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兩句古詩大氣好聽的?
一、求兩句古詩大氣好聽的?
1、《江雪》
唐·柳宗元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2、《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時節(jié),當(dāng)春乃發(fā)生。
隨風(fēng)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3、《送別》
唐·王維
山中相送罷,日暮掩柴扉。
春草年年綠,王孫歸不歸。
4、《登鸛雀樓》
唐·王之渙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5、《靜夜思》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
6、《尋隱者不遇》
唐·賈島
松下問童子,言師采藥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處。
7、《江上漁者》
宋·范仲淹
江上往來人,但愛鱸魚美。
君看一葉舟,出沒風(fēng)波里。
8、《夏日絕句》
宋·李清照
生當(dāng)作人杰,死亦為鬼雄。
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二、優(yōu)雅大氣的詩句?
以下是一些優(yōu)雅大氣的詩句,它們或描繪自然風(fēng)光,或抒發(fā)豪情壯志,或表達深邃思考:
山舞銀蛇,原馳蠟象,欲與天公試比高。——毛澤東《沁園春·雪》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蹙S《山居秋暝》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蹙S《使至塞上》
會當(dāng)凌絕頂,一覽眾山小?!鸥Α锻馈?/p>
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杜甫《旅夜書懷》
千里江山圖,萬井笙歌發(fā)?!翖壖病端堃鳌さ墙蒂p心亭》
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醪端投派俑问裰荨?/p>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fù)來?!畎住秾⑦M酒》
長風(fēng)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李白《行路難》
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岳飛《滿江紅》
這些詩句都具有大氣磅礴、意境深遠的特點,讓人感受到自然之美和人生之豪情。
三、高端大氣華麗的古詩詞有哪些?
謝邀
歷來訴說大氣的詩詞,一定離不開春江花月夜。
初唐時期誕生了一位名叫張若虛的詩人,他帶來了孤篇蓋全唐的《春江花月夜》。這首詩里有著另一種冠絕天下的天問?!敖虾稳顺跻娫拢潞文瓿跽杖?”這兩句詩看似簡單,但其背后卻需要天時、地利、人和。
天時,即初唐的背景。眾所周知,唐朝是中國歷史上最為璀璨的一頁。貞觀之治、開元盛世,將中國帶上巔峰狀態(tài)。而初唐和盛唐間又有著區(qū)別,初唐是一種蓄勢待發(fā)的狀態(tài),一切都在為盛世做準(zhǔn)備。但盛唐在光鮮亮麗的外表后,卻能嗅得一種奢靡的氣息。在白居易的《長恨歌》中,我們就能清楚地感知這一點。所謂物極必反,盛唐,就如《紅樓夢》中的賈府一樣,在繁榮中沒落。而張若虛所處的初唐為他營造的是一個廣闊,充滿了生機與力量的時代環(huán)境。大唐中的“大”即是一種胸有萬物,心懷天下的氣象。這種大環(huán)境下的人,更容易有大格局,大視野。張若虛能在江畔追溯發(fā)問人類的起源、宇宙的開始,就一定能隱約感知到一個偉大的時代即將開始。
所謂地利,就是“春”“江”“花”“月”“夜”,關(guān)于這五個字怎樣斷句的問題,我更傾向于將它分為五個意象——張若虛在一個春天的夜晚來到江畔,看江水繞芳甸,看明月照鮮花。開頭兩句“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一下子就將人帶入一個氣勢宏偉,流光溢彩的畫面中去。這樣美妙絕倫的意境最能催生一個人的哲思。但光有這些還不夠,真正深遠地禪境,需要一個空明的環(huán)境,因此就像蔣勛先生所說,此時此地,這些景色又開始在張若虛的眼里做起了減法?!翱绽锪魉挥X飛,汀上白沙看不見?!痹律绨姿?,所以即使在空中流動,也似乎是靜止的。這是哲思誕生的準(zhǔn)備——靜?!敖煲簧珶o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彼煲簧?,沒有些微灰塵。圓月高懸,淡若煙雪,這是哲思誕生的前調(diào)——空。接下來兩句,對天發(fā)問,一切都水到渠成。江邊上什么人最初看見月亮,江上的月亮哪一年開始照耀著人?王逸在《楚辭章句》中評屈原的《天問》說,“何不言‘問天’?天尊不可問,故曰‘天問’。”不管是屈原還是張若虛,他們所問出的問題都是無法探解的謎,可也正因為如此,“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這兩句才能振聾發(fā)聵,有一種亙古的大宇宙意識。
人和,就是張若需本人的才氣和胸懷,“大家”歷史上從不缺少,而能以孤篇成大家的,實在鳳毛麟角。或許他的作品,只是未被人關(guān)注,未必比其他人少。但其作品中,表現(xiàn)的心境和胸懷,力壓眾人卻是無可爭辯的。作品角度能上升到宇宙洪荒的真的不多,而能將追問推向深刻和極致的少之又少。廣為流傳的蘇子《水調(diào)歌頭》中有一句,“明月幾時有”看似問的超然物外,但后一句,“把酒問青天”雖也是問天,但從瀟灑輕松的蘇子口中問出,就缺少了厚重的力道。而《詩經(jīng)》《黍離》里,重復(fù)三遍問天,“悠悠蒼天,此何人哉?”余黨緒先生在思辨讀本里評價,“這一問,問的是蒼天,但歸根到底,問的是自己?!焙貌蝗菀子辛怂伎忌南敕ǎ瑓s終究問的是自己是誰,與張若虛相比,胸懷格局難免相形見絀。為何?因為張若虛問的,是人類是何時出現(xiàn)在江畔,是朗月何時散發(fā)出光芒,一種回溯人類乃至宇宙歷史的厚重感撲面而來,直入心扉。
這樣有力的天問拋出后,一般人很難收尾,因為往后的每一句都可能成為畫蛇添足,張若虛卻很淡定,他馬上筆鋒一轉(zhuǎn),歸于平凡和實際。聞一多先生說他無憂愁也好,李澤厚先生說他有憂愁也罷,都無關(guān)緊要了。張若虛自己也是一笑置之?!叭松鸁o窮已,江月年年望相似。”太復(fù)雜的他不知道,但人類和江月的存在都是綿延長久的。太廣闊的思考容易產(chǎn)生孤獨感,自然而然地,由月生情思。
如此一來,這一極具價值和內(nèi)涵的天問,就自然地被含在全文里。《春江花月夜》驚艷的地方太多,而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飲,全詩最令我嘆服的就是這一句“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四、離別的古詩大氣?
渭城朝雨浥清塵,客舍清清柳色新。勸君更進一杯酒,西出陽關(guān)無故人。
五、女人格局大氣有深度的古詩?
以下是幾首描寫女性大氣、有深度的古詩:
1.《臥春》唐代:女兒志在青云間,決意棄家親千里。非關(guān)功名仕女節(jié),更有君王賜嬋娟。
2.《登高》唐代:麗人行,舞衣紛,紅粉淺施,素手珠纖。腳步長,離情遠,袖拂云鬟、欄干寒靈。
3.《釵頭鳳·世情薄》唐代:人情復(fù)薄世情寡,普天同慶誰與共?君看六國非戰(zhàn)士,千家九陌猶歌舞。
4.《卜算子·我住長江頭》唐代:日日思君不見君,共語花前月下閑。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
這些古詩表現(xiàn)了女性的內(nèi)在深度,她們追求成功、她們有著自己的追求并且展現(xiàn)了自己的美麗。這些女性的大氣、深度、獨立性格都是值得我們學(xué)習(xí)和欣賞的。
六、比較恢宏大氣的詞牌名?
1.《浪淘沙》,代表作:辛棄疾《浪淘沙·山寺夜半聞鐘》。
2.《臨江仙》,代表作:楊慎《臨江仙·滾滾長江東逝水》。
3.《定風(fēng)波》,代表作:蘇軾《定風(fēng)波·莫聽穿林打葉聲》。
4.《滿江紅》,代表作:岳飛《滿江紅·怒發(fā)沖冠》。
5.《水龍吟》,代表作:辛棄疾《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
6.《破陣子》,代表作:辛棄疾《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
本網(wǎng)站文章僅供交流學(xué)習(xí) ,不作為商用, 版權(quán)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lián)系,若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quán)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