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色波長越長會怎么樣?
一、顏色波長越長會怎么樣?
就是通常說的“赤橙黃綠青藍紫”。相同的能量,波長越長越不容易散射,傳播的也越遠。所以我們的大氣層可以阻擋很多紫外線和高頻宇宙射線。還有我們看到夕陽為什么是紅色,天空和大海為什么是藍色都主要是這個原因。
還有顏色有色溫,我們用"K"來表示。用在成像(膠圈和數(shù)碼相機)上,色溫越低越偏紅,色溫越高越藍。因此我們需要白平衡和膠圈型號來調(diào)節(jié).
二、光在大氣層的傳播與波長有何關(guān)系?
波長是指光在一個振動周期上傳播的距離,那么光的傳播距離與波長的比表示 光在此距離上傳播經(jīng)過的周期, 而一周期變化的相位為2π,因此 假定光的波長為bochang,光的傳播距離為x,2π*x/bochang表示在光的振動函數(shù)上變化的相位。
三、大氣層的變化會讓天空的顏色越變越淡嗎?
我們所看到的天空的顏色,實際上是大氣層散射的光線的顏色。如果天空是十分純凈的,沒有大氣和其它微粒的散射作用,那么,除了能看見太陽、月亮、星星以外,整個天空背景將是一片黑暗。 大氣對不同色光的散射作用并不是“機會均等”的,在相同的非均勻媒質(zhì)中,光的波長越短,散射就越強。波長較短的藍光和紫光要比波長較長的紅光和橙光的散射能力強10萬倍;另一方面,散射強度與媒質(zhì)中質(zhì)點的大小有關(guān),質(zhì)點越小,越有利于短波光線的散射,而不利于長波光線的散射。 在晴朗的天氣中,大氣比較純凈,大氣分子是極細小的質(zhì)點,有利于短波光線的散射,所以陽光中波長較短的藍光和紫光極易通過大氣散射開來,散布在整個天空背景上,由于人眼對紫光不太敏感,所以天空看起來就成了蔚藍色。 當天空中有云時,云中的水滴是較大的質(zhì)點,可以引起各種色光的散射,相互混合的結(jié)果,看上去就如片片白絮。 在大雨來臨之前,云中的水滴又大又密,透明度很低,散射出來的光線很少,因此天空看上去就是灰蒙蒙或黑沉沉的。
四、紅橙黃綠藍靛紫的波長是怎么排列的?
紅橙黃綠青藍紫波長順序為:紅、橙、黃、綠、青、藍、紫。波長為380—780nm的電磁波為可見光。其中紅光波長最長,紫光波長最短,其它各色光的波長則依次介于其間。波長長于紅光的(>0.76微米)有紅外線有無線電波;波長短于紫色光。
擴展資料:
可見光的波長范圍在770~350納米之間。波長不同的電磁波,引起人眼的顏色感覺不同。
770~622nm,感覺為紅色;622~597nm,橙色;597~577nm,黃色;577~492nm,綠色;492~480 ,青色;480~455nm,藍靛色;455~350nm,紫色。
光波是由原子內(nèi)部運動的電子產(chǎn)生的,各種物質(zhì)的原子內(nèi)部電子的運動情況不同,所以它們發(fā)射的光波也不同,研究不同物質(zhì)的發(fā)光和吸收光的情況,有重要的理論和實際意義,已成為一門專門的學科——光譜學,分子的紅外吸收光譜一般是研究分子的振動光譜與轉(zhuǎn)動光譜的,其中分子振動光譜一直是主要的研究課題。
本網(wǎng)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quán)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lián)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quán)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