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氧在大氣的哪一層? 臭氧層在大氣分層的哪一層?
一、臭氧在大氣的哪一層?
臭氧層集中在在離地面10~50km的大氣平流層中,該層集中了大氣中約90%的臭氧,其中離地22~25km臭氧濃度值達到最高。臭氧層中的臭氧主要是紫外線制造出來的。太陽光線中的紫外線分為長波和短波兩種,氧分子會分解成原子狀態。氧原子的不穩定性極強,與氧分子(O2)反應時,就形成了臭氧(O3)。
二、臭氧層在大氣分層的哪一層?
主要分布在平流層.地球的大氣層分為三個:1對流層 2平流層 3高層大氣臭氧層是處于平流層中的,是地球的保護傘.它可以吸收高強度的紫外線,使我們免受紫外線的輻射.
三、臭氧分布在大氣哪一層?
在大氣層的平流層。
臭氧層是大氣層的平流層中臭氧濃度高的層次。濃度最大的部分位于20—25公里的高度處。若把臭氧層的臭氧校訂到標準情況,則其厚度平均僅為3毫米左右。臭氧含量隨緯度、季節和天氣等變化而不同。紫外輻射在高空被臭氧吸收,對大氣有增溫作用,同時保護了地球上的生物免受遠紫外輻射的傷害,透過的少量紫外輻射,有殺菌作用,對生物大有裨益。
四、云在大氣層的哪一層?
云是位于大氣層的對流層。
對流層由于是大氣的最下層,密度最大,所包含的空氣質量幾乎占整個大氣質量的75%。在對流層里空氣可以有上下的流動,雷雨、濃霧、風切變等天氣現象都發生在這一層。
對流層的下界與地面相接,上界高度隨地理緯度而變化,它的高度因緯度而不同,在低緯度地區平均高度為17~18千米,在中緯度地區平均為10~12千米,極地平均為8~9千米。
五、遙感衛星在大氣層的哪一層?
衛星高度一般是35800千米。
1、低高度(150~200千米),大氣影響很大,衛星壽命7~21天,拍攝景物的圖像分辨率高,常用于偵察衛星。
2、中高度(350~1500千米),有一定的大氣影響,衛星壽命在1年左右,用于地球資源技術衛星。
3、高高度(35800千米),用于同步衛星,壽命長,不對地面成像。
因此,近地軌道的人造衛星也是在暖層外層甚至更高;
而地球同步軌道衛星則是在大氣層之外了。
六、電離層在大氣層中的哪一層?
答案是D。流星從電離層就開始有了 ,因為電離層中就已經有粒子存在,可以與星體產生摩擦了。所以是電離層。 電離層是地球大氣的一個電離區域。60公里以上的整個地球大氣層都處于部分電離或完全電離的狀態,電離層是部分電離的大氣區域,完全電離的大氣區域稱磁層。
七、珠穆朗瑪峰位于大氣的哪一層?
珠穆朗瑪峰位于大氣的對流層
? ? ? ? 珠穆朗瑪峰高8843.13米。
? ? ? ? 對流層其下界與地面相接,上界高度隨地理緯度和季節而變化,它的高度因緯度而不同,在低緯度地區平均高度為17~18千米,在中緯度地區平均為10~12千米,極地平均為8~9千米。??例如:我國北京地區,對流層的高度約為11千米,廣州地區對流層的高度增加到約16千米,而在東北地區則下降到10千米。并且夏季高于冬季。甚至同一地區同一天,對流層的高度也會隨早、中、晚的變化而變化。
八、cme發生在太陽大氣的哪一層?
日冕物質拋射(CME)是從太陽的日冕層拋射出來的物質,通常可以使用日冕儀在白光下觀察到。拋射出來的物質主要是電子和質子組成的等離子體(此外還有少量的重元素,例如氦、氧和鐵),加上伴隨著的日冕磁場。
日冕物質拋射(CME)是從太陽的日冕層拋射出來的物質,通常可以使用日冕儀在白光下觀察到。拋射出來的物質主要是電子和質子組成的等離子體(此外還有少量的重元素,例如氦、氧和鐵),加上伴隨著的日冕磁場。
九、大氣層最高的一層是哪一層?
大氣層的最上層叫外層(又名散逸層),該層的大氣極其稀薄。
外大氣層也叫磁力層,它是大氣層的最外層,是大氣層向星際空間過渡的區域,外面沒有什么明顯的邊界。在通常情況下,上部界限在地磁極附近較低,近磁赤道上空在向太陽一側,約有9~10個地球半徑高。換句話說,大約有65000千米高。在這里空氣極其稀薄。通常把1000公里之內,即電離層之內作為大氣的高度,即大氣層厚1000公里。
十、大氣污染層在多少米?
30米左右,也就是8-11層樓之間。
近地面的污染物隨氣流上升到一定高度后又向下或水平方向消散。
一般條件下,氣溫是隨著高度的增加而降低的,平均每上升100米,溫度約降低0.6度,這樣,大氣低層溫度高,空氣密度小;高層溫度低,空氣密度相對較大,造成了“頭重腳輕”的現象,大氣層結就不穩定容易上下翻滾而形成對流.
這樣就會使低層特別是近地面層空氣中的污染物和粉塵向高空移散,從而減輕在大氣低層污染程度。而這個移散高度就是環境學上的揚灰層,揚灰層的存在是指:“由于氣流和建筑微環境的影響,建筑物在一定高度范圍內的部分灰塵密度較大?!?/p>
也就是說,空氣中的塵埃、有害物質在這個高度有個停留的過程,其實,由于“峽谷效應”的影響(“峽谷效應”指的是周邊有公交干道或工廠、以及高樓密集的住宅,在街道風的作用下,含有灰塵的氣流不是平穩移動、而是在高樓之間的某個區間上下“徘徊”。)
灰塵在空氣中的5米到33米這個位置形成了一個大氣污染層飄浮帶,從建筑的角度上看,就是8至12層之間,而9至11層就是受最嚴重的樓層;灰塵的漂浮帶與地形是有關的,一般來而言地勢高的地方灰塵漂浮帶相對要降低一些,而洼地的灰塵漂浮帶相對要高一些。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