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氣污染層在多少米? 10層到12層為什么是大氣污染層?
一、大氣污染層在多少米?
30米左右,也就是8-11層樓之間。
近地面的污染物隨氣流上升到一定高度后又向下或水平方向消散。
一般條件下,氣溫是隨著高度的增加而降低的,平均每上升100米,溫度約降低0.6度,這樣,大氣低層溫度高,空氣密度小;高層溫度低,空氣密度相對較大,造成了“頭重腳輕”的現象,大氣層結就不穩定容易上下翻滾而形成對流.
這樣就會使低層特別是近地面層空氣中的污染物和粉塵向高空移散,從而減輕在大氣低層污染程度。而這個移散高度就是環境學上的揚灰層,揚灰層的存在是指:“由于氣流和建筑微環境的影響,建筑物在一定高度范圍內的部分灰塵密度較大。”
也就是說,空氣中的塵埃、有害物質在這個高度有個停留的過程,其實,由于“峽谷效應”的影響(“峽谷效應”指的是周邊有公交干道或工廠、以及高樓密集的住宅,在街道風的作用下,含有灰塵的氣流不是平穩移動、而是在高樓之間的某個區間上下“徘徊”。)
灰塵在空氣中的5米到33米這個位置形成了一個大氣污染層飄浮帶,從建筑的角度上看,就是8至12層之間,而9至11層就是受最嚴重的樓層;灰塵的漂浮帶與地形是有關的,一般來而言地勢高的地方灰塵漂浮帶相對要降低一些,而洼地的灰塵漂浮帶相對要高一些。
二、10層到12層為什么是大氣污染層?
這個樓層正好地面灰塵漂浮最高度。
三、大氣污染類型?
還原型污染:常發生在以使用煤炭和石油為主的地區,主要污染物有二氧化硫、一氧化碳和顆粒物。氧化型污染:汽車尾氣污染及其產生的光化學污染。
石油型污染:主要來自于汽車排放、石油冶煉及石油化工廠的排放,包括二氧化氮、烯烴、鏈烷、醇等。如果輸出的速率小于輸入的速率,就會在大氣中相對集聚,造成大氣中某種物質的濃度升高。
拓展資料:大氣污染物由人為源或者天然源進入大氣(輸入),參與大氣的循環過程,經過一定的滯留時間之后,又通過大氣中的化學反應、生物活動和物理沉降從大氣中去除(輸出)。
四、大氣污染標準?
空氣污染的六項指標為二氧化氮、二氧化硫、一氧化碳、臭氧8小時濃度、可吸入顆粒物(PM10)、細顆粒物(PM2.5)。空氣污染指標是國家為保護人群健康和生存環境,并考慮了社會、經濟、技術等因素,經過綜合分析后,對空氣中污染物的最大允許濃度所作的規定。它是衡量空氣受污染程度的法定尺度。
五、大氣污染專業詞語?
有:能見度
解釋:
能見度:反映大氣透明度的一個指標,航空界定義為具有正常視力的人在當時的天氣條件下還能夠看清楚目標輪廓的最大距離。
六、大氣污染的表現?
1) 生活污染源 人們由于燒飯、取暖、沐浴等生活上的需要,如爐灶、鍋爐等燃燒化石燃料,而向大氣排放的煤煙和SO2等,具有量大、分布廣、排放高度低等特點,其危害性不容忽視。
(2) 工業污染源 包括火力發電廠、鋼鐵廠、水泥廠和化工廠等耗能較多企業燃料燃燒排放的污染物,各生產過程中的排氣(如煉焦廠向大氣排放H2S、酚、苯、烴類等有毒物質;各類化工廠向大氣排放具有刺激性、腐蝕性、異味性或惡臭的有機和無機氣體;化纖廠排放的H2S、NH3、CS2、甲醇、丙酮等)以及生產過程中排放的各種礦物和金屬粉塵。
(3) 交通運輸污染源 由飛機、船舶、汽車等交通工具(移動源)排放的尾氣。在一些發達國家,汽車排放氣己構成大氣污染的主要污染源。
七、大氣污染常見源?
造成大氣污染的污染物發生源。可分為天然大氣污染源和人為大氣污染源。
天然大氣污染源 大氣污染物的天然發生源,如排出火山灰、二氧化硫、硫化氫等的活火山,自然逸出煤氣和天然氣的煤田和油田,放出有害氣體的腐爛的動植物。天然污染源造成的大氣污染,目前還不能控制。
人為大氣污染源 大氣污染物的人為發生源,如資源和能源的開發(包括核工業)、燃料的燃燒以及向大氣釋放出污染物的各種生產場所、設施和裝置等。可以按不同的方法分類:
按污染源的運動狀態分為固定污染源和移動污染源。固定污染源是排放污染物的固定設施,如排放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煤塵、粉塵及其他有害物的鍋爐、加熱爐、工業窯爐、民用爐灶等。移動污染源主要是排放大氣污染物的交通工具,如排放碳、氮、硫的氧化物、碳氫化合物、鉛化物、黑煙等的汽車、飛機、船舶、機車等。
按人們的社會活動功能分為工業污染源、生活污染源和交通運輸污染源(見污染源)。
按污染物的影響范圍分為局部大氣污染源和區域性大氣污染源。前者污染源是造成小范圍局部地區的大氣污染,后者造成大范圍(有時超出行政區劃或國界)的區域性的大氣污染。
八、大氣污染如何鑒定?
大氣污染可以通過以下幾種方法進行鑒定:
1. 監測空氣質量:通過空氣質量監測站點的設立,使用空氣質量監測儀器對大氣中的顆粒物(PM2.5、PM10)、臭氧、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污染物進行實時監測,以評估大氣污染程度。
2. 氣象條件分析:大氣污染的擴散和傳輸受氣象條件的影響較大。通過分析氣象數據,如風向、風速、溫度、濕度等信息,可以判斷大氣污染的來源和傳播途徑。
3. 行為模擬和模型預測:利用大氣模型,結合污染物的排放源數據和氣象條件,對大氣污染的擴散和濃度進行模擬和預測。
4. 生物監測:通過觀察指示生物的生長狀況、群落結構和生物體受損程度,如苔蘚植物、地衣、昆蟲等,可以初步判斷大氣污染程度。
5. 大氣污染源識別:通過排放源排查和監測,追蹤監測點周邊的污染源,確定大氣污染的具體來源。
綜合運用以上方法,可以對大氣污染進行鑒定和評估。
九、大氣污染標準值?
目前大氣污染標準值是指國家或地區根據環境監測和科學研究結果,制定的用于評估大氣污染水平的指標和限值。不同國家和地區的大氣污染標準值可能會有所不同。
以下是一些常見的大氣污染標準值:
1.顆粒物(PM10):空氣中直徑小于或等于10微米的顆粒物,對人體健康和大氣能見度影響較大。PM10的日平均值標準值為40微克。
2.顆粒物(PM2.5):空氣中直徑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顆粒物,對人體健康和大氣能見度影響更大。PM2.5的日平均值標準值為25微克。
3.二氧化硫(SO2):指大氣中二氧化硫的含量,是造成酸雨的主要氣體。SO2的日平均值標準值為50微克。
4.二氧化氮(NO2):指大氣中二氧化氮的含量,是形成光化學煙霧的主要氣體。NO2的日平均值標準值為40微克。
5.揮發性有機物(VOC):指大氣中揮發性的有機化合物的含量。VOC的日平均值標準值為100微克。
這些大氣污染標準值是各國政府為實現大氣環境保護和健康所制定的目標,也是企業和個人應當遵守的環境保護要求。
十、大氣污染法屬于?
環境保護
大氣污染防治法歸環境保護部門執行。這是因為環境保護部門是負責環境保護工作的國家部門,大氣污染防治法是環境保護領域的法律,屬于環境保護部門職責范疇。 大氣污染防治法的實施需要涉及多個行政部門的協同配合,例如國土資源、交通運輸、農業等行政部門,但具體的執行單位還是由環境保護部門來負責協調、指導和監督,確保法律的有效實施。在實際實施中,環保部門需要依靠各級政府和法律機構的支持,加強執法力度和監管力度,加強宣傳和教育,提高公眾的環保意識和責任感,共同推動大氣污染防治法的有效實施。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