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的大氣主要有幾層?
一、太陽的大氣主要有幾層?
太陽大氣是太陽外邊的大氣層,從里向外為光球層,色球層和日冕層。 光球層是太陽大氣最低的一層,即一般用白光所觀測到的太陽表面“厚度僅500公里左右”。我們接收到的太陽能量基本上是光球發出的。因此,太陽的光譜實際上就是光球的光譜。 色球層是太陽大氣的中間層,平均厚度為2000千米。密度比光球層稀薄。溫度有幾千至幾萬攝氏度;但發出的光只有光球層的幾千分之一。 日冕是太陽大氣的最外層,可以延伸到幾個太陽直徑,甚至更遠。它的亮度僅為光球的百萬分之一,只有在日全食時或用特制的日冕儀才能看見。
二、太陽的大氣層由內向外分為哪幾層?
太陽大氣層
太陽最外面的結構
太陽大氣層是太陽最外面的結構,人們能直接觀測到。太陽大氣的溫度在光球500km之上的色球邊緣溫度最低約4500攝氏度,然后隨高度增長,在過渡區溫度迅速增長,在10000km高度的日冕區底層邊界,溫度已達到10的6次方攝氏度以上。各種太陽活動都在這里進行。太陽的結構從里向外主要分為:中心為熱核反應區,核心之外是輻射層,輻射層外為對流層,對流層之外是太陽大氣層。從里向外可分為光球層、色球層和日冕三層,處于局部的激烈運動中,如太陽黑子出沒、日珥變化和耀斑爆發等。
三、大氣分為哪幾層?
地球大氣層分五層,分別是:對流層、平流層、中間層、熱層和散逸層。
大氣層又被稱作大氣圈,是因重力關系而圍繞著地球的一層混合氣體,是地球最外部的氣體圈層,包圍著海洋和陸地。
對流層
對流層是貼近地面的最低層,是大氣中最活躍、與人類關系最密切的一層。我們常見的風雨雷電等天氣現象就發生在這一層。該層中溫度隨高度的升高逐漸降低。
平流層
平流層主要以平流運動為主,有利于高空飛行,飛機一般在這一層中飛行;另外,平流層中的臭氧層吸收太陽紫外線,保護地球上的生物免受太陽的有害輻射。該層中溫度隨高度迅速增高。
中間層
中間層又稱中層,是指自平流層頂到85千米之間的大氣層。該層內因臭氧含量低,同時,能被氮、氧等直接吸收的太陽短波輻射已經大部分被上層大氣所吸收,所以溫度垂直遞減率很大,對流運動強盛。
暖層
從80km到約500km稱為熱層。這一層溫度隨高度增加而迅速增加,層內溫度很高,晝夜變化很大,熱層下部尚有少量的水分存在,因此偶爾會出現銀白并微帶青色的夜光云。
散逸層
散逸層又被叫做外層、逃逸層,暖層以上的大氣層,也是地球大氣的最外層。這層空氣在太陽紫外線和宇宙射線的作用下,大部分分子發生電離;使質子和氦核的含量大大超過中性氫原子的含量。逃逸層空氣極為稀薄,其密度幾乎與太空密度相同,故又常稱為外大氣層。
四、大氣層分幾層?
地球大氣層分五層,分別是對流層、平流層、中間層、熱層和散逸層。大氣層又被稱作大氣圈,是因重力關系而圍繞著地球的一層混合氣體,是地球最外部的氣體圈層,包圍著海洋和陸地。
對流層是貼近地面的最低層,是大氣中最活躍、與人類關系最密切的一層。我們常見的風雨雷電等天氣現象就發生在這一層。該層中溫度隨高度的升高逐漸降低。
平流層主要以平流運動為主,有利于高空飛行,飛機一般在這一層中飛行;另外,平流層中的臭氧層吸收太陽紫外線,保護地球上的生物免受太陽的有害輻射。該層中溫度隨高度迅速增高。
中間層又稱中層,是指自平流層頂到85千米之間的大氣層。該層內因臭氧含量低,同時,能被氮、氧等直接吸收的太陽短波輻射已經大部分被上層大氣所吸收,所以溫度垂直遞減率很大,對流運動強盛。
從80km到約500km稱為熱層。這一層溫度隨高度增加而迅速增加,層內溫度很高,晝夜變化很大,熱層下部尚有少量的水分存在,因此偶爾會出現銀白并微帶青色的夜光云。
散逸層又被叫做外層、逃逸層,暖層以上的大氣層,也是地球大氣的最外層。
五、大氣層分為幾層?
按溫度變化科學家將大氣層分為5層。
準確的說地球大氣層包括,從地面往上,對流層(包括行星的邊界層或最底層的大氣)、同溫層、中氣層(散逸層)、熱成層(增溫層,包含電離層和外逸層),還有磁層。每一層有不同的氣溫,定義出溫度隨著高度的變化率。
擴展資料
大氣是指包圍在地球表面并隨地球旋轉的空氣層。它不僅是維持生物因中生命所必需的,而且參與地球表面的各種過程,如水循環、化學和物理風化、陸地上和海洋中的光合作用及腐敗作用等,各種波動、流動和海洋化學也都與大氣活動有關。
地表大氣平均壓力為1個大氣壓,相當于每平方厘米地球表面包圍1034g空氣。地球總表面積為510100934平方公里,所以大氣總質量約為5.2×1015噸,相當于地球質量的10-6倍。大氣隨高度的增加而逐漸稀薄,50%的質量集中在30km以下的范圍內。高度100km以上,空氣的質量僅是整個大氣圈質量的百萬分之一。
六、高層大氣分為哪幾層?
分為5層:對流層、平流層、中間層、電離層、散逸層
大氣層是因重力關系而圍繞著地球的一層混合氣體,是地球最外部的氣體圈層,包圍著海洋和陸地,大氣圈沒有確切的上界,在離地表2000~16000公里高空仍有稀薄的氣體和基本粒子,在地下,土壤和某些巖石中也會有少量氣體,它們也可認為是大氣圈的一個組成部分,地球大氣的主要成分為氮、氧、氬、二氧化碳和不到0.04%比例的微量氣體,這些混合氣體被稱為空氣。
七、大氣壓分幾層?
地球大氣層以外的宇宙空間,大氣層空間以外的整個空間。
物理學家將大氣分為5層:對流層(海平面至10千米)、平流層(10~40千米)、中間層(40~80千米)、熱成層(電離層,80~370千米)和外大氣層(電離層,370千米以上)。
地球上空的大氣約有3/4在對流層內,97%在平流層以下,平流層的外緣是航空器依靠空氣支持而飛行的最高限度。某些高空火箭可進入中間層。人造衛星的最低軌道在熱成層內,其空氣密度為地球表面的1%。在1.6萬千米高度空氣繼續存在,甚至在10萬千米高度仍有空氣粒子。
從嚴格的科學觀點來說,空氣空間和外層空間沒有明確的界限,而是逐漸融合的。
聯合國和平利用外層空間委員會科學和技術小組委員會指出,目前還不可能提出確切和持久的科學標準來劃分外層空間和空氣空間的界限。
近年來,趨向于以人造衛星離地面的最低高度(100~110)千米為外層空間的最低界限。
八、太陽有幾層?
太陽從內到外主要分為內部結構和大氣層.
一、內部結構分為3層:
1、內核
其半徑是太陽半徑的1/4,約為整個太陽質量的一半以上.太陽核心的溫度極高,達到1500萬℃,壓力也極大,使得由氫聚變為氦的熱核反應得以發生,從而釋放出極大的能量.
2、輻射層
范圍是從熱核中心區頂部的0.25個太陽半徑向外到0.71個太陽半徑,這里的溫度、密度和壓力都是從內向外遞減.從體積來說,輻射層占整個太陽體積的絕大部分.
3、對流層
其范圍從太陽0.71個太陽半徑向外到達太陽大氣層的底部.這一層氣體性質變化很大,很不穩定,形成明顯的上下對流運動.
二、太陽大氣同樣分為3層:
1、光球層
太陽光球就是我們平常所看到的太陽圓面,屬太陽大氣層中的最低層或最里層.其厚度達500千米,而平均密度只有水的幾億分之一.黑子活動就發生在這一層.
2、色球層
緊貼光球以上的一層大氣,厚約8000千米,其物質密度和壓力要比光球低得多.“日珥”現象就發生在這一層.
3、太陽日冕
日冕是太陽大氣的最外層.其密度比色球層更低,而它的溫度反比色球層高,可達上百萬攝氏度.其范圍從色球層一直延伸到好幾個太陽半徑的地方.日冕還會有向外膨脹運動,并使得冷電離氣體粒子連續地從太陽向外流出而形成太陽風.
九、大氣可分為哪幾層?
地球大氣層分五層,分別是:對流層、平流層、中間層、熱層和散逸層。
大氣層又被稱作大氣圈,是因重力關系而圍繞著地球的一層混合氣體,是地球最外部的氣體圈層,包圍著海洋和陸地。
對流層
對流層是貼近地面的最低層,是大氣中最活躍、與人類關系最密切的一層。我們常見的風雨雷電等天氣現象就發生在這一層。該層中溫度隨高度的升高逐漸降低。
平流層
平流層主要以平流運動為主,有利于高空飛行,飛機一般在這一層中飛行;另外,平流層中的臭氧層吸收太陽紫外線,保護地球上的生物免受太陽的有害輻射。該層中溫度隨高度迅速增高。
中間層
中間層又稱中層,是指自平流層頂到85千米之間的大氣層。該層內因臭氧含量低,同時,能被氮、氧等直接吸收的太陽短波輻射已經大部分被上層大氣所吸收,所以溫度垂直遞減率很大,對流運動強盛。
暖層
從80km到約500km稱為熱層。這一層溫度隨高度增加而迅速增加,層內溫度很高,晝夜變化很大,熱層下部尚有少量的水分存在,因此偶爾會出現銀白并微帶青色的夜光云。
散逸層
散逸層又被叫做外層、逃逸層,暖層以上的大氣層,也是地球大氣的最外層。這層空氣在太陽紫外線和宇宙射線的作用下,大部分分子發生電離;使質子和氦核的含量大大超過中性氫原子的含量。逃逸層空氣極為稀薄,其密度幾乎與太空密度相同,故又常稱為外大氣層。
十、大氣層分為哪幾層?
大氣分層五層,自下而上依次是對流層、平流層、中間層、暖層和散逸層。
1、對流層 對流層是地球大氣中最低的一層。云、霧、雨雪等主要大氣現象都出現在此層。氣溫隨高度增加而降低:由于對流層主要是從地面得到熱量,因此氣溫隨高度增加而降低。
2、平流層 在平流層內,隨著高度的增高,氣溫最初保持不變或微有上升。平流層這種氣溫分布特征是和它受地面溫度影響很小,特別是存在著大量臭氧能夠直接吸收太陽輻射有關。
3、中間層 自平流層頂到80km左右為中間層。該層的特點是氣溫隨高度增加而迅速下降,并有相當強烈的垂直運動。
4、暖層 暖層它位于中間層頂以上。該層中,氣溫隨高度的增加而迅速增高。這是由于波長小于0.175μm的太陽紫外輻射都被該層中的大氣物質所吸收的緣故。
5、散逸層 這是大氣的最高層,又稱外層。這一層中氣溫隨高度增加很少變化。由于溫度高,空氣粒子運動速度很大,又因距地心較遠,地心引力較小,所以這一層的主要特點是大氣粒子經常散逸至星際空間,本層是大氣圈與星際空間的過渡地帶。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