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一號衛星是什么時候發射的?
一、嫦娥一號衛星是什么時候發射的?
2007年10月24日18時05分(UTC+8時)左右,嫦娥一號衛星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升空。2009年3月1日完成使命,撞向月球預定地點。 嫦娥一號是我國首顆繞月人造衛星。以中國古代神話人物嫦娥命名,由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承擔研制。總重量為2350千克左右,尺寸為2000毫米×1720毫米×2200毫米,帆板展開長度18米,預設壽命為1年。 該衛星的主要探測目標是:獲取月球表面的三維立體影像;分析月球表面有用元素的含量和物質類型的分布特點;探測月壤厚度和地球至月球的空間環境。
二、200710月24日,我國成功發射了一顆月球探測衛星的名字叫什么?
嫦娥一號
嫦娥一號是中國的首顆繞月人造衛星。以中國古代神話人物嫦娥命名。于2007年10月24日18時05分(UTC+8時,下同)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搭乘長征三號甲運載火箭順利發射升空。衛星的總重量為2350千克左右,尺寸為2000毫米×1720毫米×2200毫米,太陽能電池帆板展開長度18米壽命大于1年。該衛星的主要探測目標是:獲取月球表面的三維立體影像;分析月球表面有用元素的含量和物質類型的分布特點;探測月壤厚度和地球至月亮的空間環境。
嫦娥一號星體為立方體,兩側各有一個太陽帆板,最大跨度達18.1米,重2350千克,工作壽命一年。它將運行在距月球表面200千米的圓形極軌道上。
該衛星平臺由結構分系統、熱控分系統、制導,導航與控制分系統、推進分系統、數據管理分系統、測控數傳分系統、定向天線分系統和有效載荷等9個分系統組成。這些分系統各司其職、協同工作,保證月球探測任務的順利完成。星上的有效載荷用于完成對月球的科學探測和試驗,其它分系統則為有效載荷正常工作提供支持、控制、指令和管理保證服務。
三、我國首顆探月衛星的名稱是
我國首顆探月衛星的名稱是嫦娥一號。
嫦娥一號是中國探月計劃中的第一顆繞月人造衛星,以中國古代神話人物嫦娥命名。
2007年10月24日18時05分,搭載著我國首顆探月衛星嫦娥一號的長征三號甲運載火箭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三號塔架點火發射。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宣布,嫦娥一號衛星準確入軌,此次發射圓滿成功。
嫦娥一號是我國自主研制的第一顆月球探測衛星,它的發射成功,標志著我國實施繞月探測工程邁出重要一步。
探月工程是繼人造地球衛星、載人航天之后,我國航天活動的第三個里程碑。嫦娥一號突破并掌握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和關鍵技術,使我國成為世界上為數不多的具有深空探測能力的國家,實現了多個中國航天史及航天器的“第一”:第一次研制并成功發射中國首顆繞月探測衛星;第一次實現了繞月飛行和科學探測;第一次形成了深空探測任務的總體設計思路和研制流程等。
四、探月衛星叫什么名字?
我國的首顆探月衛星叫嫦娥一號,嫦娥一號是中國的首顆繞月人造衛星。以中國古代神話人物嫦娥命名。于2007年10月24日18時05分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搭乘長征三號甲運載火箭順利發射升空。
衛星的總重量為2350千克左右,尺寸為2000毫米×1720毫米×2200毫米,太陽能電池帆板展開長度18米壽命大于1年。該衛星的主要探測目標是:獲取月球表面的三維立體影像;分析月球表面有用元素的含量和物質類型的分布特點;探測月壤厚度和地球至月亮的空間環境。
嫦娥一號的發射意義。
嫦娥一號衛星首次繞月探測的圓滿成功,樹立了中國航天的第三個里程碑,突破并掌握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和關鍵技術,使中國成為世界上為數不多的具有深空探測能力的國家,實現了多個中國航天史及航天器的“第一”;
第一次研制并成功發射中國首顆繞月探測衛星;第一次實現了繞月飛行和科學探測;第一次形成了深空探測任務的總體設計思路和研制流程,這些都充分體現出中國綜合國力顯著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和科技水平不斷提高。
以上內容參考?人民網――2007年10月24日 嫦娥一號探月衛星成功發射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