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大氣壓? 什么是大氣壓強?
一、什么是大氣壓?
大氣壓是大氣壓強的簡稱。是作用在單位面積上的大氣壓力,即等于單位面積上向上延伸到大氣上界的垂直空氣柱的重量。氣壓大小與高度、溫度等條件有關。一般隨高度增大而減小。在水平方向上,大氣壓的差異引起空氣的流動。表示氣壓的單位,習慣上常用水銀柱高度。
二、什么是大氣壓強?
大氣對浸在它里面的物體產生的壓強叫大氣壓強,簡稱大氣壓或氣壓.
①大氣壓強是指地球上某個位置的空氣產生的壓強地球表面的空氣受到重力作用,由此而產生了大氣壓強.地球上面的空氣層密度不是相等的,靠近地表層的空氣密度較大,高層的空氣稀薄,密度較小.大氣壓強既然是由空氣重力產生的,高度大的地方,它上面空氣柱的高度小,密度也小,所以距離地面越高,大氣壓強越小.通常情況下,在2千米以下,高度每升高12米,大氣壓強降低1毫米水銀柱.
②氣體和液體都具有流動性,它們的壓強有相似之處、大氣壓向各個方向都有,在同一位置各個方向的大氣壓強相等.但是由于大氣的密度不是均勻的,所以大氣壓強的計算不能應用液體壓強公式.
③被密封在某種容器中的氣體,其壓強是大量的做無規則運動的氣體分子對容器壁不斷碰撞而產生的.它的大小不是由被封閉氣體的重力所決定的.
④大氣壓強公式:P=ρ氣gh
三、人呼出的氣體壓強為什么是大氣壓?
人胸腔張大時,胸內氣壓小于外界大氣壓,在壓力作用下,外界空氣進入胸腔完成吸氣.胸腔收縮胸內氣壓增大,大于外界大氣壓,氣體排除,完成呼氣.循環往復,形成呼吸.
四、第二問的氣缸的受力為什么是大氣壓等于重力和氣體壓強?
氣缸與活塞及中間氣體整體受力平衡,豎直方向總重力向下,彈簧彈力等于總重力,即F=(M+m)g,更面所受大氣壓都有對應的面與其抵消,所以不必考慮。 只分析氣缸時,則需考慮氣壓的影響。水平方向各力抵消,數值方向重力向下為G=Mg,大氣壓向上為P0S,氣缸內氣體壓力向下,為P2S,因氣缸處于平衡狀態,故P0S=G+P2S,可求出P2 因前后兩狀態氣缸內氣體物質的量沒有變化,只是由于溫度升高,壓強和體積有所變化,但滿足如下關系: P1V1/T=P2V2/(T+ΔT) P1Sd/T=P2Sd2/(T+ΔT) 帶入剛才求出的P2,可求出d2 因氣缸、活塞質量不變,重力不變,而溫度對氣缸、活塞間氣體質量沒有影響,所以彈簧彈力不變,伸長量亦不變,即活塞位置不變,氣體對外做功表現為氣缸下降,做功多少克通過氣缸重力勢能減少量來計算。下降距離為d2-d,重力勢能減小G(d2-d),所以氣體做功為G(d2-d),把剛才算出的d2帶進了就好了
五、什么是絕對大氣壓?
(1)容器中的真實壓力,稱為絕對壓力;
(2)容器內介質的壓力大于大氣壓力時,壓力表上的指示值即容器內的絕對壓力減去大氣壓力的數值,即為表壓力;
(3)容器內介質的真實壓力低于大氣壓力的部分,稱為真空;
4)由于大氣層自身的重量而形成的壓力稱為大氣壓。
(5)容器內的真空值與當地大氣壓力之比的百分數稱為真空度。
六、什么是飽和大氣壓?
? ? ?飽和氣壓一般指飽和蒸氣壓
在密閉條件中,在一定溫度下,與固體或液體處于相平衡的蒸氣所具有的壓強稱為飽和蒸氣壓。同一物質在不同溫度下有不同的飽和蒸氣壓,并隨著溫度的升高而增大。純溶劑的飽和蒸氣壓大于溶液的飽和蒸氣壓;對于同一物質,固態的飽和蒸氣壓小于液態的飽和蒸氣壓。
七、大氣壓,壓強,大氣壓強,大氣壓力什么區別?
大氣壓強不是氣體壓強。
1、概念不同 大氣壓強:是指地球表面(或當地當時)的空氣壓強。 氣體壓強:是指某一空間(或某一容器內)的氣體的壓強。
2、產生原理不同 大氣壓強:氣壓是作用在單位面積上的大氣壓力,即在數值上等于單位面積上向上延伸到大氣上界的垂直空氣柱所受到的重力。 氣體壓強:氣體壓強是對某一點施加的流體靜力壓強,氣體壓強產生的原因是大量氣體分子對容器壁的持續的、無規則撞擊產生的。
八、大氣壓是力嗎?
大氣壓是力,是地球表面覆蓋有一層厚厚的由空氣組成的大氣層。在大氣層中的物體,都要受到地球引力引發的空氣分子撞擊產生的壓力。
標準大氣壓是在標準大氣條件下海平面的氣壓,1644年由物理學家托里拆利提出,其值為101.325kPa,是壓強的單位,記作atm。
九、大氣壓力是?
大氣壓力(atmospheric pressure)是地球表面覆蓋有一層厚厚的由空氣組成的大氣層,在大氣層中的物體,都要受到空氣分子撞擊產生的壓力。
也可以認為,大氣壓力是大氣層中的物體受大氣層自身重力產生的作用于物體上的壓力。
十、大氣壓壓什么?
所謂的大氣壓強是指大氣層所形成的壓強,作用在地球表面上所有物體的壓力大小。
從大氣壓強實驗得出,1個標準大氣壓強與76cm汞柱所形成的壓強是一致的,在實際生產和生活中,為了應用大氣壓強更加方便,1個大氣壓強與10米高水柱壓力也相當。
因此,1個大氣壓強也稱做1公斤壓力。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