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省大氣辦主任簡介(陜西省大氣辦主任簡介是誰)
一、公司簡介簡短大氣?
公司簡介要剪短,要大氣,這需要看在什么情況下需要闡述什么內容的時酌情考慮的。
公司簡介一般包括以下幾點:1,公司概況(這路包括注冊時間,注冊資本,公司性質,技術力量,規模,員工人數,員工素質等。)
2,公司發展狀況(公司發展的速度,有何成績,有何榮譽稱號等)
3,公司的文化(公司的目標,理念,宗旨,使命,前景,寄語等)
4,公司的主要產品(性能,特色創新,等)
5,銷售業績及售后服務。
二、小學班主任評語簡單大氣?
該同學在校期間各項成績優異,深得各帶課老師的欣賞鼓勵。思想品德高尚,起到了標兵作用,給同學們起到了模范帶頭作用,該學生有擔當,以后定是一個擔當有為的好青年,作為班干部,不怕吃苦不怕累,處處走在前列,同學們一直以來都是把你作為偶像。
三、優秀班主任簡介100字?
從教以來,敏而好學,專業理論在教學實踐得到嫻熟的運用與展示。
多年如一日,愛崗敬業,為人師表,用心呵護著每一位學生,善于做學生的思想工作,將管理經驗融入到日常教學和管理當中。讓每個學生成人成材,贏得了學生的愛戴和社會的尊重。用智慧和勞動去創造一個更加理想的境界。”作為一位教師的格言,實現了自己的人生價值。
四、陜西省渭南市簡介?
渭南市簡介
渭南市地處陜西省東部、隴海鐵路沿線,東瀕黃河,西臨西安,南倚秦嶺,北接延安,渭水橫貫其中,是八百里秦川最寬闊的地帶;是中華民族發祥地之一。素有“三秦要道,八省通衢”之稱。是中原地區通往陜西乃至大西北的咽喉要道,又是新歐亞大陸橋的重要地段。全市轄1區(臨渭區)、8縣(華縣、潼關、蒲城、澄城、白水、合陽、大荔、富平),代管兩市(韓城市、華陰市),總面積13134平方公里。現已成為陜西省和國家生產布局中初具規模的農業生產基地和能源重化工基地。
渭南歷史悠久,源遠流長,自周、秦到漢、唐兩千多年間,一直是十二個朝代的京畿之地,農牧業、手工業、商業、交通都比較發達,形成許多名城古鎮。經歷代變遷,到公元1723年,清政府在渭南設八縣一州一廳,基本形成了目前各市縣的輪廓。新中國成立后在今渭南轄區設立渭南分區和大荔分區,后大荔分區并入渭南分區,1970年改為渭南地區,1994年12月7日,經國務院批準,設立地級渭南市。這標志著渭南開始進入一個新的發展時期,同時為渭南加快經濟和社會事業的發展提供了機遇。
古老的黃河孕育了渭南燦爛的文化和悠久的歷史。從大荔猿人到沙苑、龍山文化遺址;從春秋時代的古長城殘垣到隋唐時代的帝王陵冢;從秦漢時期的王室行宮到元明清的古建筑群,文物古跡遺存1200多處,僅國家和省市保護的文物就有619處。偉大的歷史造就了偉大的人才。渭南自上而下地靈人杰,歷史上作出過重要貢獻的著名人物數以百計。有世界歷史文化名人、西漢偉大的史學家司馬遷;有結束南北朝長期戰亂、統一中國的隋文帝楊堅;有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白居易;有“功蓋天下,再造唐室”的唐代中興名將郭子儀;有宋代名相寇準;有現代愛國名將楊虎城以及著名水利專家李儀址;有當代著名作家杜鵬程。
優越的地理位置,悠久的歷史文化,壯麗的山川河流,使渭南的旅游資源斑斕多姿,得天獨厚。著名的華山風景區譽滿中外,奇險峻秀居五岳之首,目前進出道路暢通,高空索道已經建成,初步成為融休養、度假、娛樂、游覽為一體的綜合旅游勝地。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韓城,琉金映彩的古建筑與鱗次櫛比的高樓大廈交相輝映,游客可瞻仰、謁拜司馬遷祠墓,欣賞元代建筑“禹王廟”,觀賞中國目前保存最為完整的元、明古建筑群和被譽為“東方民居村寨活化石”的黨家村。宏大的渭北帝王陵墓群,特別是唐睿宗橋陵、唐玄宗泰陵,令游客為修復了的盛唐石雕慨嘆不已,引發思古之幽情,激起振興中華之豪情。
多樣的地質結構和豐富的礦藏資源為渭南發展工業提供了得天獨厚的基礎。全市已探明的礦藏有30多種,其中儲量大、易開采的有20多種。煤、鉬、金、石為優勢礦種。全市煤炭地質儲量225.84億噸,已探明儲量50.33億噸,年產量1100萬噸。鉬礦已探明儲量為10.69萬噸,居全國第二位,金堆城鉬業公司是全國最大的鉬精粉生產基地。黃金儲量豐富,產量居陜西第一位、全國第三位。地熱水和醫飲兼用礦泉水資源豐富,其中大荔礦泉水日出水5.6萬噸,被譽為“中國之冠,世界罕見”。
渭南素以農業著稱,土地廣闊,氣候溫和,光照充足,降水適中,可耕地占總面積的96%,為全面發展農林牧副漁,實現農業的區域化、商品化、現代化提供了有利條件,其中糧食、棉花、油料總產量居中全省前列,號稱“陜西糧倉”。目前全市已形成了在全國馳名的糧食、棉花、蘋果、烤煙、花生、秦川牛、奶山羊、籠養雞、生豬、漁業10大商品基地。
五、陜西省禮泉縣簡介?
禮泉縣,咸陽市轄縣。位于省境中部,面積1 017平方公里,轄5鎮15鄉。縣府駐城關鎮,距咸陽市區35公里。隋開皇十八年(598)置醴泉縣,唐初廢,貞觀十年(636)復置醴泉縣。宋時醴泉縣治在今駿馬鄉舊縣村。明初治遷今址。1958年并入乾縣,1961年復置醴泉縣,1963年改為禮泉縣。地處關中平原中部,地勢西北高東南低。涇河沿東北邊界流向東南,其支流泔河自西向東橫貫中部。禮泉縣轄11個鎮、4個鄉:城關鎮、史德鎮、西張堡鎮、阡東鎮、烽火鎮、煙霞鎮、趙鎮、建陵鎮、叱干鎮、南坊鎮、石潭鎮、藥王洞鄉、新時鄉、駿馬鄉、昭陵鄉。禮泉縣位于東經108度17分40秒-108度41分46秒和北緯34度20分50-34度50分02秒之間,東鄰涇陽,西鄰乾縣,南與興平、咸陽相連,北與淳化、永壽接壤。
禮泉縣屬暖溫帶半干旱大陸性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12.96攝氏度,無霜214天,年平均降水量537-546平方毫米。海拔在402-1467米之間,北山南塬,四季分明,雨熱同季,冷暖適中,自然環境十分優越。地勢西北高而東南低,呈階梯型跌落,分山、塬、川三種地貌。北部屬丘陵溝壑區,內有五峰山(海拔1467米)九嵕山、朝陽山和芳山等,由西向東走向,綿延40余里,占全縣總面積的34%。北部山區又有30萬畝天然草場,待開發的荒山、荒坡、荒溝面積8萬畝,土層深厚,光照充足,晝夜溫差大,是蘋果最佳適生區。中部是黃土丘陵區,海拔在580-850米之間,占全縣總面積16%,南部屬黃土臺原區,海拔在450-560米之間,為川原平地,占全縣總面積50%。
縣內主要河流有涇河、泔河、小河與泥河,可利用的水面積5000畝,水能資源100萬千瓦,地下水補給量1.2億立方米。北部山區土層深厚,海拔高,溫差大,是得天獨厚的蘋果優生區,并有森林4.1萬畝,天然草場30萬畝;中部九嵕山系礦藏豐富,現已探明,石灰石貯藏量達10億立方米,大理石貯藏量100萬立方米,出于石灰巖底層的富鍶礦泉水,天然純凈,具有很高的開發價值;南部平原土地肥沃,為寶雞峽灌區,渠井雙保險,灌溉方便,盛產糧、棉、油和蘋果、酥梨、蜜桃等。是重要的商品糧食基地和設施農業基地禮泉美食
禮泉烙面(音:li quan luo mian)
禮泉烙面被稱為世界上最早的方便食品。可加湯食用,亦可干吃。其特色吃法稱之為“泖(音:mao,一聲)”,即將面盛在碗中,用開水澆之。然后調上佐料,即可食用,佐料的調配比較獨特,用上等的豬油調和辣椒面,配以蔥花、韭葉、鹽及當地釀造的香醋。
泡油糕
因表面呈乳白色松泡而得名。明、清時期,城內的“寶和園”、“聚仙園”已有制作。民國時期,明德亭制作最好。
疙瘩面
系光緒年間城內“悅來館”的伙計,綽號“帽蓋李”者創制。其特點是:面條細長柔韌,臊子油而不膩,澆酸而香。細品慢咽,回味悠長。本品食用的方法也很講究。食用前,先舀一小碗酸湯,謂之“渴湯”嘗鮮。食用時需小碗兩個,一碗盛酸湯,一碗盛面條(約50克)。食湯面時,向面碗內澆上臊子,倒入酸湯;食干面時,用筷子挑起面條,在酸湯內涮熱涮勻,然后放回原碗,澆上臊子。
籠籠肉
系禮泉縣獨創的風味小吃。晚清創制。經老市場生產的最佳。該品在吸取川菜荷葉蒸肉,米粉蒸肉、香炸蒸肉制作技藝的基礎上創制而成。以生鮮肉佐以輔料蒸成,色澤紅亮,咸辣兼備,肥而不膩,營養實惠。現已推廣到西安及附近各縣;本農村已普遍用于宴席就食。
驢蹄子
系禮泉獨創的、幾乎將近失傳的特色小吃,乃是將揉好的面團切成小拇指粗的條狀,隨之用兩手一拉,拉成長條狀,往沸騰的開水中煮熟即可。待到熟后,加以調料調制即可。
六、陜西省女子監獄簡介?
-----------------------------------答: 陜西省女子監獄是該省唯一關押女犯的監獄,也是該省最早的一所部級現代化文明監獄。
近年來,該監獄認真踐行科學發展觀,在解決問題中求發展,在改革創新中求進步,連續11年實現了監管安全無事故。服刑人員改好率穩定在98%以上,刑釋人員重新犯罪率保持在1‰以下,達到了改造罪犯、預防和減少犯罪的綜合目的。
七、陜西省城固縣簡介?
城固縣,位于漢中盆地中部,縣域地形呈南北長、東西窄。依據地形特點,自然形成三部分:北部為秦嶺山區,中部為漢江平川區,南部為巴山淺山區。其中,中部平川區人口占全縣總人口的80%左右,是全縣經濟較為發達區域。全縣幅員2265平方公里,轄8個建制鎮、5個街道辦事處,310個行政村,17個社區,總人口53.9萬,其中農業人口42.5萬,是漢中市第二大人口縣及副中心城市。城固縣有耕地面積49.3萬畝,其中水田33.6萬畝。交通便利,土地肥沃,物產富庶,升仙蜜桔、城固銀峰等名優土特產品在全國久負盛名,是全國糧油基地縣之一,素有大西北之“小江南”美譽。城固縣地處內陸,在大氣候帶位于北亞熱帶濕潤季風區,是冬季極地大陸氣團與夏季熱帶海洋氣團交匯的地區。北有東西走向、高大的秦嶺,可阻擋由西北南下的寒冷氣流;南部米倉山屏障,減緩夏季由西南和東南北上的暖濕氣流。秦嶺阻攔起著保溫護濕作用。加之中部一江四河調節本地水分。總的氣候特點是冬無嚴寒,夏無酷暑,雨量充沛,四季濕潤,雨熱同季,干濕交替。
八、陜西省寶雞市簡介?
寶雞位于關中平原西部,地處陜、甘、寧、川四省(區)結合部,處于西安、蘭州、銀川、成都四個省會城市的中心位置,市區北依臺塬、南臨秦嶺,渭河橫貫東西。面積18117km2,截止2019年人口約380萬,市區人口約105萬,中心城市由金臺、渭濱、陳倉三區組城。 中心城市發展方向和形態 城市沿渭河河谷向東發展,呈帶狀組團式城市形態。 市區東西長34公里,南北寬約3—5公里。
寶雞市轄3個市轄區、9個縣。
3個市轄區:渭濱區、金臺區、陳倉區
9個縣:鳳翔縣、岐山縣、扶風縣、眉縣、隴縣、千陽縣、麟游縣、鳳縣、太白縣
寶雞史稱陳倉、雍州、西虢、西岐、西府等
寶雞地名的由來:唐玄宗帶著楊貴妃倉惶出逃,在馬嵬坡驛兵變,玄宗被迫殺死楊國忠,縊死楊貴妃。玄宗逃到陳倉,關中將士紛紛潛散。這時叛軍追至。玄宗慌不擇路,只帶幾個親兵鉆入山中。爬過一座山巒,四面巖石陡峭無路可行。此時,山外塵土飛揚,叛軍戰馬嘶鳴,玄宗撲到再地,失聲痛哭道:“命休此矣。” 忽然飛來兩只山雞,盤旋之后,款款南飛。眾人跟著陳倉山頂,歇入廟中。叛軍追到。突然,冰雹傾瀉不停,砸得叛軍潰退而去。說也奇怪,山下雷雨交加,山上卻晴空萬里。眾人再找那兩只山雞,已化為石雞,昂首屹立。臨別時,玄宗脫口而出:“陳倉,寶地也;山鳥,神雞也。”寶雞便因玄宗御口金言:“寶地神雞”而得名,此后,陳倉更名為寶雞。
九、陜西省銅川市簡介?
銅川概況---簡介 銅川位于陜西省中部,處于關中平原向陜北黃土高原的過渡地帶,是關中經濟帶的重要組成部分,介于東經108°34′-109°29′、北緯34°50′-35“34′之間,是陜西省省轄市。 銅川1958年建市,經過40多年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的快速發展,已經成為一個工業門類比較齊全、農業基礎條件優越、城市基礎設施功能完善、經濟實力日益增強,各項社會事業全面進步的綜合性工業城市。 作為《中國21世紀議程》試點城市和全國環境保護重點城市之一的銅川,將以可持續發展為主線,以建設現代化城市為目標,營造良好的投資環境,熱忱歡迎各界人士前來觀光、旅游、投資置業。 銅川位于陜西省會西安市的北部,交通便利,是通往人文初祖黃帝陵及革命圣地延安的必經之地,距西安市區 68公里、距西安咸陽國際機場72公里,西安至黃陵高速公路穿境而過,咸銅、梅七兩條支線鐵路與隴海大動脈相連。 銅川市總人口數為86萬,其中工業人口占53%,面積3882平方公里。全市下轄王益、印臺、耀州、新區四區及宜君縣。 銅川自然資源豐富,有利于農、林、牧綜合發展。現擁有林地面積244.45萬畝,牧草地152.07萬畝。銅川已查明礦產9種、非金屬礦產資源5種,金屬礦產2種,能源礦產2種。其中煤炭儲量30多億噸,優質石灰石儲量10億噸,油頁巖儲量5億多噸,耐火粘土、陶瓷粘土等儲量居全省前列;處在全國蘋果最佳優生區,蘋果種植面積40萬畝。 銅川屬暖溫帶大陸性氣候,平均日照2345.7-2412.5小時,年均降水量555.8-709.3毫米,年均氣溫8.9-12.3℃,冬季寒冷,夏季炎熱。銅川境內現有野生動物68種,其中被列為國家規定的二類保護動物有金錢豹、麝和水獺3種,有野生種子植物645種。 銅川擁有以煤炭、建材、陶瓷、鋁冶煉、紡織、機電、醫藥、食品、化工等為骨干的30多個工業門類。全市年產原煤1100萬噸,占全省原煤總產量的30%。 銅川歷史悠久,名勝古跡眾多,境內有文物景點675處,其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4處、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8處,特別是耀州窯遺址、唐初三代帝王的避暑行宮和唐高僧玄類法師譯經圓寂之地玉華宮、隋唐偉大的醫藥學家孫思邈隱居行醫之地藥王山、佛教圣地大香山寺院等人文景觀聞名于世。 銅川新區規劃區面積45平方公里,建成區18平方公里,這里交通便捷,地勢開闊平坦,城市基礎設施日臻完善,正在成為銅川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是銅川吸引投資、聚集人才、開發創業的熱土。 銅川正抓住陜西“一線兩帶”建設的大好機遇,大力實施項目帶動、工業強市和可持續發展戰略,努力實現經濟社會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十、陜西省大氣污染防治條例?
第一條 為防治大氣污染,保護和改善大氣環境,保障人體健康,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等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 本條例適用于本省行政區域內的大氣污染防治活動。
第三條 大氣污染防治按照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方針,堅持統籌兼顧、突出重點、分類指導的原則,合理規劃布局,優化產業結構,推動科技進步,促進清潔生產,發展低碳經濟和循環經濟,保護和改善大氣環境。
第四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對本行政區域內的大氣環境質量負責,根據本條例規定和大氣污染防治要求制定大氣污染防治規劃,并將大氣污染防治工作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保證投入,加強環境執法、監測能力建設,建立和完善大氣污染防治工作目標責任考核制度,并將考核結果向社會公示。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負責本轄區大氣污染防治工作。
第五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對大氣污染防治實施統一監督管理。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其他有關行政主管部門根據本條例規定和各自職責,對大氣污染防治實施監督管理。
第六條 本省實行大氣污染物總量控制和濃度控制制度。排放大氣污染物的,應當符合國家和地方排放標準和主要大氣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指標。
第七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當采取措施,鼓勵和支持大氣污染防治科學技術研究,培養環保專業人才,推廣先進適用技術,發展環保產業。
第八條 單位和個人有保護大氣環境的權利和義務。有權對污染大氣環境的行為進行檢舉和控告,有權對行使監督管理權的部門及其工作人員不依法履行職責的行為進行檢舉和控告;遵守大氣污染防治法律法規,自覺履行大氣污染防治法定義務和職業操守,樹立大氣環境保護意識,踐行綠色生活方式,減少向大氣排放污染物。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鼓勵和支持社會團體和公眾參與大氣污染防治工作和公益活動,可以聘請社會監督員,協助監督大氣污染防治工作。
第九條 各級人民政府及其行政主管部門和社會團體、學校、新聞媒體、群眾性自治組織等單位,應當開展大氣污染防治法律法規、科普知識宣傳教育,倡導文明、節約、綠色消費方式和生活習慣,促進形成全社會保護大氣環境的氛圍。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