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尾氣的主要成分及有利于節能減排的主要措施
一、汽車尾氣的主要成分及有利于節能減排的主要措施
提高發動機效率和使用高號數的燃油有利節能減排,尾氣主要是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水蒸氣,有些抗爆震還加了鉛
二、節能減排全民行動方案
二、在路上
1.經濟型汽車
高能效汽車每公里產生更少二氧化碳。一般說來,汽車重量越大越耗油,產生的二氧化碳越多。與經濟型的小汽缸車相比,大型SUV汽車和豪華汽車排放至少兩倍以上的二氧化碳。越野型汽車安全系數高,但比較耗油。自動檔汽車的動力傳遞通過液壓完成,在工作中會造成動力損失,尤其是在低速行駛或堵車中走走停停時,油耗更大。
2.燃料
汽油和柴油:環保型的汽油和柴油能提高汽車的性能。它能清潔汽車的引擎,減少引擎的摩擦力,并使燃油能更充分燃燒,從而降低對空氣的污染。
生物液體燃料:生物液體燃料與傳統車用燃料相比,可以潛在地帶來二氧化碳減排。中國已經是世界燃料乙醇的第三大生產國和使用國。燃料乙醇在全國9個省的車用燃料市場得以推廣和使用。
3.明智的旅行
先計劃好最佳路線再出發。
仔細想想你旅行需求。盡量使用公共交通工具。
你有想過跟家人和朋友共乘一輛汽車嗎?你真的需要飛行嗎?可能一個電話會議更節省時間、金錢和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
4.汽車保養
做好汽車的日常養護,確保它能在最佳狀態下行使。檢察輪胎氣壓和機油。不需要的時候,把車頂行李架和箱子拆下來,因為這些都會使車子的效率降低超過10%。
5.開車時
行駛時注意油離配合,保持在經濟時速。試驗顯示,油門踩到底比中速行駛費油2―3倍,所以在行駛中猛剎車、猛起步都是大忌,盡量做到平穩起步。
在排隊、堵車或等人時,盡量避免發動機空轉。發動機空轉3分鐘的油耗可以讓汽車行駛1公里。因此,如果滯留時間超過1分鐘,就應該熄火。
三、購物時
1.自備購物袋或重復使用塑料袋購物
塑料的原料主要來自不可再生的煤、石油、天然氣等礦物能源,節約塑料袋就是節約地球能源。我國每年塑料廢棄量超過一百萬噸,「用了就扔」的塑料袋不僅造成了資源的巨大浪費,而且使垃圾量劇增。
2.購買本地的產品
購買本地的產品能減少在產品運輸時產生的二氧化碳。例如:根據環境、食品和鄉村事務部公布的一份報告,在英國,8%從車子釋放的二氧化碳來自運送非本地產品的車輛。
3.購買季節性的產品
購買季節性的水果和蔬菜能減少溫室生長的農作物。很多溫室都消耗大量的能源來種植非季節性的產品。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本地的食品最適合當地人食用。本地生產的其他商品,維修保養方便且成本低廉。季節性的食品是在最適宜該物種生長的自然生態下成熟的,最富營養,同時也少有各種催生的添加品。而反季節食品不僅價格貴而且營養較少,添加的農藥、化肥和催生劑也危害健康。
4.減少肉、蛋、奶等動物性食品的采購
飼養家畜要消耗掉2/3以上的耕地;地球上人為產生的甲烷中,畜牧業就占16%。肉類的生產、包裝、運輸和烹飪所消耗的能量比植物性食物要多得多,其對引發地球溫室效應所占人類行為的比重高達25%。
5.少用一次性制品
商場里充斥著一次性用品:一次性餐具、一次性牙刷、一次性簽字筆……一次性用品給人們帶來了短暫的便利,卻給生態環境帶來了災難。它們加快了地球資源的耗竭,所產生的大量垃圾造成環境污染。以一次性筷子為例,我國每年向日本和韓國出口約150萬立方米,需要損耗200萬平方米的森林資源。
6.不要掉進奢侈品的陷阱
越時尚的商品,更新換代的速度越快。無論是電子產品還是時髦的服裝,商家通過不斷地推陳出新,刺激人們的購買欲。那些追求奢侈品消費的「月光族」和「車奴」、「卡奴」,不僅浪費資源,還使自己背上沉重的經濟枷鎖,究竟是富人還是「負人」,只能冷暖自知。
7.過度包裝
注意購買包裝簡單的產品。這代表在包裝的生產過程中,消耗了較少的能量。減少了送往垃圾填埋地的垃圾,也減少消費者的經濟負擔。
8.使用再循環材料的好處
比起用原始材料制造的產品,用再循環材料制造的產品,一般消耗較少的能源。例如:使用回收鋼鐵來生產所消耗的能源比使用新的鋼鐵少75%。
總之,還有其他節約能源的方法,需要我們舉一反三,去落實在生活的方方面面。
哪跟哪呀
三、有關節能減排的政策有哪些,詳細點?!
我國目前在這方面的稅收政策和完善措施概括起來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有減有免
支持可再生能源的開發利用,對于改善我國的能源消費結構意義重大,隨著經濟快速發展和能源消耗的加快,我國對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的稅收扶持政策逐年增多。
增值稅主要有5項:自2001年1月1日起,對屬于生物質能源的垃圾發電實行增值稅即征即退政策;自2001年1月1日起,對風力發電實行增值稅減半征收政策;自2005年起,對國家批準的定點企業生產銷售的變性燃料乙醇實行增值稅先征后退;對縣以下小型水力發電單位生產的電力,可按簡易辦法依照6%征收率計算繳納增值稅;對部分大型水電企業實行增值稅退稅政策。
消費稅方面,自2005年起,對國家批準的定點企業生產銷售的變性燃料乙醇實行免征消費稅政策。部分稅收優惠政策雖然僅適用于個別企業,但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二、有獎有罰
稅收促進能源節約經濟發展離不開能源的支撐,能源的承載能力制約著經濟的發展,而能源并不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因此,建設節約型社會已成當務之急,更是一場關系到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社會革命”。
相關專家表示,我國能源利用效率目前仍然很低,比以發達國家為主要成員國的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國家落后20年,相差10個百分點。但近年來,我國高度重視能源節約和環境保護,在稅收方面制定并實施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動員全社會力量開展節能減排行動。
在企業所得稅方面,對外商投資企業在節約能源和防治環境污染方面提供的專有技術所收取的使用費,經國務院稅務主管部門批準,可以減按10%的稅率征收企業所得稅,其中技術先進或條件優惠的,可以免征企業所得稅;對獨立核算的煤層氣抽采企業購進的煤層氣抽采泵、鉆機、煤層氣監測裝置、煤層氣發電機組、鉆井、錄井、測井等專用設備,統一采取雙倍余額遞減法或年數總和法實行加速折舊,符合條件的技術改造項目購買國產設備投資的40%可抵免新增所得稅,技術開發費可在企業所得稅稅前加計扣除。
在增值稅方面,自2001年1月1日起,對作為節能建筑原材料的部分新型墻體材料產品實行增值稅減半征收政策;對煤層氣抽采企業的增值稅一般納稅人抽采銷售煤層氣實行增值稅先征后退。
在消費稅上,《消費稅暫行條例》規定對汽油、柴油分別按0.2元/升、0.1元/升征收消費稅,對小汽車按排氣量大小實行差別稅率。2006年4月1日開始實施的新調整的消費稅政策規定,將石腦油、潤滑油、溶劑油、航空煤油、燃料油等成品油納入消費稅征收范圍。同時,調整小汽車消費稅稅目稅率。按照新的國家汽車分類標準,將小汽車稅目分為乘用車和中輕型商用客車兩個子目;對乘用車按排氣量大小分別適用3%、5%、9%、12%、15%和20%六檔稅率,對中輕型商用客車統一適用5%稅率,進一步體現“大排氣量多負稅、小排氣量少負稅”的征稅原則,促進節能汽車的生產和消費。
在資源稅方面,現行《資源稅暫行條例》規定對原油、天然氣、煤炭等礦產征收資源稅,實行從量定額的計征方式。自2004年以來,陸續提高了23個省(區、市)煤炭資源稅稅額標準,在全國范圍內提高了原油、天然氣的資源稅稅額標準。其中,部分油田的原油、天然氣資源稅稅額已達到條例規定的最高標準,即30元/噸和15元/千立方米;東北老工業基地的地方政府可根據有關油田、礦山的實際情況和財政承受能力,對低豐度油田和衰竭期礦山在不超過30%的幅度內降低資源稅適用稅額標準。該政策有利于鼓勵對低油田和衰竭期礦山資源的開采和利用,體現了節約能源的方針。
在出口退稅方面,自2004年出口退稅機制改革以來,為限制高污染、高能耗、資源性產品的出口,陸續出臺了一系列政策。取消部分資源性產品的出口退稅政策,主要包括各種礦產品的精礦、原油等。對上述產品中應征消費稅的產品,相應取消出口退(免)消費稅。對部分資源性產品的出口退稅率降為5%,主要包括銅、鎳、鐵合金、煉焦煤、焦炭等。
三、優惠多多
稅收鼓勵資源綜合利用資源綜合利用是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中一項長遠的戰略方針,也是一項重大的技術經濟政策,對提高資源利用效率,發展循環經濟,建設節約型社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我國的稅收政策從增值稅、企業所得稅等方面鼓勵、支持企業積極進行資源的綜合利用。
其中,增值稅就包含了四個方面內容。一是對企業生產的原料中摻有不少于30%的煤矸石、石煤、粉煤灰、燒煤鍋爐的爐底渣(不包括高爐水渣)的建材產品,包括以其他廢渣為原料生產的建材產品免征增值稅,2001年將其中的綜合利用水泥產品改為增值稅即征即退;二是對企業以林區三剩物和次小薪材為原料生產加工的綜合利用產品,在2008年12月31日以前實行增值稅即征即退政策;三是自2001年1月1日起,對油母頁巖煉油、廢舊瀝青混凝土回收利用實行增值稅即征即退政策,對煤矸石、煤泥、煤系伴生油母頁巖等綜合利用發電實行增值稅減半征收政策;四是自2001年5月1日起,對廢舊物資回收經營單位銷售其收購的廢舊物資免征增值稅,生產企業增值稅一般納稅人購入廢舊物資回收經營單位銷售的廢舊物資,可按10%計算抵扣進項稅額;五是逐步取消對資源性產品的出口退稅。
企業所得稅方面,對企業在原設計規定的產品以外,綜合利用本企業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在《資源綜合利用目錄》內的資源為主要原料生產的產品所得,自生產經營之日起,免征企業所得稅5年;對企業利用本企業外的大宗煤矸石、爐渣、粉煤灰為主要原料,生產建材產品的所得,自生產經營之日起,免征企業所得稅5年;為處理利用其他企業廢棄的、在《資源綜合利用目錄》內的資源而新辦的企業,可減征或免征企業所得稅1年。
四、可抵可免
保護環境有“綠色稅收”支持當前我國資源破壞和環境污染形勢十分嚴峻,污染總體水平相當于發達國家上世紀60年代水平,環境污染與生態破壞所造成的經濟損失,每年約為4000億元。因此,保護環境,促進環境友好型、資源節約型社會的建設已成為我國經濟建設中必須要面對的問題。
從2001年起,我國開始陸續出臺了一些環境保護方面的稅收優惠政策,有稅收專家因此將這些環保性的稅收定義為“綠色稅收”。從已經出臺的稅收政策看,目前的“綠色稅收”主要集中在增值稅和所得稅上。
增值稅方面,自2001年7月1日起,對各級政府及主管部門委托自來水廠(公司)隨水費收取的污水處理費,免征增值稅;對燃煤電廠煙氣脫硫生產的二水硫酸鈣等副產品實行增值稅減半征收。
企業所得稅方面,在我國境內投資于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的技術改造項目的內資企業,其項目所需國產設備投資的40%,可從企業技術改造項目設備購置當年比前一年新增的企業所得稅中抵免。目前企業環保設備投資符合規定條件的,可按上述政策執行。
調整與完善:節能減排稅收政策將更加系統全面我國已出臺的4大類30余項促進能源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稅收政策,對促進能源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但是,從這些年的執行情況看,現行稅收政策還存在一些不足。這些不足主要包括:一是在支持的范圍和力度上與《可再生能源法》、《節約能源法》和《清潔生產法》等相關法律法規的要求有一定差距,對國家鼓勵發展的太陽能、地熱能等可再生能源和節能、環保技術設備的開發推廣缺乏必要的稅收支持政策;二是雖然出臺了一些支持能源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的稅收優惠政策,但因為缺乏對這項工作發展的整體把握,一些政策沒有及時進行調整,一些新的政策尚未實施,稅收支持節約能源資源和環境保護的作用還有待加強。
與國外相對完善的生態稅收和循環經濟稅收制度相比,我國缺少針對發展循環經濟的專門稅種。同時,現行稅制中為貫徹循環經濟思想而采取的稅收優惠措施比較單一,主要是減稅和免稅,缺乏針對性和靈活性。加速折舊、再投資退稅、稅收抵免、延期納稅等國際上通用的方式在我國基本沒有。
據了解,有關部門正針對現行能源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稅收政策存在的問題,結合稅制改革和稅種特點,按照國務院節能減排綜合性工作方案的要求,研究完善能源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工作中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能源節約、資源節約和綜合利用產品、環境保護等重點領域的稅收政策,爭取盡快建立健全促進能源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的稅收政策體系。
有關專家認為,企業在進行節能、環保等項目的立項、建設時,眼光不能僅盯著現有節能減排方面的稅收政策,而是要綜合考慮,用好國家對高新技術企業的稅收優惠、技術開發費加計扣除、固定資產投資加速折舊等一切可以利用優惠政策,并兼顧國家將要出臺的優惠政策,統籌進行籌劃,才能使投資收益實現最大化。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