民經濟大有益處。(2)運行費用低。運行費用是污水處理廠能否正常運行的重要因素,是評判一套工藝優劣的主要指標之一。(3)處理工藝應具有較強的適應沖擊負荷能力,因為中小城鎮污水水量水質晝夜、季節波動較大。(4)要求管理簡單、運行穩定、維修方便。著對于中小城鎮尤為重要,因為中小城鎮往往技術力量比較薄弱。(5)污水處理設施要占地省。我國人口眾多,人均土地資源及其緊缺。土地資源是我國許多城市發展和規劃的一個重要因素。(6)所選擇的處理工藝具有可以方便地改變其處理流程的能力。這主要是為了滿足數量眾多的中小城鎮的各種不同需求。
2.3城市水污染防治措施
我國是一個發展中國家,人口眾多、生產力落后、經濟基礎薄弱是我國的實際國情,面對人民群眾急需解決的生存壓力,各級政府部門不得不把發展經濟作為其首要任務,但是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的加快,中小城市(鎮)的發展十分迅速,全國19200多個建制鎮絕大多數都沒有污水處理設施。
2.3.1戰略預防
要用區域的系統的觀點來考慮水污染的防治。水是可再生的自然資源,水環境的保護必須遵循合理開發、節約使用和防治污染三者并行的方針,把水質和水量統一考慮。協調地面水和地下水的聯合調蓄,工業廢水與城市污水處理之間的聯合運行,污水回用與新水源之間統籌分配及制定流域級水質、水量統一的規劃。水的問題不僅影響水生生態,而且影響陸地生態。用區域的系統的觀點來整治水污染,是控制水污染的重要發展方向。
2.3.2污水處理工藝
污水處理的工藝很多,不同時期、不同地區選擇不同的工藝。常用的有:
(1)普通曝氣法活性污泥處理工藝。普通曝氣法也稱傳統曝氣法。其特點在污水處理工程中,生物吸附和生物氧化階段在同一曝氣池內連續進行。該工藝主要去除BOD和SS,對氮磷的去除率非常低。(2)AB法污水處理工藝。抗沖擊負荷能力強,對pH值變化和有毒物質具有明顯緩沖作用,故主要應用于污水濃度高、水質水量變化較大,特別是工業污水所占比例較高的城市污水處理廠。
(3)氧化溝工藝。氧化溝是活性污泥法的一種變型,其曝氣池呈封閉的溝渠型,所以它在水力流態上不同于傳統的活性污泥法,它是一種首尾相連的循環流曝氣溝渠,污水滲入其中得到凈化,最早的氧化溝渠不是由鋼筋混凝土建成的,而是加以護坡處理的土溝渠,是間歇進水間歇曝氣的,從這一點上來說,氧化溝最早是以序批方式處理污水的技術。(4)SBR工藝。SBR是序列間歇式活性污泥法的簡稱,是一種按間歇曝氣方式來運行的活性污水處理技術,又稱序批式活性污泥法。于傳統污水處理工藝不同,SBR技術采用時間分割的操作方式替代空間分割的操作方式,非穩定生化反應替代穩態生化反應,靜置理想沉淀替代傳統的動態沉淀。它的主要特征是在運行上的有序和間歇操作,SBR技術的核心是SBR 反應池,該池集均化、初沉、生物降解、二沉等功能于一池,無污泥回流系統。
六、隱患治理措施包括哪些?
隱患治理措施包括工程技術措施、管理措施、、防護措施、應急措施等。各措施可單獨使用或結合其他措施綜合使用;
1、工程技術措施:通過現場作業方式,確保設施設備、場所危險因素消失;
2、管理措施:通過加強管理,確保原危險因素消失或消減,避免事故發生;
3、教育措施:對隱患涉及者制造者、責任人進行安全教育;
4、防護措施:對于無法從根本上消除危險的隱患,對接觸者采取勞動防護手段,確保危險程度降低;
應急措施:在直接整治前,臨時采取必要手段,預防事故發生。
治理方法
1、通過隱患排查專項行動及各類檢查活動,及時發現事故隱患;
2、發現隱患查后,各部門能及時處理的,必須第一時間進行隱患治理,排除險情;
3、非公司管理的場所、設施設備、人員出現隱患,發現單位和個人應及時向有關部門報告;
4、安全部對照隱患評估項目表及時進行隱患評級,確定該隱患的等級,根據隱患等級決定采取的措施:
5、重大事故隱患即刻下達隱患整改通知書,并通知所在部門在治理前采取臨時控制措施并制定應急預案,必要時可停產整改。
6、根據危險程度下達隱患整改通知書或通知單;
7、各部門應及時進行治理,確保在限期內完成整改任務;
8、整改結束后,安全部或安委會派人現場驗證,確保治理達到規定要求。
七、治理河流污染的措施和意義?
要解決水污染問題要從多方面著手綜合考慮,經過堅持不懈的努力,其對策措施有:
1、減少耗水量
2、建立城市污水處理系統
3、產業結構調整
4、控制農業面源污染
5、開發新水源
6、加強水資源的規劃管理
意義:健全水污染控制的支撐體系,提升政府部門的行政能力,建立水污染控制與治理技術及設備產品體系,帶動水污染控制與治理行業的技術升級和產業發展,為國家和地方水污染控制與治理規劃和重大工程建設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撐和科學示范,對構建和諧社會、實現可持續發展具有重大的戰略意義。
八、治理水污染的措施有哪些?
治理水污染的措施:
首先對污染源進行處理,杜絕工廠、養豬場把污水、糞渣直接排放到河流中,應集中處理,避免其對環境的不利影響。
然后,對河邊、河道中的建筑材料(已廢棄的)進行清除,并對水道進行整改,進一步將河內的垃圾、淤泥清除,可動員沿岸居民及利用大型機器清除。后在河邊種樹,植草皮,建立綠化帶,避免沙土流失。
為了對河道環境的保障,應對附近的工廠、養豬場等加大管理力度,對污染河流的行為進行嚴肅的處理,并且對沿岸居民及全體市民進行環保教育,增強環保意識,河流的環境,主要還是在于大家的思想意識,故人們應自覺保護河道,保護環境。
九、萊茵河污染事件治理措施?
萊茵河流域綜合治理措施與做法主要包括:
(1)建立流域多國間高效合作機制
萊茵河流經多個國家,多國之間合作是流域治理成功的重要保障。萊茵河流域合作治理的核心機制是1950年成立的ICPR,經過60多年發展,已成為全球流域治理領域的一個多國間高效合作的典范。ICPR具有多層次、多元化的合作機制,既有政府間的協調與合作,又有政府與非政府的合作,以及專家學者與專業團隊的合作。
(2)樹立一體化系統生態修復理念
在歐洲工業化進程中,萊茵河沿岸各國都對其進行了大規模的開發,采取了大量的工程措施,如筑壩、河道疏浚,以及裁彎取直、截斷小支流等。這些改造使得原先自然的、動態的、難預計的河流轉變為靜態的、可以設計的人工河道,以方便管理和獲取各種利益。
(3)推進流域基礎地質、環境地質與生境調查
根據流域治理需要,萊茵河沿岸各國開展了基礎地質調查、水文地質調查與填圖工作。法國、德國等國家1∶10萬、1∶5萬地質填圖已基本完成。在基礎地質填圖基礎上,各國開展了水文地質、自然災害等環境地質調查與填圖工作。
(4)分階段編制并聯合實施流域治理規劃
十、工業水污染治理措施有哪些?
主要的工業水污染治理措施:
1.制定嚴格合理的工業污染管理制度,加強對工業的監督管理,嚴查嚴辦,大眾監督。
2.改進工業技術,在技術上實現降低污染和進行污染物的深度處理,達標排放。
3.改善污廢水收費制度,合理調控工業廢水的排污收費標準。
4.工業廢水的適當處理再回用。 此外,不同的工業廢水水質不同,需要具體分析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