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大的氣態行星?
一、世界上最大的氣態行星?
太陽系最大的氣態行星是木星,它的質量相當于137個地球,體積可以容納下1321個地球。
木星(Jupiter)是距離太陽第五近的行星,也是太陽系中體積最大的行星。截至2019年,木星已知有79顆衛星。
古人早已認識這顆行星 ,羅馬人以主神朱庇特命名這顆行星。古代中國則稱木星為歲星,取其繞行天球一周約為12年,與地支相同之故。到西漢時期,《史記?天官書》作者司馬遷從實際觀測發現歲星呈青色,與“五行”學說聯系在一起,正式把它命名為“木星”。
二、鉆石行星是氣態行星嗎?
鉆石行星不是氣態行星,本質上是巖石行星。
鉆石行星看上去表面散布鉆石,實際上為巖石行星。鉆石行星的表面上不存在水源,主要組成成分是碳(石墨和鉆石)、鐵、碳化硅以及未定的硅酸鹽。
2011年8月,澳大利亞天文學家發現一顆鉆石行星。2012年10月美、法科學家宣布在巨蟹座星群中發現1顆表面散布鉆石的行星55Cancrie這是首顆被發現的圍繞類似太陽的恒星運行的鉆石行星。
三、最小氣態行星?
太陽系最小的氣態行星是海王星,是1864年被發現的,它雖然大,但肉眼是看不到的。海王星離地球約20萬億千米,是太陽系最邊緣的行星。木星最大,占太陽系總質量的近1%,其體積可容納下太陽系除太陽外的所有星體,但木星表層的氣體相當稀薄,其質量不如地球大氣層。
四、質量最大行星?
木星是太陽系八大行星中體積最大、自轉最快的行星,距離太陽第五遠的行星。它的質量為太陽的千分之一,是太陽系中其它七大行星質量總和的2.5倍。由于木星與土星、天王星、海王星皆為氣體行星,因此四者又合稱類木行星(木星和土星合稱氣態行星)。木星是一個氣態巨行星。人類所看到的通常是大氣中云層的頂端,壓強比1個大氣壓略高。
木星由于自轉快(自轉一周為10個小時)而呈現扁球體(赤道附近有略微但可見的凸起),號稱"靈活的胖子"。外大氣層明確依緯度分為多個帶域,各帶域相接的邊際容易出現亂流和風暴,最顯著的例子是大紅斑。
2018年2月,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公布了由朱諾號衛星拍攝到了一組木星南極的圖像,醒目的藍色漩渦以華麗的圖案扭曲變幻,創造了令人驚嘆的奇觀。
2018年,天文學家發現了12顆新的木星衛星,使得這顆氣態巨行星的已知衛星數量增加到79個。科學家在觀測更遙遠的柯伊伯帶天體時拍攝到了它們。新增的兩顆衛星被命名為"S/2016 J1"和"S/2017 J1",分別距木星2100萬公里和2400萬公里。
五、氣態行星能住嗎?
不可以,木星是一個氣體行星,氣態行星沒有實體表面,站不住人。即使有氧氣也不能住人,木星的大氣壓人就承受不了。
六、哪個行星有氣態水?
因為到目前為止,許多環繞恒星的系外行星已經被證實是氣態巨行星。不過要問出名的氣態行星有哪幾個?那就好說了,在太陽系八大行星中,有四個都是氣態行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它們是八大行星中離太陽最遠的4顆。
火星這顆紅色星球的北半球曾有一片海洋
近來,科學家們已經確認了這顆紅色星球上存在固態或氣態水。數十億年前,火星的北半球有溪流、湖泊甚至海洋。然而,由于低氣壓和火星的溫度,今天的火星至少不會再有長期存在的液態水。實際上,根據最新的研究,鹽水會在火星表面間歇性地形成。
七、太陽系氣態行星?
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是氣態行星。
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是巖態行星。
氣態行星主要由氫和氦構成,密度低,自轉速度快,大氣層厚,有光環和很多衛星。 在氣態行星表面,往往是氫和氦形成的海洋,大氣是氫和氦,內部是固態金屬的核。比如木星,液態的氫分子層厚達14000多千米,液態的金屬層厚達45000千米。
八、土星是氣態行星嗎?
土星是氣態巨行星。
氣態巨行星可以細分成不同的類型,“傳統”的氣態巨行星是木星和土星,主要的成分是氫和氦。天王星和海王星因為主要的成分是水、氨、和甲烷,而氫和氦只是最外層區域的主要成分,所以有時會被細分為“冰巨星”。
幾乎所有的系外行星都因為軌道緊挨著恒星,或許是因為比較容易被檢測出來,因此是表面溫度很高的氣態巨行星,被分類為熱木星,而熱木星也是目前的系外行星中最普遍的類型。
擴展資料:
土星結構
大氣層
土星大氣以氫、氦為主,并含有甲烷和其他氣體,大氣中飄浮著由稠密的氨晶體組成的云。從望遠鏡中看去這些云像木星的云一樣形成相互平行的條紋,但不如木星云帶那樣鮮艷,只是比木星云帶規則得多,土星云帶以金黃色為主,其余是橘黃、淡黃等。
土星的表面同木星一樣,也是流體。它赤道附近的氣流與自轉方向相同速度可達每秒500米,比木星風力要大得多。在土星北極有一個形狀是正六邊形的巨大風暴,跨度15000英里,差不多能裝下4個地球,是土星上和木星大紅斑類似的長時間維持的大型風暴圈。
九、液態行星和氣態行星有區別嗎?
木星的內部結構也與眾行星不同,它沒有固體外殼,在濃密的大氣之下是液態氫組成的海洋。地球的外圍都是大氣層,為什么不是“氣態行星”?其實這個問題主要是看組成地球的物質,總占比是以哪個為主。對于我們地球,地表水的質量占比肯定是很小的。不算主要組成成分了。
氣態行星給人的印象是體積巨大,至少要應該有木星或者土星的大小,要知道木星的大紅斑氣旋中至少可以放下三或四個地球,但是現在開普勒小組的科學家發現了一個體積只比地球稍微大一些的氣態行星,其被命名為KOI-314C,該研究成果在本月早些時候在位于美國天文學會第223次會議期間公布。
十、哪些氣態行星有星環?
氣態行星,也就是由氫氣和氦氣為主組成的行星,它質量大,沒有陸地,人類無法在上面著陸。而隨著對太陽系的探索,人們發現八大行星中竟有4個是氣態行星。
一般認為較厚的行星環的形成有三種可能性:一是來自原本就存在于洛希極限內但不能形成衛星的原行星盤物質;二是來自天然衛星遭受巨大撞擊后產生的碎塊;三是在洛希極限內受到潮汐力拉扯而瓦解的天然衛星產生的碎塊。
較薄的行星環則可能是由流星撞擊環繞行星的衛星而產生,或者如土星的E環,來自于冰火山的噴射物。
大多數星環都被認為是不穩定的,經過數千萬或數億年的歲月后就會消失,但是有證據顯示,土星環似乎非常古老,其存在的歷史甚至可以追溯至太陽系形成的早期。
新視野號抵達冥王星以前,有人猜測冥王星可能擁有星環。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