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氣固氮原理? 人工固氮和大氣固氮的區別?
一、大氣固氮原理?
是閃電的高溫才能使此反應發生,但是反應的不是氮氣和氫氣,而是氮氣和氧氣氣,在高溫下合成NO,最后和水,氧氣等生成硝酸。 目前人工固氮一般有三種:空氣燃燒法(電弧法);氧,氮直接合成NO;氰氨基鹽法,氮與CaC2加熱至1073K形成氰氨化鈣(CaCN2或CaNCN):N2+CaC2-→CaCN2+C氮與氫在高溫高壓催化劑條件下直接合成氨:N2+3H3→2NH3 △rH=-46kJ mol-1前兩法消耗能量較大,目前廣泛使用的氮氫合成氨法,但此法需具備高溫高壓和催化劑的合成條件.生物固氮合成的是氨。是還原反應
二、人工固氮和大氣固氮的區別?
人工固氮主要是針對生物固氮而言,通過化學方法,制備出類似生物“固氮菌”的物質,使空氣中的氮氣在常溫常壓下與水及二氧化碳等反應,轉化為氨態氮或銨態氮,進而實現人工合成大量的“蛋白質”。
而自然固氮是在自然狀態下(非人工),使空氣中游離態的氮元素轉化為含氮化合物的過程。
兩者為不同的固氮過程,所指含義不一樣,意義也不一樣。
三、人工固氮和大氣固氮的方程式?
人工固氮的化學方程式是N2 + 3H2=2NH3。
長期以來,人們期望著農田中糧食作物能像豆科植物一樣有固氮能力,以減少對化肥的依賴。主要在合成氨中實現人工固氮(工業上通常用H2和N2在催化劑、高溫、高壓下合成氨,化學方程式:N2 + 3H2=(高溫高壓催化劑)2NH3)。所有的含氮化學肥料也主要是由氨加工制成的。
四、固氮植物固氮時間?
豆科幼苗期大約6月。豆科植物都有固氮的能力,能提升土壤肥力,這是因為豆科植物的根上會有根瘤菌,它們和根瘤菌是共生關系,互惠互利,相互合作。
豆科植物的幼苗期開始形成根瘤,約兩周后發育成熟并開始固氮,同時根瘤菌是異養微生物,植物在開花之前生長最旺盛,對根瘤菌的營養供給充分,這時的根瘤菌固氮能力最強,隨根瘤的衰老,固氮能力下降。
五、人工固氮和自然固氮的區別?
人工固氮主要是針對生物固氮而言,通過化學方法,制備出類似生物“固氮菌”的物質,使空氣中的氮氣在常溫常壓下與水及二氧化碳等反應,轉化為氨態氮或銨態氮,進而實現人工合成大量的“蛋白質”。
而自然固氮是在自然狀態下(非人工),使空氣中游離態的氮元素轉化為含氮化合物的過程。
兩者為不同的固氮過程,所指含義不一樣,意義也不一樣。
六、固氮物質?
【固氮】:把空氣中游離的氮轉化成化合態的氮,稱作固氮。
即把氮氣轉化成氮的氧化物,氨氣,硝酸及其鹽,亞硝酸及其鹽。
【1】氮氣在高壓放電的條件下,會與氧氣反應生成一氧化氮。另外汽車產生的尾氣中含有大量的氮的氧化物也是這個原理。
① N2 + O2 =高壓放電= 2NO
② 2NO + O2 = 2NO2
③ 3NO2 + H2O == 2HNO3 + NO
【2】工業生產上,利用氮氣和氫氣做原料,在鐵觸媒的催化,500℃ ,30MPa 下化合成氨氣,反應如下:
N2 + 3H2 ←鐵觸媒/500℃/30MPa→ 2NH3
七、固氮技術?
1.生物固氮:是指固氮微生物將大氣中的氮氣還原成氨的過程。固氮微生物主要是指具有固氮功能的細菌,還包括有固氮功能的藍藻和放線菌。 2.自然固氮:在自然環境中將氮氣還原成氨的過程。 3.工業固氮:使用化學、物理試劑處理氮氣,得到含氮的產物。 三者是三種固氮的不同方法而已,其原理生物固氮和自然固氮有相似之處。狹義的講,我們一般說的自然固氮指的即是生物固氮。也就是說,自然固氮里包括生物固氮。
八、固氮的幾種主要的固氮形式?
生物固氮:是指固氮微生物將大氣中的氮氣還原成氨的過程。固氮微生物主要是指具有固氮功能的細菌,還包括有固氮功能的藍藻和放線菌。 2.自然固氮:在自然環境中將氮氣還原成氨的過程。 3.工業固氮:使用化學、物理試劑處理氮氣,得到含氮的產物。 三者是三種固氮的不同方法而已,其原理生物固氮和自然固氮有相似之處。狹義的講,我們一般說的自然固氮指的即是生物固氮。也就是說,自然固氮里包括生物固氮。
九、根瘤固氮機制?
在根瘤的發生過程中,根瘤菌的細胞內會產生多種與固氮相關的酶。這些固氮酶是一種生物固氮催化劑,在常溫常壓下就能夠催化氨的形成,固定氮素。
不過,根瘤菌的固氮酶固定氮素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前提條件,那就是必須保證嚴格無氧的條件。
十、凱氏固氮法?
凱氏定氮法是由丹麥化學家凱道爾于1833年建立的,現已發展為常量、微量、平微量凱氏定氮法以及自動定氮儀法等,是分析有機化合物含氮量的常用方法。凱氏定氮法的理論基礎是蛋白質中的含氮量通常占其總質量的16%左右(12%~一19%),因此,通過測定物質中的含氮量便可估算出物質中的總蛋白質含量(假設測定物質中的氮全來自蛋白質),即: 蛋白質含量=含氮量/16%。
凱氏定氮法是測定化合物或混合物中總氮量的一種方法。即在有催化劑的條件下,用濃硫酸消化樣品將有機氮都轉變成無機銨鹽,然后在堿性條件下將銨鹽轉化為氨,隨水蒸氣蒸餾出來并為過量的硼酸液吸收,再以標準鹽酸滴定,就可計算出樣品中的氮量。由于蛋白質含氮量比較恒定,可由其氮量計算蛋白質含量,故此法是經典的蛋白質定量方法。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