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子里的生日有寶媽在月子里過生日嗎?
上周末小家伙剛過一歲生日;依照爺爺奶奶姥姥姥爺的要求過的農歷生日,距離陽歷生日還有一周多吧。
先說結論,感覺自己是逐漸在變好。
作為一個順產媽媽,以為按照之前的了解,基本上生完娃三天就可以活蹦亂跳了,然而并沒有!月子期間整個人特別虛,月嫂照顧地好,出了月子恢復的還不錯,寶寶也達到了該有的生長曲線。
出了月子之后基本是產假階段自己全天候在家帶娃;沒想到的是剛出月子不久,婆婆來了一趟,直接回奶了,有些婆婆真的是萬能的回奶茶。幸好又讓月嫂多做了幾天,食補追奶+通乳師追奶,又追回來了。
關于母乳喂養
我當然是知道母乳喂養好處多,有條件的話盡量在一歲之內都選擇母乳喂養。甚至剛生完娃各種七大姑八大姨見面都會習慣性地問一句“奶夠不夠吃啊”
誠然母乳是寶寶最好的糧食,也希望寶寶能健康成長。可是如果真的母乳無法滿足寶寶需求或者本身沒有多少母乳的話,那么也不要排斥混合喂養或奶粉喂養。不要為了母乳喂養過分苛責自己。
我基本上是堅持純母乳喂養到了 9 個月,9個月之后明顯感覺不夠,達不到月齡的最低要求了,所以果斷開始給娃添加奶粉,混合喂養。
這里面還有個誤區,覺得既然奶不多了,干脆就輔食多吃一點。輔食之所以叫“輔”食,不是主食,就是因為一歲這個階段寶寶還是應該以奶為主的。
關于產后恢復
孕期我就有在上瑜伽課,產后出了月子做過產后 42 天復查之后就開始上產后修復的瑜伽了。
關于產后恢復,重要的是
盆底肌
和腹直肌
的修復;不要盲目急著減肥,做高強度的有氧運動。我目前腹直肌已經恢復;每周會 Keep 選擇兩次高強度有氧運動。Keep 上有專門的產后恢復的付費課程,YouTube 上也有許多不錯的產后恢復相關的內容。另外抖音上的
@
辣媽之友原大酥
的產后恢復視頻也不錯。照顧好自己的身體和情緒
生孩子這事兒雖然是創造新生命的過程,但危險性不確定性也是相當高的。之前聽說順產恢復好,天真以為順產就能立刻恢復。根本不是,懷胎生娃要十個月呢,身體恢復也是要個一年左右的時間的。
可是在這一年中,最需要好好恢復休息的寶媽媽,往往卻是最辛苦的;對于一個新生命而寶媽的學習適應能力似乎也是最強的。俗話說什么“一孕傻三年”;其實不就是長期睡眠不足以及全部精力都用在照顧寶寶身上導致的么。
面對一個毫無操作說明的新成員,媽媽被迫成為最要適應這個新成員及新角色的人。有時還不得已要習慣和長輩(尤其是公婆)同住。兩代人育兒觀念,生活理念的沖突,寶寶哭鬧,不睡,各種搓火的事兒都團到了一起。這個時候一定要照顧好自己的情緒。還有,該剛就剛。養孩子的事兒小事兒可以不用太計較(比如穿衣多少,其實這個在我看來也不是小事兒)但是大事兒(輔食添加,鹽的添加)上一定要剛。這個是你自己的寶寶,你要對她/他的成長負責啊。有時候人就是專挑軟柿子在捏,為母則剛,該剛就剛。
讓老公參與到育兒過程中
娃不是自己就能生出來的吧,干嘛娃一出生就上演爸爸去哪兒了的劇情。寶寶的日常盡量讓家屬多參與。確實工作忙,壓力大,但是周末呢,周末總可以幫老婆帶帶娃吧。寶寶小月齡的時候,我在家休產假,周末去上產后恢復課,會讓家屬單獨帶一段時間寶寶。只有自己切身體驗了,才會知道媽媽帶娃的不容易。
一年下來,寶寶還算健康,高燒過兩次,手忙腳亂,和婆婆大吵過三次(現在是相敬如賓,偶爾也會吵);家屬現在也給自己放假了,不太管寶寶。
失望嗎,確實挺失望的,沒想到有寶寶之后的日子會是這樣。
不過這一年堅持上班背奶,工作沒落下,寶寶現在會推著小車車溜達著走了,每天早上會膩著我喊媽媽。也學著看開一些事兒。總體說是還不錯吧。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