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染企業如何定性,村民如何維權?
很高興能回答您的問題。
污染企業根據所排放的污染物不同,可以分為水污染、大氣污染、固體廢物污染、噪聲污染、核污染、光污染等,針對不同行業污染物的排放,生態環境部都有明確的排放標準。在界定企業污染排放是否超標時,有以下幾個途徑:
一是重點污染源企業的在線監測數據。通過環保部門的有效性審核之后的數據,可以作為企業排放是否超標的依據。
二是企業的自行監測數據。根據《污染源監測管理辦法》,排污單位應有環境監測機構定期對企業排污狀況和污染治理設施運行情況進行監測,對監測結果負責,及時向社會公開,并報當地環保部門備案。
三是環保部門的監督性監測數據。定期對企業排污情況進行現場采樣,監測的內容主要有:污染源名稱、所在地、監測點位名稱、監測日期、監測指標、污染物濃度、排放限值要求、評價結論等。
四是第三方監測機構監測數據。如果企業所在地的環境監測機構不具備監測能力,可以委托第三方監測機構開展監測。
五是環保部門的執法監測數據。環保部門在進行污染源排查、執法專項行動時,環境監察執法與環境監測機構配合進行執法監測,確定企業排放污染物是否達標。
對于通過以上方式確定的企業排污狀況,如果超過國家規定的排放標準,則按照環保法及其配套的辦法規定,對超標企業可視情況給予按日計罰、查封扣押、停產限產、行政挽留等處罰,情節嚴重、對生態環境造成嚴重危害的,將追究相關責任人刑事責任。
人民群眾可以通過以下方式進行環境維權:
一是發現企業有環境違法行為時,可以撥打12369環保熱線進行投訴;
二是向公安機關報案,現在公安部門基本上都設立有環境偵查機構,對嚴重的環境污染、生態破壞行為予以立案偵查;
三是向政府和有關部門進行信訪投訴,提出合理的環境訴求;
四是提起環境公益訴訟,有兩種渠道,一個是通過社會組織(律師事務所、環保團體等),對已經損害社會公共利益或有重大潛在風險的污染環境、破壞生態的行為提起環境公益訴訟,二是由檢察機關對污染環境、損害社會公共利益的行為提起環境民事公益訴訟,或者由檢察機關對履行職責不力造成污染環境和損害社會公共利益的相關行政機關提起環境行政公益訴訟。
希望以上的回答能夠幫助到您。更多生態環境保護的知識,請關注本人頭條號,一起研究探討。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