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制定公司的績效指標?
關鍵績效指標項目的實施需要空間,制定公司的績效指標只在時機,資源和方法達成共識,才能確保關鍵績效指標項目的實施。
第一,確定需要放棄的項目績效評價指標流程和報告,為關鍵績效指標的順利實施,騰出空間。
第二,企業管理人員需要對當前的績效評價指標有深刻的理解,建立企業當前使用的評價指標適用的組織文化氛圍。
一,了解企業當中如何運用這些評價指標,通常來說,總是需要花費時間來適應新的績效評價指標和評價方法。所以必須了解企業目前的績效評價指標是否適合企業的發展,然后建設關鍵績效指標的項目。
二,對于那些全職工人數少于五百人的企業來說,在十六周內就可以設計出新的指標體系,但對于擁有超過五百名全職員工的企業來說,需要采取一個分階段的工作方法。比如針對一個擁有兩萬名以上的全職員工的機構,應該局限在三個部門,在三個地點進行流程的試點,應該在占企業整體利潤最大份額的部門試點,關鍵績效指標項目,并且最好包括一個總公司的單位,因為在早期,總公司單位能夠對項目起到支持作用。
三,確定關鍵績效指標項目團隊的規模和數目,核心關鍵績效指標團隊成員由促進者親自培訓。
團隊為成為有效的企業內部關鍵績效指標的顧問團,為各部門關鍵績效指標團隊提供支持,新體系推出的速度決定著核心關鍵績效指標團隊的規模。如果企業內部顧問人數不足,可以由外部顧問進行補充,前提是外部顧問接受過主導性關鍵績效指標方法的培訓,所需企業內部關鍵績效指標的人數多少,取決于所推出的新體系的復雜程度和企業過去推行其他項目的經驗。
四,確保每個星期系推出階段,在16周內完成推出新指標,成功與否取決于組織的推動力和工作能力。一旦選定了團隊成員與輔助人員,這些成員就要對工作的完成充滿信心。
結語:在任何的企業中,關鍵績效評價指標都不能適用于所有部門和每一個時期。不同的部門能夠在關鍵績效指標的指導下,根據他們自身的需求與準備以不同的節奏開展工作。這就要求工作進度要有一定的靈活性,在執行的過程中
采用情感載體向高級管理團隊推介關鍵績效指標項目,保證高級管理人員持續不斷地參與到項目中來。以此激勵員工,高級管理團隊董事會和工會更好地開展活動,并且承諾進一步發展本企業的商業戰略,利于把員工的日常工作與企業的戰略性目標緊密的連接在一起。
感謝邀請。
績效指標即關鍵業績指標(KPI),是現代企業普遍重視的一種業績考核辦法。不同行業,不同公司,不同部門的KPI都是不一樣的,但所有的考核指標都必須要以公司的戰略目標為依據,為最終的比對標準。
公司是一個組織,經營管理都要有系統性的思維,制定績效指標也是一樣。考核的目的不是監督,而是激勵和鞭策,從而更高效地完成組織的戰略目標。制定公司的績效指標,要遵循一定的原則和步驟。
首先,明確組織的戰略目標,即公司的總目標,然后將總目標分解,形成部門目標-科室目標甚至個人目標。目標制定一定要遵循smart原則,即明確、可測量、可實現、相關性和時限性,缺一不可。比如:公司2017年度目標:實現銷售收入1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0%;凈利潤2000萬元人民幣,同經增長30%。如果目標定成實現銷售收入10億元,就在很大程度上違背了可實現性原則。
其次,根據確定的總目標來進行目標分解,決定各個部門,人員要做哪些具體的工作,編制崗位職責,進而確定考核項目,關鍵的考核指標以及評價、審定指標計算方式、所占權重、數據來源、分值等項目,制定考核管理制度及相應的表格。原則就是實事求是,可操作,可量化,盡量剔除主觀性太強(沒有數據說話)的考核項。以某公司生產部門考核指標為例,請看下圖(僅供參考)
第三,依據公司制度流程做好各考核指標的數據統計、匯總、分析、存檔等工作,為最終的考核評分打好數據基礎。考核分決定了每個人的績效獎金及晉升機會,從而起到了激勵作用。數據是決策的基礎,這項工作一定得做好,保證它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完整性,否則考核就成了形式。
最后,分析總結上一個考核周期中存在的問題,對考核指標進行優化改善,剔除沒有意義的指標,以期在下個周期中能達成更好的考核激勵效果。
以上描述得比較籠統,有很多細節沒辦法一一陳述。所以我想說的是,公司管理是一個動態的過程,考核本身也需要根據公司的發展及實際情況不斷地修正更新,我個人非常推崇PDCA管理循環,它適用于所有行業所有公司所有環節的工作過程,是一個能推動公司個人目標、效益不斷進步、不斷上升的管理思維和方法。而績效考核的最終目的也在于此。
希望您能滿意我的回答,多多關注和支持我。謝謝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