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氣上界的劃分方法及高度?
一、大氣上界的劃分方法及高度?
大氣的垂直分布
1.大氣垂直分布的依據:
人們依據溫度、密度和大氣運動狀況,將大氣自下而上依次劃分為對流層、平流層和高層大氣。
2.各層大氣的特點:大氣層上界:2000-3000Km
對流層:1氣溫隨高度增加而遞減;2對流運動顯著;3天氣現象復雜多變。
平流層:1氣溫隨高度增加而上升;2氣流以平流運動為主;3有利于高空飛行。
高層大氣:到2000--3000千米高空為大氣上界; 80-500千米的高空有若干電離層,大氣處于高度電離狀態,能反射無線電短波,對無線電通信有重要作用。
二、大氣分幾層?各層有什么特點?
答:主要層次劃分:根據溫度隨海拔高度的變化情況將大氣分為四層。 大氣層次 對流層 平流層 中間層 熱 層 各層次特點:
①對流層:0~18km;氣溫隨高度升高而降低;有強烈的空氣垂直對流; 對流層: ~ ;氣溫隨高度升高而降低;有強烈的空氣垂直對流; 空氣密度大(占大氣總質量的3/4和幾乎全部的水汽和固體雜質);天氣現 和幾乎全部的水汽和固體雜質); 空氣密度大(占大氣總質量的 和幾乎全部的水汽和固體雜質);天氣現 象復雜多變。 象復雜多變。
②平流層:18~50km;平流層下部 ~35km以下氣溫變化不大(同溫 平流層: ~ ;平流層下部30~ 以下氣溫變化不大 ),30~ 以上隨高度升高溫度增大(逆溫層 層), ~35km以上隨高度升高溫度增大 逆溫層 ;有一 以上隨高度升高溫度增大 逆溫層);有一20km厚的臭氧 厚的臭氧 可吸收太陽的紫外輻射,并且臭氧分解是放熱過程, 層,可吸收太陽的紫外輻射,并且臭氧分解是放熱過程,可導致平流層的 溫度升高;空氣稀薄,水氣、塵埃的含量極少、透明度好, 溫度升高;空氣稀薄,水氣、塵埃的含量極少、透明度好,很少出現天氣 現象,飛機在平流層低部飛行既平穩又安全;空氣的垂直對流運動很小, 現象,飛機在平流層低部飛行既平穩又安全;空氣的垂直對流運動很小, 只隨地球自轉產生平流運動,污染物進入平流層可遍布全球。 只隨地球自轉產生平流運動,污染物進入平流層可遍布全球。 ③中間層: 50~80km;空氣較稀薄;臭氧層消失;溫度隨海拔高度的增 中間層: ~ ;空氣較稀薄;臭氧層消失; 加而迅速降低;大氣的垂直對流強烈。 加而迅速降低;大氣的垂直對流強烈。 ④熱層:80~500km;在太陽紫外線照射下空氣處于高度電離狀態(電 熱層: ~ ;在太陽紫外線照射下空氣處于高度電離狀態( 離層),能反射無線電波,人類可利用它進行遠距離無線電通訊; ),能反射無線電波 離層),能反射無線電波,人類可利用它進行遠距離無線電通訊;大氣 溫度隨高度增加而升高;空氣更加稀薄, 溫度隨高度增加而升高;空氣更加稀薄,大氣質量僅占大氣總質量的 0.5%。 . %。 熱層以上的大氣層稱為逃逸層。 熱層以上的大氣層稱為逃逸層。這層空氣在太陽紫外線和宇宙射線 的作用與大氣溫度不同,大氣的壓力總是隨著海拔高度的增加而減小。 的作用與大氣溫度不同,大氣的壓力總是隨著海拔高度的增加而減小。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