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氣中臭氧的來源? 地面附近大氣中的臭氧來源是什么?
一、大氣中臭氧的來源?
臭氧是一種無色而有特殊臭味的氣體。在近地層中,汽車尾氣、森林火災、火山爆發、自然閃電、人工放電以及核爆炸等,均會產生臭氧。
但大氣中臭氧的主要來源還是太陽紫外線輻射的作用。
在高層大氣中,氧分子經太陽紫外線輻射的作用而離解為氧原子,這種氧原子在第三種分子的介入下與氧分子碰撞而結合成臭氧分子。
由于太陽紫外輻射離地面越高處越強,大氣密度離地面越高處越小,因此,就形成了20~25公里高度上的臭氧含量出現極大值,這就是臭氧層。一般臭氧層的界限可取為15~50公里高度。臭氧在大氣中的含量很少。
形象些說,如果把單位面積上的大氣柱變換到約8000米的高度,那么臭氧層則僅占3毫米厚。盡管臭氧層如此薄,但它的作用卻不容忽視。
臭氧能夠強烈吸收太陽紫外輻射,使得波長短于0.3微米的紫外輻射幾乎不能到達地面。
這種太陽紫外輻射對生物有很大的影響,它的數量過多,會危害人和動物的生命,妨礙植物生長,所以,如果大氣中一旦失去了臭氧層,則一切生物都將被太陽紫外輻射所傷害。
如前所述,近年來超音速飛機的頻繁飛行、農業肥料和工業氟利昂冷凍劑的大量使用都將使臭氧減少,從而破壞大氣臭氧層,這種自毀家園的行為已受到廣泛的重視。
另一方面,一種氣象戰的想法也由此產生,即用人工方法使臭氧層暫時產生一個空隙,讓太陽紫外輻射穿過空隙投射到敵方進行殺傷。
這種想法不幸被言中,20世紀80年代人們發現南極地區上空存在“臭氧洞”。
在南極大陸上,自70年代中期起每年春季(9~10月前后)高空大氣中的臭氧含量急劇減少,減少量甚至達臭氧正常含量的50%以上。
從空間分布看,形成一個類似于低谷的大洞,“臭氧洞”由此而得名。
人類不能自毀家園,所以世界各國行動起來,簽署了《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經過一系列努力和磋商,最終在1997年12月達成協議,通過了《京都議定書》,確定發達國家必須減排溫室氣體,到2010年要比1990年減少5.2%,這是人類保護地球環境的良好開端。
二、地面附近大氣中的臭氧來源是什么?
臭氧來源兩方面。
1、閃電,氧氣在閃電的作用下產生臭氧。
2、紫外線,央企在紫外線的作用下產生臭氧。 簡介; 臭氧(O?)又稱為超氧,是氧氣(O?)的同素異形體,在常溫下,它是一種有特殊臭味的淡藍色氣體。臭氧主要存在于距地球表面20~35公里的同溫層下部的臭氧層中。在常溫常壓下,穩定性較差,可自行分解為氧氣。臭氧具有青草的味道,吸入少量對人體有益,吸入過量對人體健康有一定危害(不可燃,純凈物)氧氣通過電擊可變為臭氧。
三、大氣中的臭氧主要吸收什么?
大氣臭氧層可以吸收太陽光中的紫外線,臭氧層是指大氣層的平流層中臭氧濃度相對較高的部分,其主要作用是吸收短波紫外線。大氣層的臭氧主要以紫外線打擊雙原子的氧氣,把它分為兩個原子,然后每個原子和沒有分裂的氧合并成臭氧。
臭氧分子不穩定,紫外線照射之后又分為氧氣分子和氧原子,形成一個繼續的過程臭氧氧氣循環,如此產生臭氧層。自然界中的臭氧層大多分布在離地20—50千米的高空。臭氧層中的臭氧主要是紫外線制造。
四、臭氧來源?
臭氧是一種無色而有特殊臭味的氣體。在近地層中,汽車尾氣、森林火災、火山爆發、自然閃電、人工放電以及核爆炸等,均會產生臭氧。但大氣中臭氧的主要來源還是太陽紫外線輻射的作用。
五、大氣臭氧濃度?
臭氧濃度是指單位體積內臭氧所占的含量。采用質量比單位mg/L,g/m3,采用體積比單位1%,5%等,衛生部門常使用ppm這個單位。以上這些單位常用于標注臭氧發生器出口濃度或大氣臭氧濃度。
臭氧濃度表示了臭氧制備設備產生臭氧的能力,是指單位體積內臭氧的重量之和,這個值越大,表示臭氧制備設備產生臭氧的速度越快。由于臭氧很不穩定,會自行分解,因此臭氧需要現制現用。
由于這個濃度值比較抽象,并且不同廠商標注這個參數時使用不同的單位。此外呼吸濃度過高或者長時間呼吸濃度較高的臭氧對人的身體有害,甚至造成中毒,因此臭氧濃度也不是越高越好。
六、大氣臭氧測量中ppd代表什么單位?
ppd是濃度單位。PPD=1ug/ml=50IU/ml。
PPb(part per billion),是一個無量綱量,在溶液中是用溶質質量占全部溶液質量的十億分比來表示的濃度,也稱十億分比濃度(1/10,十億分之一,10-9),經常用于濃度非常小的場合下。與之相似的還有ppm(part per million,百萬分之一),ppb=1/1000ppm。
七、大氣的熱量來源?
地球大氣的熱量最主要、最根本的來源是太陽輻射.但并不完全來自于大氣對太陽輻射的直接吸收.近地面大氣中的熱量主要是直接來自地面輻射,大氣直接吸收的太陽輻射很少.接受地面輻射能量的近地面大氣以各種形式向高層大氣傳遞熱量.
八、臭氧分布在大氣層中的什么位置?
如果沒有大氣的保護,地球早就被那些高速沖來的石塊、金屬塊砸出許多坑坑洼洼來了,地球就會像月球、火星表面那樣堆滿了粉塵和沙礫。
如果沒有大氣保護,地面上的生物還會被太陽輻射來的過多的紫外線所殺死。
紫外線的絕大部分為大氣中的臭氧所吸收,剩下的部分可以殺菌,但不傷人,對我們不僅無害,而且有益。
這些臭氧主要分布在15~50千米高空的大氣層中,這里被稱為臭氧層。地球的大氣中,還含有一些由氣體分子分解出來的帶電粒子。它們的出現,主要由于在紫外線的作用下,氣體分子產生了被稱為電離的分解過程。
在離地面60千米的高度以上、1000千米的高度以下的空間里聚集的帶電微粒較多,所以這個空間層次被稱為電離層。
電離層有擋住無線電波中的短波使它折回地面的作用,假使沒有它,這些無線電波就會逃到太空中去,我們便收聽不到電臺的短波廣播,也無法進行無線電通訊了。地球的大氣,是人類時刻不可缺少的。正是因為如此,人們在宇宙中航行時,要在飛船的密封艙中裝進足夠的空氣,或者注入適量的純氧,以保持艙中有一個使人能正常呼吸的環境。
宇航員登上月球或在太空中行走時,是靠密封的“宇宙服”得到人體所需要的氣壓和新鮮空氣的。
九、大氣中臭氧的重要作用是什么?
臭氧可以抵御陽光中的紫外線對人類皮膚的傷害。
十、大氣中的臭氧濃度一般是多少?
臭氧濃度是指單位體積內臭氧所占的含量。采用質量比單位mg/L,g/m3,采用體積比單位1%,5%等,衛生部門常使用ppm這個單位。以上這些單位常用于標注臭氧發生器出口濃度或大氣臭氧濃度。
臭氧濃度表示了臭氧制備設備產生臭氧的能力,是指單位體積內臭氧的重量之和,這個值越大,表示臭氧制備設備產生臭氧的速度越快。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