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期間大氣污染取得哪些成績?
.“十三五"時期,我國大氣污染治理取得明顯成效。來自生態環境部的數據顯示與2015年相比,2019年細顆粒物(PM2.5)未達標地級及以上城市年均濃度下降23.1%,全國337個地級及以上城市年均優良天數比例達到82%。2020年1月至8月,這一比例達到86.7%,PM2.5濃度為31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1.4%,藍天白云的好天氣正在成為常態。我國大氣污染治理取得明顯成效,主要得益于
1.堅持全民共治、源頭防治
2.把突出環境問題作為生態文明建設的著力點
3.構建生態廊道和生物多樣性保護網絡
4.不斷完善生態環境保護制度和強化環境保護督察
“十三五”期間,生態環境部會同各地各相關部門深入貫徹黨中央關于打贏藍天保衛戰的決策部署,狠抓各項任務落實,全國空氣質量明顯改善。歸納成效主要有五個方面:
一、是產業結構綠色轉型升級取得實質成效。化解鋼鐵產能約2億噸,1.4億噸地條鋼全部清零,截止到2019年底燃煤電廠累計完成超低排放改造8.9億千瓦,目前,全國約6.1億噸左右的粗鋼產能正在實施超低排放改造。我們在完成火電行業的超低排放改造后,正在積極推動鋼鐵行業的超低排放改造。對京津冀及周邊地區、汾渭平原重點地區的39個城市列入2018、2019年“散亂污”企業清單臺賬的7萬余家企業清理整頓開展專項排查,發現問題及時移交地方政府并督促進行整改。
二、是能源結構進一步清潔化低碳化。集中力量推進京津冀及周邊地區、汾渭平原等區域散煤治理,累計完成散煤治理2500萬余戶。北京以南約20萬平方公里基本完成散煤替代。指導督促縣級及以上城市建成區淘汰每小時10蒸噸及以下燃煤設施,京津冀及周邊地區、汾渭平原、長三角地區基本淘汰每小時35蒸噸以下的燃煤鍋爐,每小時65蒸噸及以上燃煤鍋爐開展節能和超低排放改造。
三、是交通運輸體系進一步綠色化。加大鐵路和港口的連接線、工礦企業鐵路專用線建設,不斷提升鐵路貨運比例。去年全國鐵路貨運量同比增長7.2%,從去年1月1日開始全國范圍全面供應國六汽柴油,實現車用柴油、普通柴油和部分船舶用油的“三油并軌”,普通柴油實現國四、國五、國六的“三級跳”。全國范圍實施輕型汽車國六排放標準,積極推廣清潔能源汽車。2010年以來,國內新能源汽車快速增長,目前全國公交車電動化比例從2015年的20%提高到目前的60%。
四、是面源污染得到有效整治。在重點區域開展降塵監測體系建設,每月通報重點城市區域的降塵監測結果。去年,京津冀及周邊、汾渭平原、長三角平均降塵量分別是每平方公里7.5噸、6噸和4.4噸都滿足目標要求。聯合相關部門指導地方通過禁燒促進秸稈資源化利用,去年衛星監測到的全國秸稈焚燒火點數比2015年下降了42%。
五、是區域大氣污染聯防聯控發揮了重要作用,成立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大氣污染防治領導小組和汾渭平原大氣污染防治協作小組,制定實施京津冀及周邊地區、長三角、汾渭平原秋冬季大氣污染綜合治理攻堅行動方案,強化重點時段污染治理,實現精準施策。為科學精準、依法有效應對重污染天氣,我們印發了《關于加強重污染天氣應對夯實應急減排措施的指導意見》對39個重點行業按照績效采取差異化減排措施,實現精準治污、科學治污。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