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熱力分層,大氣垂直方向自下而上分為哪幾層?
一、按熱力分層,大氣垂直方向自下而上分為哪幾層?
按大氣成分、溫度、密度等物理性質在垂直方向上的變化,大氣分為五層 自下而上依次是:對流層、平流層、中間層、暖層和散逸層。
1.對流層
對流層是緊貼地面的一層,它受地面的影響最大。因為地面附近的空氣受熱上升,而位于上面的冷空氣下沉,這樣就發生了對流運動,所以把這層叫做對流層。
2.平流層
在對流層的頂部,直到高于海平面17~55公里的這一層,氣流運動相當平衡,而且主要以水平運動為主,故稱為平流層。
3.中間層
平流層之上,到高于海平面55~85公里高空的一層為中間層。
4.暖層
從80~500公里的高空,稱為暖(熱)層,又叫電離層。5.散逸層
暖層頂以上的大氣統稱為散逸層,又叫外層。這一層的某些分子可以逸出。
二、中緯度平流層的溫度?
二十世紀初,由于探測技術的進展,人們發現了平流層。1901年,法國科學家泰斯朗·德·博爾用氣球攜帶自記氣象儀探測高空大氣,觀測記錄表明,在約11公里處,溫度約為-55℃,在此以上大氣層里氣溫近于不變,后來泰斯朗·德·博爾提出了大氣分對流層和平流層兩層的概念。
平流層大氣物理學主要研究平流層和中層大氣的結構,如大氣成分的分布、溫度和風等要素隨高度分布的規律,以及這些要素隨緯度和季節的變化;太陽紫外輻射在平流層和中層大氣中的傳輸、吸收和光化反應等過程;
能量平衡,包括高低層大氣環流間的相互影響和擾動的傳輸過程等。平流層是在對流層之上、中層之下的大氣層,其范圍從對流層頂向上直至離地面約五十公里的平流層大氣物理學高度。在這一層里,大氣的鉛直對流不強,多為大尺度平流運動;
大氣中只有少量的水汽,但包含了大氣臭氧層中臭氧的主要部分,水汽和臭氧在輻射平衡中起著作用;大氣中塵埃的含量很小,大氣透明度很高。
三、地球大氣層分為幾層?每層叫什么?高度多少?
氣象科學上根據大氣在不同高度上的物理性質和化學組成,一般把大氣層分為五層,對流層、平流層、中層、暖層和逸散層。
①對流層
從地表到8至15公里高度范圍內稱為對流層。對流層的厚度隨地區和季節不同而有所不同,在赤道附近約為15公里,在高緯度和中緯度地區為8~12公里,對一定地區而言暖季大于冷季。對流層集中了整個大氣3/4的質量。
對流層的氣溫隨高度增加而降低,高度每增加100米,氣溫下降0.65℃,低緯度地區對流層頂的氣溫約-83℃,高緯度地區對流層頂的氣溫約-53℃。由于近地層的空氣接受地面的熱輻射后溫度升高與高空冷空氣發生垂直方向的對流,構成了對流層空氣的強烈對流運動,云、降水等天氣現象都在這一層里發生。對流層是對人類生產、生活影響最大的一個層次,大氣污染現象也主要發生在這一層里,特別在靠近地面的1~2公里范圍內。
②平流層
從對流層頂至55公里高度范圍內稱為平流層。對地球生命至關重要的臭氧層就包括在平流層內,臭氧量從對流層頂開始增加,至22~25公里處達到極大值,然后減少,到平流層頂就微乎其微了。
平流層的溫度先是隨高度增加不改變,或變化很小,到30~35公里高度均保持在-55℃左右,再向上溫度則隨高度而增加,到平流層頂溫度升至-3℃以上。平流層溫度的升高主要是由于臭氧層的臭氧吸收來自太陽的紫外線,同時以熱的形式釋放出大量的能量。由于平流層內垂直對流運動很小,多為平流運動,沒有對流層中那種云、雨等天氣現象,塵埃也很少,大氣透明度好,因此是現代超音速飛機飛行的理想場所。
③中層
平流層頂至85公里范圍內稱為中層,也稱中間層。由于中層內沒有臭氧這一類可直接吸收太陽輻射能量的組分,因此溫度隨高度增加而迅速降低,中間層頂部溫度可低于-83℃,這種溫度下高上低的特點,使得中層的空氣再次出現強烈的垂直對流運動;
④暖層
中層頂至800公里范圍內稱為暖層,也稱電離層。這一層空氣密度很小,氣體在宇宙射線作用下處于電離狀態。由于電離后的氧能強烈地吸收太陽的短波輻射,使空氣迅速升溫,氣溫分布是隨高度增加而增加,其頂部可達480℃至1230℃。電離層能將電磁波反射回地球,對全球的無線電通訊具有重大意義。
⑤逸散層
暖層頂以上的大氣統稱為逸散層,也稱外層。該層大氣極為稀薄,氣溫高,分子運動速度快,有的高速運動的粒子能克服地球引力的作用而逃逸到太空中去,所以稱為逸散層。
四、啥叫做平流層?
平流層(stratosphere),亦稱同溫層,是地球大氣層里上熱下冷的一層,此層被分成不同的溫度層,當中高溫層置于頂部,而低溫層置于低部。它與位于其下貼近地表的對流層剛好相反,對流層是上冷下熱的。
五、什么使平流層大氣做平流運動?
平流運動是空氣水平方向的運動。
平流層(英語:Stratosphere),亦稱同溫層,位于對流層的上方和中間層的下方。其下界在中緯度地區位于距離地表10km處,在極地則在8km左右,其上界則約在離地50km的高度。
平流層的溫度上熱下冷,隨著高度的增加,平流層的氣溫在起初基本不變,然后迅速上升。在平流層里大氣主要以水平方向流動,垂直方向上的運動較弱,因此氣流平穩,基本沒有上下對流。
平流運動的強弱,決定于三個因子
①該要素(溫度、濕度或渦度等)水平分布梯度的大小。梯度越大,平流越強。
②風速的大小。風速越大,平流越強。
③風向與該要素等值線交角的情況。交角越趨正交,平流越強;當風向與等值線正交時,平流最強。平流的強弱,可進行定量計算。
實際上,引起大氣物理屬性改變的除空氣的平流過程外,還有輻射增溫或輻射冷卻、水汽蒸發或凝結等許多過程。但在很多情況下,平流過程是引起局地大氣物理屬性改變的主要因素。例如中國的寒潮爆發,就是由西伯利亞強冷空氣向中國平流所引起的劇烈降溫現象。
六、物理學家將大氣分為哪些層呢?物理學家將大氣?
將大氣分為5層:對流層(海平面至10千米)、平流層(10~40千米)、中間層(40~80千米)、熱成層(電離層,80~370千米)和外大氣層(電離層,370千米以上)。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