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風險等級劃分?
一、環境風險等級劃分?
根據項目生產中涉及到的物質的毒性、易燃易爆物質的臨界量,按導則要求確定評價等級。
根據《建設項目環境風險評價技術導則》(HJ/T 169-2004)和《重大危險源辨識》(GB18218-2000)中的有關規定,依照《導則》附錄A.1,確定風險評價等級。?
(1)對照《導則》表3(易燃物質)和表4(爆炸物質),日鋼生產過程回收的煤氣對人體有害,而且屬于易燃物質,屬于重大風險源;?
(2)日鋼位于日照日照市嵐山區的臨港工業區,廠區周圍是農田和灘涂,距居民住宅的最小距離800m(韓家莊),不屬于環境敏感地區;?
(3)《建設項目環境風險評價技術導則》適用于《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名錄》中的化學原料及化學品制造、石油和天然氣開采與煉制、信息化學品制造、化學纖維制造、有色金屬冶煉加工、采掘業、建材等新建、改建、擴建和技術改造項目。
二、化工園區安全風險排查治理導則?
是必要的。因為化工園區是一個高危的區域,存在著各種潛在的安全風險,如火災、爆炸、泄漏等。為了保障園區內的人員和財產安全,必須制定出一套科學的安全風險排查治理導則。該導則應包括以下內容:首先,對園區內的安全風險進行全面排查,包括設備、工藝、環境等方面;其次,對排查出的安全風險進行分級評估,并制定相應的應急預案;最后,對園區內的人員進行安全教育和培訓,提高他們的安全意識和應急處理能力。此外,還應該與相關法律法規相銜接,確保園區內的安全管理符合國家的法律法規要求。只有這樣,才能有效地預防和控制化工園區內的安全風險,保障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
三、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編制導則是什么?
1 范圍
本導則規定了突發環境污染事故應急預案編制的基本要求,使一個單位能夠根據法律、法規和它應遵守的其他要求,以及關于重大環境風險分析的信息,規定響應措施,并對實際發生的環境風險事故和緊急情況作出響應,以預防和減少伴隨的環境影響。所制定的應急預案應明確生產經營單位的實際邊界、現場區域生產活動領域和所覆蓋的時期,應考慮鄰近單位周邊設施(如工廠、道路、鐵路等)可能發生的事故和緊急情況帶來環境風險的防范和響應措施。
本導則適用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向環境排放污染物和可能因爆炸、井噴、火災、泄漏等造成對環境(或健康)影響的生產經營單位。
國家和省主管部門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
2 規范性引用文件
《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22號);
《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32號);
《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66號);
《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58號);
《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70號);
《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83號);
《關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責任追究的規定》(國務院令第302號);
《使用有毒物品作業場所勞動保護條例》(國務院令第352號);
《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條例》(國務院令第344號);
《國家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
《國家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
四、環評中的大氣防護距離是怎么設定的?
是根據根據《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HJ 2.2-2008)中推薦模式中的大氣環境防護距離模式計算,具體的請參照該導則。
根據《制定地方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的技術方法(GB/T13201-91)》,當無組織排放的有害氣體發散到大氣中,高度在人群呼吸高度左右時,其濃度如超過《環境空氣質量標準(GB3095-1996)》與《工業企業設計衛生標準(TJ36-79)》規定的居住區容許濃度限值,則無組織排放源所在的生產單元(生產區、車間或工段)與居住區之間應設置衛生防護距離。
五、環境保護評價導則?
以下是我的回答,環境保護評價導則是一個重要的標準,用于評估建設項目和規劃對環境的影響,以確保在實施過程中充分考慮環境保護的需求。該導則主要涉及以下內容:規劃環境影響評價的基本內容,包括評價目的、范圍、方法等。現狀調查、分析與評價,了解項目或規劃實施前環境狀況,為后續影響評價提供基礎。環境目標和評價指標,確定具體的環保目標,以及對應的評價指標,以量化評估環境影響。規劃分析,對項目或規劃進行深入分析,識別潛在的環境風險和影響。環境影響識別,采用科學的方法,準確識別項目或規劃對環境的負面影響。環境影響分析與評價,根據導則要求,對識別出的影響進行量化和評估。擬定環境保護對策與減緩措施,提出針對性的解決方案,降低環境影響。通過這些內容和方法,環境保護評價導則能夠確保項目和規劃的實施過程中充分考慮環境保護的需求,從而推動可持續發展。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