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身權名詞解釋
人身權名詞解釋
人身權是指是指與人身直接相關而沒有經濟內容的權益。屬公民的基本權利之一。人身權利主要包括人格權和身份權,人身自由權,生命健康權和人格尊嚴權,人格尊嚴又包括肖像權,名譽權,榮譽權,姓名權和隱私權等。
CPR的名詞解釋?
CPR(Cost Per Response) 每回應成本,屬網絡廣告的一種
以瀏覽者的每一個回應計費。這種廣告計費充分體現了網絡廣告“及時反應、直接互動、準確記錄”的特點,但是,這個顯然是屬于輔助銷售的廣告模式,對于那些實際只要亮出名字就已經有一半滿足的品牌廣告要求,大概所有的網站都會給予拒絕,因為得到廣告費的機會比CPC還要渺茫。
心肺復蘇術-CPR (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
心肺復蘇術(CPR)是現場急救的技術,如果在患者倒地后四分鐘之內進行CPR
;八分鐘內做高級心臟救護術(ACLS),則患者救活率高達43%.故為朝落實人人
皆會CPR,以建立完善的緊緊急醫療救護網,讓許多危急的生命,以CPR搶救回
來.
心肺復蘇術,簡稱CPR,意指當一個人因某種因素造成呼吸,心跳停止,而
產生悴死現象,為緊急掌握患者生機,將患者從鬼門關搶救回來的一種急救技
術.在西雅圖,有百分之八十以上的成年人會此技術,而在國外其對悴死病人的
救活率超過百分之四十.反觀國內,在緊急救護網體制尚未建全下,依一項研究
顯示,患者到醫前的救活率只有百分之一點四,這其中原因乃是我國醫院及社團
不重視CPR和ACLS訓練,且大多數人無受過正規的心肺復蘇術訓練.
CPR的歷史
近代CPR技術是在1950年代晚期到1960年代早期這段時間發展出來的.口對
口人工呼吸的方式則是由James Elam醫師和Peter Safar醫師所發展出來.雖然口對
口人工呼吸早在許多典籍中已有記載(通常是用來幫助失去呼吸的新生兒),但
是在1950年代以前,人工呼吸法并未被廣為使用. 在1960年代早期,Jude醫師,
Kouwenhoven醫師和Knickerbocker醫師三人發現胸腔壓縮可以達到小量的人工循
環.幾年後,CPR結合口對口人工呼吸和胸腔按壓,成為今日CPR流程的雛形.
2000年心肺復蘇術的改變包括:
Phone fast:對於溺水,創傷,藥物中毒及小於8歲小孩;先給予急救CPR 1分鐘後
再打電話急救.
Phone first:除了上述病人外,心跳停止無反應的病人急救應先打電話求救.到院
前救護人員應能盡速辨認出中風患者,盡速轉送中風患者,以利盡早
接受血栓溶解治療.急性心肌梗塞,重大創傷及中風病人皆屬優先派
遣救護的病人.
1 缺血性中風病人盡可能在30分內轉送到有能力做血栓溶解治療的醫院,該
醫院并能在中風病人到院後1小時內給予血栓溶解治療.
2 在無氧氣供應時,人工呼吸(mouth to mask或bag-mask)每口氣吹10ml/kg,
每口氣吹大於2秒.在有氧氣供應(40%)時,人工呼吸(mouth to mask或bag-
mask)每口氣吹6-7ml/kg,每口氣吹1-2秒.訓練救護人員使用氣道裝置,
如喉-面罩呼吸道(laryngeal mask airway)或食道—氣道聯合管(esophageal-
tracheal combitube).
3 民眾進行CPR時不再檢查頸動脈脈搏,改以觀察有無循環現象「自發性呼
吸」,「咳嗽」,「身體會不會動」;而醫護人員仍然以檢查頸動脈來確 定循環狀況.
4 成人CPR壓胸速率改為每分鐘100下,單人或雙人CPR壓胸與吹氣比率皆改
為15:2.
5 施救者不愿做口對口人工呼吸時,可僅做胸部按壓.
6 使用Audio prompts作為訓練CPR或壓胸,通氣時間的指引.
7 對於因異物哽塞致心跳停止的成人病患,民眾在施行心肺復蘇術流程不須
特別做哈姆立克法,只須在每次施行人工呼吸前檢查口中是否有異物,若
有異物,以食指掃除異物即可,但若醫護人員則仍須做哈姆立克法.
突發性的心跳停止是成人死亡的主要死因,大部分的情況是因為患者本身有
心臟方面相關的疾病. CPR可以使得發生心跳停止的患者,存活率大增至兩倍.
實施心肺復蘇術應注意的事項
1.胸外按摩不可壓于劍突處以免導致肝臟破裂.
2.胸外按摩時,患耆需要平躺在地板或硬板上.
3.胸外按摩時,不宜對胃部施以持續性的壓力,以免造成嘔吐.
4.胸外按摩時,手指不可壓於肋骨上,以免造成肋骨骨折.
5.胸外按摩時用力需平穩,規則不中斷,壓迫與松弛時間各半,不宜猛然加壓
6.胸外按摩時施救者應跪下雙膝分開與肩同寬,肩膀應在患者胸部正上方,手
肘伸直,垂直下壓於胸骨上.
7.心肺復蘇術開始後不可中斷 7 秒鐘以上(上下樓等特殊狀況除外).因為每
一次的壓縮只有正常心搏量的1/3 ~ 1/4.
8.緊貼胸骨之手掌根不可移開傷患胸部或改變位置以免失去手的正確位置.
9.若現場只有 一位急救員,沒有其他人可以尋求支援,必要時此急救員應先
為患者施行1分鐘有效的CPR後再尋求支援.
CPR的并發癥
嘔吐是CPR最常發生的并發癥.如果患者開始嘔吐,可以將患者的頭轉邊,
清除嘔吐物并止住嘔吐,接著繼續CPR之步驟.
患者將疾病傳染給救援者的情形極端的少見,大部分心跳停止的案例會發生
在家中,親屬或是朋友將會是唯一可給予CPR的救援者.就算是給予陌生人CPR
的緊急處理,發生傳染的比例仍是極低.目前也沒有任何文獻顯示愛滋病可能經
由CPR傳染,換句話說,CPR是很安全的,下次當你見到陌生的患者,請不用太
過擔心傳染病的問題.
成人的CPR
第一步:檢查意識
靠近其耳朵大聲喊:「你怎么了 」,輕拍或搖其肩膀.若清醒,則不需要
進行下列急救措施.如果確定已無意識,打120求救,同時到患者身旁.大部分
急救中心的可以提供線上協助,幫助你完成CPR的程序.
第二步:若不清醒,立刻高聲呼救,打120
叫救護車,并冷靜告知情況,地點與明顯位置,最好派人到街口指引救護
車,只要意識不清,都要盡快送醫處理(在等待救援的過程中,就可進行下列3~
5項的急救動作).
第三步:暢通呼吸道
若傷患面部朝下,這時施救者必須以一手固定其後頸,一手放其臀部外側,
平穩地翻身(頭頸背成一直線)成仰臥狀.為避免頸椎受傷,盡量讓傷患躺在堅實
平坦的表面,不要躺在松軟的地方,否則不利急救.
一手按其額頭,一手食,中兩指輕拉高其下顎,維持其頭部後仰.
若懷疑頸椎骨折,改用兩手輕托其兩側下顎使頭部後仰.
打開其嘴巴,取出松動之假牙與斷牙或異物,以免吸入肺部或阻塞.
第四步:檢查呼吸
花3~5秒鐘,耳朵靠近傷患口鼻,看(胸部起伏),聽,感覺(呼氣)呼吸.
若有呼吸,保持呼吸道暢通,采側臥姿勢,馬上送醫.
若無呼吸,維持其頭部後仰,輕捏其鼻孔,連吹兩口氣.每次吹1.5至2秒,吹氣後打開鼻孔洩氣,待胸部落下,再吹第二口氣.
第五步:檢查脈搏
花5~10秒鐘,食,中兩指在傷患頸中線(男性喉結處)向外側約1.5至2公分壓
按頸動脈.
若有脈搏,無呼吸,則進行口對口人工呼吸,每五秒吹一口氣(1分鐘吹12口氣)後再檢查脈搏5秒鐘.
若無脈搏,則進行胸外按摩.由傷患腹部的肋骨下緣,往上滑動至肋骨與胸骨交會的心窩,用食,中二指并攏置於心窩上方的胸骨上,另一手掌根緊靠食指旁,置於胸骨中線上,此即按摩位置.食,中二指移開,此掌重疊於另一手掌上方.兩手十指互扣并翹起,只用掌根壓其胸骨.以每分鐘80~100下的速度連續按摩15次,接著2次人工呼吸.保持呼吸道暢通,采側臥姿勢,盡速送醫.
CPR之前的步驟
CPR
之前的步驟 一.確定已無反映 :
*輕拍病人的肩膀以嘗試喚醒,并大聲叫他:你還好嗎
二.尋求援助:如你不是救護員,你將需要幫助,大叫救命
三.讓病患仰躺在平坦的板面,如懷疑頸部受傷,轉動時應將頸部固定.
四.打開氣道并依頭下斜下顎上提來確定已無呼吸.舌頭常會阻塞上呼吸道,且
多數時候單純打開氣道即可恢復自然呼吸.當一手的手指擺在下顎并舉起它時
另一手則壓在前額使之伸張,花3-5秒鐘去看,聽,感覺呼吸.
五.給兩次全力的呼吸.如病人沒有呼吸,連續給兩次.
六.清除阻塞的氣道.如病人胸部未能隨通氣而起伏,則打開他的口檢查有無異物,
如看不見異物,重新擺回氣道,如不見效,則采哈姆立克法清除阻塞氣道後,再嘗試
人工呼吸.
七.觸摸頸動脈確定已無脈搏:如病人有脈搏,即使是很微弱或不規則,不要做胸外按摩,繼續人工呼吸直到恢復自發性呼吸,如無脈搏,開始CPR.
八.如果你只有一個人,先做一分鐘的CPR再嘗試找人幫忙,絕不要離開病人30分鐘以上.
九.如心肺是否停止經評估仍存疑,可假定已停止,并立即開始復蘇術.
一.確定已無反映 :
*輕拍病人的肩膀以嘗試喚醒,并大聲叫他:你還好嗎
二.尋求援助:如你不是救護員,你將需要幫助,大叫救命
三.讓病患仰躺在平坦的板面,如懷疑頸部受傷,轉動時應將頸部固定.
四.打開氣道并依頭下斜下顎上提來確定已無呼吸.舌頭常會阻塞上呼吸道,且
多數時候單純打開氣道即可恢復自然呼吸.當一手的手指擺在下顎并舉起它時
另一手則壓在前額使之伸張,花3-5秒鐘去看,聽,感覺呼吸.
五.給兩次全力的呼吸.如病人沒有呼吸,連續給兩次.
六.清除阻塞的氣道.如病人胸部未能隨通氣而起伏,則打開他的口檢查有無異物,
如看不見異物,重新擺回氣道,如不見效,則采哈姆立克法清除阻塞氣道後,再嘗試
人工呼吸.
七.觸摸頸動脈確定已無脈搏:如病人有脈搏,即使是很微弱或不規則,不要做胸外按摩,繼續人工呼吸直到恢復自發性呼吸,如無脈搏,開始CPR.
八.如果你只有一個人,先做一分鐘的CPR再嘗試找人幫忙,絕不要離開病人30分鐘以上.
九.如心肺是否停止經評估仍存疑,可假定已停止,并立即開始復蘇術.
.
人工呼吸
心外按摩
單人CPR
雙人CPR
哈姆立克
心肺復蘇術五大步驟
一,檢查意識
二,求援
三,打開呼吸道
四,評估呼吸,必要時進行人工呼吸
五,評估循環現象,必要時進行胸外按壓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