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染源怎樣與環保在線監控系統聯網?
污染源怎樣與環保在線監控系統聯網?
1、我原單位有國控污染源,有在線監測,我們的在線監測是安裝在我單位排污口的,并與環保局聯網,它所監測出的數據會每兩小時自動傳輸到市環保局的。這種與外部相關單位實時傳輸的我們叫在線監測。將來的趨勢是用在線監測報到環保局的廢水排放量、排放濃度來計算你單位的排污總量,收排污費。對超標情況可以依據在線監測的數據進行罰款等。
2、我們的污水處理系統中如好氧池處設有的PH檢測儀啥的,也是實時出數據,不過這些數據只是用于巡檢記錄和指導后面的加藥量等。這種我們叫自動檢測。
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gmp主要的微生物污染源有哪些?
新版GMP要求,需對環境及不同階段產品監控的微生物進行鑒定,并建立污染菌種庫,便于對日常監測中出現異常菌株與菌種庫進行比對,查找其來源,以便采取有效措施。
通常,潔凈區里典型的污染菌主要來自:
人體表面:革蘭氏陽性球菌為主;
其次是環境:革蘭氏陽性桿菌為主;
各種水源:革蘭氏陰性桿菌為主的微生物。
污染來源舉例如下:
1、當潔凈區檢出菌庫的類別以革蘭氏陽性球菌屬為主的情況下,如果符合比例,表明潔凈室繼續在正常范圍內起作用,不必過分擔憂。
2、潔凈區檢出菌中,皮膚相關的微生物最常見,微球菌屬和葡萄球菌屬占50%以上,第二個最常見的屬是芽孢桿菌屬約占13%。
雖然革蘭氏陽性微生物在潔凈室中普遍存在,但其實對于葡萄球菌和微球菌屬,許多物種是人類身上固有的微生物。應注意調查此部分微生物的被采集者,加強培訓,提高人員的無菌意識,規范人員更衣程序和潔凈區行為。
3、微球菌屬中藤黃微球菌檢出率最高,它是藥物環境監測中最常見的微生物之一。通常與人體皮膚有關,尤其是與頭部,手臂和腿部有關。無菌技術的缺陷以及潔凈室管理不善是藤黃微球菌污染的常見原因。
4、芽孢桿菌屬中蠟狀芽孢桿菌檢出率最高,蠟狀芽孢桿菌的孢子通常被確定為最難消毒和根除的。根據檢出地點,應引起足夠重視。
5、丙酸桿菌和棒狀菌毋庸置疑來自于人體。
但當某短時間在高級別潔凈室中頻繁檢出如人表皮葡萄球菌屬、丙酸桿菌屬等來自于人體的微生物,應注意生產過程中,規范人員更衣程序和潔凈區行為。或者評估所穿潔凈服的過濾能力,潔凈服由于反復滅菌使用,并無法保證所有重復使用的潔凈服都具有相同的過濾性能。
6、革蘭氏陽性桿出現在物體表面的頻率更高。
與 AB級潔凈區相比,CD級潔凈室中,革蘭氏陽性桿的數量相對較高。這符合正常現象,因為物品進入低級潔凈室的清潔消毒程序往往較不嚴格。
7、潔凈區中革蘭氏陰性桿菌和真菌的檢出率較低。但意味更深遠。應引起特別重視。
8、潔凈區中革蘭氏陰性桿菌的比例指示水源污染程度。
在D級潔凈室中,革蘭氏陰性桿菌占分離物的比例要大得多。這也反映了在這些地區水槽(水源)較多。
若在A B級潔凈室中革蘭氏陰性桿菌的比例較高,應引起重視。可能與潔凈室濕度設置過高有關,或部分水漬未及時清理擦干,也存在制藥用水過濾除菌不夠徹底的可能。企業可以實行無水化管理。
9、在檢出菌的鑒別中,葡萄球菌的不同種屬的鑒定可能挖掘不出太多有用的信息;但在B級潔凈室中鑒別到假單胞菌樣則意味著很多,務必需要擴大調查。
10、絕大多數來自潔凈區的細菌是中溫好氧或兼性需氧菌。但在使用特殊氣體,有時與冷凍干燥機相關聯的情況下,部分細菌可在厭氧條件下生長和被發現。
如痤瘡丙酸桿菌可能在凍干制品中被發現,因為本菌為厭氧或兼性厭氧,是無菌灌封中令人頭痛的一個微生物《2010GMP實施指南:無菌制劑》,根據經驗,該微生物直到在培養基中培養12 天后才能生長到肉眼可以觀察的濃度。
11、芽孢污染是制藥企業車間較為嚴重的污染之一,應注意每月交替更換消毒劑,使用殺孢子劑定期殺滅芽孢。
12、潔凈區中真菌的檢出率也很低。如果真菌的發生率較高,鑒于真菌的生長特性,反映了一些潔凈室的濕度較高或者通風不良。
特別每年梅雨季節時,空氣濕度大,真菌可能快速生長繁殖,如果物品傳遞、脫包消毒程序不夠完善,未經處理的外氣流流入或者物品和人員可能攜帶微生物帶入潔凈區。潔凈室一旦有大量真菌污染,采用紫外消毒或消毒液不易殺滅,以致無菌保障水平得到嚴重破壞,應當重視潔凈區真菌污染。
13、無菌測試結果為陽性時,檢出菌應當鑒定到種。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