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氣污染治理成功案例(中國大氣污染治理成功案例有哪些)
一、中國水污染治理成功案例?
近日,武漢科研人員研究出一種專門針對污水處理的“靶向技術”,可精準“打擊”污水中的氮、磷等有機污染物,從源頭上解決河、湖等靜緩流水體黑臭污染及藍藻、水華頻發的困擾。
這套“污水處理廠尾水深度處理工藝”被成功應用于湯遜湖污水處理示范項目,被中國環境保護產業協會鑒定為“達到國際先進水平”。這項技術是由武漢工商學院與君集環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校企聯合研發的“污水處理廠尾水深度處理工藝”。
二、祁連山治理成功案例?
祁連山大規模植樹種草,修建防洪渠
三、中國生態旅游成功案例?
成都五朵金花景區是指三圣花鄉,離成都市區二環路5公里,集鄉村旅游、光觀光休閑農業為主題的休閑度假勝地,主要是指:幸福梅林(幸福村)、花鄉農居(紅砂村)、東籬菊園(駙馬村)、江家菜地(江家堰村)、荷塘月色(萬福村)等5個景區。
這5個鄉村各有特色,因此形成了“一村一品一業”的特色旅游景點:
幸福梅林:圍繞梅花文化和梅花產業鏈,發展旅游觀光產業
花鄉農居:主要發展鮮切花、小盆、和旅游產業;
東籬菊園:3000余畝的菊花成群,突出了菊花的多種類,并形成“環境.人文.菊韻.花海”的交融;
江家菜地:主要是城鄉互動,相結合,以認種的方式,將土地給城里人認種,把傳統種植業變為體驗式休閑產業。
荷塘月色:以花卉和蓮藕種植為主,以生態荷塘景觀為載體,以繪畫、音樂等藝術形態為主題,將濕地生態、荷花文化與藝術形式統一在一起,萬福村優美的田園風光,成為了藝術創作、音樂開發的藝術村。
四、中國著名企業成功案例?
海爾空調。企業營銷模式奠定市場成功基石。海爾空調之所以成功,不僅在于產品設計的成功,更關鍵在于概念創新的成功、企業營銷模式的成功,對消費者生活密切關注而誕生的滿足其需求方式的成功。
使海爾空調在空調行業又一次實現了創新與自我超越。
在同行業其他空調品牌還在價格戰中夾縫求生時,海爾又一次通過一個企業營銷模式創新產品概念創下了高額利潤。
五、中國治理大氣污染的措施和所用時間?
根據《中國低碳經濟發展報告(2014)》,中國治理霧霾污染需要20-30年。
報告指出,根據英國、日本、德國、美國治理大氣污染的經歷,中國要“從根本上而不是一時”治理好霧霾、重現藍天白云,按照目前的經濟發展模式和技術水平,需要20-30年時間。
即使是采取最嚴厲的措施,采用最先進的技術,最快的實現經濟結構轉型,奇跡性的改善環境,也需要15-20年左右的時間。
六、中國治理沙漠最成功的地方?
很多人聽說過陜西省最北端的榆林。那是煤炭城市,約占全國儲藏量的五分之一,富裕,人均收入居陜西省首位,也是陜西省最富裕的城市。
那么發達的榆林,你們聽說過榆林三遷嗎?曾經是沙漠城市,后來遷移,管理了4萬多平方公里的沙漠,榆林取得了今天的成果。
陜西北部榆林,黃土高原與毛烏素沙漠交界,是陜西、甘、寧、蒙、晉五省交界的地方,自古以來就是兵家必爭之地。建城500多年來,榆林成為面積43578平方公里、人口360多萬的地級市,以其豐富的能源礦產資源被稱為中國科威特。
據考證,榆林是明代九邊重鎮延綏鎮的所在地,以前有榆林三遷的傳說,榆林自建城以來,受毛烏素沙漠風沙的影響,城市地址曾三次南遷。在當地,柳桂灣刮大風,白天點燈,喜鵲喪命,驢掉溝,鍋瓢盆燒餅。
榆林三遷與毛烏素沙漠沙害密切相關。毛烏素沙漠位于榆林北麓長城北方。明長城將陜北黃土高原與遼闊的毛烏素沙漠隔開,因此榆林又稱駝城,即沙漠之城。面積約4200平方公里的毛烏素沙漠,是中國四大沙漠之一。萬里長城由東向西穿越沙漠南緣。以前這里水草肥美,是放牧的好地方。
積沙始于唐代,起源于唐初六胡國昭武九姓在此過度放牧,草皮一旦被破壞,就變成了沙漠,到了明清時期,就變成了沙漠。也就是說,一千多年來,毛烏素沙漠逐漸形成沙漠,至于形成沙漠的原因,是因為不當的開發利用,氣候變化和戰亂,植被破壞,流沙擴大。
1959年以來,國家大力建設防風林帶、引水拉沙、沙漠管理工程。經過數十年的治理,已經建成了四條總長達1500公里的大型防護林帶,造林面積1629萬畝,毛烏素沙漠流沙面積600多萬畝,成為綠洲,很多沙地已經成為林地、草地和良田,毛烏素沙漠有望消失。
榆林,歷史上被風沙襲擊,現在已經不同了。20世紀60年代,榆林郊區半公里外的地方是寸草不生的沙漠,2000年初50公里內幾乎看不到流沙。現在榆林已經是名副其實的沙漠綠洲了。榆溪河兩岸綠樹成蔭,生活在榆林的人們真正感受到的是天藍、水清、空氣清新,被評為全國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城市。
七、最新中國蜈蚣養殖成功案例?
蜈蚣養殖大王在農村養殖蜈蚣成功致富的案例
蜈蚣是一種節肢類昆蟲,在我國已經有500多年的養殖養殖歷史,早在商朝,各位名醫們發現了蜈蚣體內的多重醫用價值,并對蜈蚣進行了醫學運用,治療了各種疑難雜癥,早在本草綱目當中就曾提到,蜈蚣具有一定的解毒,清熱的功效,更有很高的食用價值。在現代,蜈蚣已經接受人工培育,誕生了新品種的蜈蚣。新品種的蜈蚣特色十分明顯,首先醫學價值更高,其次營養十分豐富,是一種老少咸宜的營養品。現在,新品種的蜈蚣在我國也被廣泛養殖。
陜西省寶雞市岐山縣嘉禾村的孫中華先生是一名蜈蚣專業養殖大戶。他自幼特別喜歡捕捉昆蟲玩,久而久之就對各種昆蟲的生活習性和生長環境了如指掌。長大后的孫中華先生夢想能有自己的一個昆蟲養殖基地。孫中華先生每天都鉆研各種經濟價值高的昆蟲,選來選去還是蜈蚣最為合適。首先孫中華先生選擇養殖蜈蚣是因為這里有得天獨厚的養殖條件。在這里蜈蚣有合適的濕度來繁衍后代,有充足的陽光保證蜈蚣的活動量。蜈蚣的食物也可以直接在后山當中直接捕捉,這么豐富的養殖條件蜈蚣也成為了孫中華先生的不二之選。說干就干,靠著孫中華先生對蜈蚣的了解,建起了第一個自己的蜈蚣養殖基地。幾畝地的圍欄當中,孫中華先生從外購買了3000只蜈蚣幼蟲,為了讓蜈蚣幼蟲們生活的更加舒適,孫中華先生把稻草先鋪在了土地上,在蓋上新土。這樣即使在寒冷的冬天,蜈蚣也不會因為寒冷而大面積死亡。在第一批蜈蚣養殖過程中,孫中華先生每天都觀察并記錄。功夫不負有心人,第一次大面積養殖蜈蚣就獲得了很大的成功。孫中華先生的蜈蚣因為飼養條件好,個個都十分的肥滿,一只蜈蚣賣出了10元的高價。
這樣的成果讓孫中華先生對未來充滿的信心,第二年他拿第一批蜈蚣賺來的錢,開了第二個蜈蚣養殖基地。在此之后孫中華先生的蜈蚣養殖業越做越大,成為了名副其實的蜈蚣大王。
八、中國成功的生態旅游案例?
中國的生態旅游必須堅持科學發展觀,制定科學發展規劃,合理開發旅游資源,加強游客管理,進行生態旅游的市場教育并且對生態旅游地進行環境監測,加強部門協調,強化綜合管理。
最近比較成功的例子如開在貴州丹寨縣的萬達小鎮,是茅臺生態農業公司配合建設的。茅臺集團始終堅持綠色可持續發展,從田間原材料獲取、產品加工到廢棄物回收打造出一條完整精細的“綠色供應鏈”,生態文明和環保建設同步發力,啟動了赤水河生態環境保護規劃,打造茅臺幸福小鎮,實現了自然和諧的可持續發展。在推進丹寨地區產業發展的過程中,始終堅持規劃先行、龍頭引領,將扶貧開發和綠色生態有機結合,發展綠色產業,培育綠色經濟增長點。
九、中國成功綠色建筑案例有哪些?
在“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催化下,大力發展綠色建筑,有效帶動新型建材、新能源、節能服務等產業發展,光伏與建筑相結合是未來光伏應用中最重要的領域之一。從上海虹橋樞紐出發,西南方向車行15公里,由幾棟廠房和辦公樓組成的風格現代、功能先進的建筑集群讓所在的松江泗涇古鎮平添了一抹工業化的時尚亮色。
這一建筑集群是中國建材集團有限公司旗下唯一一家以研發、設計工業機器人系統集成解決方案、智能化裝備為核心的高新技術企業——中建材凱盛機器人(上海)有限公司根據業務發展需要,興建并使用的凱盛機器人智能裝備研發中心。
項目共包含由用架空連廊有機連接的四座廠房和一棟研發中心,承載著中國建材集團袋裝水泥機器人智能裝車系統、設施農業果蔬自動分揀包裝生產線、CIGS薄膜太陽能電池自動化解決方案、傳統玻璃行業成套自動化設備、信息顯示領域整體解決方案、晶硅太陽能光伏組件自動化生產線、設施農業育苗自動化解決方案、新材料(鋰膜、藥玻、碳纖維)智能化解決方案為核心的八大業務平臺的研發制造工作。
理念先行,用高科技含量的新一代發電建材實現建筑功能跨越和美學價值提升。其次是功能先進,將耗能的房屋化身為生產清潔能源的基地,用實際收益助力綠建推廣。最終實現產業先導,用實際行動響應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戰略規劃,以可復制、宜推廣的形式打造了采用新一代薄膜太陽能發電材料實現建筑光伏一體化(BIPV)功能的工程示范。
簡約大氣的驚艷造型抓足了路人的眼球,但是這卻并不是這個建筑集群的全部亮點。從設計施工到運行使用的各個環節,凱盛人對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發展理念的堅守和詮釋,賦予了這個建筑環境友好、資源節約的綠色靈魂。
項目超前引入了綠色建筑評定標準指導設計施工,大膽突破、打破藩籬,把裝配式建材、薄膜太陽能發電建材和高保溫隔熱建材有機融合,在應用薄膜太陽能發電材料實現BIPV功能上做出多項有益嘗試并取得突破。
研發中心充滿工業美學的黑色基調來自碲化鎘發電玻璃和LOW-E采光玻璃幕墻完美結合。其中碲化鎘發電玻璃,也是中國建材集團旗下凱盛科技集團所屬企業自主研發并生產的新一代薄膜太陽能發電材料。和傳統的晶硅光伏材料相比,這種通過在普通玻璃襯底上沉積化合物薄膜得到的光伏器件,有著弱光環境下發電性能優越、高溫環境發電折損小、無懼局部遮擋導致的安全隱患、長期衰減率低以及在透光率和色彩上靈活定制等一系列特點,成為BIPV領域首選的新能源發電材料。
在這座建筑物的東、西、南三個立面裝置的薄膜太陽能發電幕墻,總面積3000多平方米,發電玻璃的裝機功率400kWp。投資530萬元的這套幕墻系統給建筑帶來的收益則是實實在在的,以25年使用壽命計算,可以實現年平均發電量23萬度,這意味著整個園區的研發辦公用電完全可以通過建筑物自身產出的綠色能源得到解決,每年可以節約80噸標準煤的使用,實現227噸二氧化碳的減排。
凱盛機器人智能裝備研發中心的竣工并投入使用,實現了一系列上海市BIPV領域的突破——這是上海市首次將薄膜太陽能電池板用于建筑幕墻外圍護的工程案例、這在上海市首次成功使用薄膜發電玻璃組件構件化產品、工程涉及的薄膜發電玻璃幕墻首次通過了上海的幕墻建筑建材安全評估、項目也是上海市迄今安裝容量最大的薄膜光伏建筑一體化單體公共建筑、國內安裝容量最大的碲化鎘薄膜發電玻璃墻體外圍護建筑……一個個空白的填補,讓上海這座充滿了創新生機的國際化都市又增添一個新能源綠色建筑實踐的生動樣本。
十、商丘治理大氣污染的作文?
感謝邀請,商丘在治理大氣污染上的成績還是非常顯著的,根據2019年1-3月份的河南各市空氣質量評比,商丘也位于第三名,空氣質量較好。
而在2017年之前,商丘地區的污染情況是非常嚴重的,尤其是水體污染,像永城、睢縣等地,很多河流都發出陣陣的惡臭,工業排水直接不經處理排入河流,給當地生態造成了嚴重危害。在中央第五環保督察組進駐后進行了嚴厲的批評,于是商丘開展了轟轟烈烈的治理污染的行動。
其中在大氣污染治理上,首先對工業排放的廢氣進行了專項治理,在各地設置環境監測站進行實時監控,再次對渣土車安裝GPS定位系統進行動態管理,并對渣土車等進行覆蓋處理。然后就是采用霧炮車進行揚塵覆蓋。
在經過嚴格的管控后,商丘的空氣質量和水體污染現象明顯得到了改善,直到今天,出永城市的環境還需要進一步提升外,其它地方都達到了領先的水平,于是在今年的評比中,商丘也位于全省第三名。
總之,商丘在治理大氣污染上成績還是非常顯著的,好的空氣環境造福子孫后代,最后也祝商丘能夠迎來更多的藍天,讓綠水青山變為金水銀山。
我是河南這些事兒,持續更新更多河南本地問答,歡迎關注、點贊、評論、轉發,謝謝!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