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大氣污染防治是不是取消了?
一、京津冀大氣污染防治是不是取消了?
根據提供的信息,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大氣污染防治領導小組及其辦公室已經不再保留。這是由于根據《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和《黨中央、國務院議事協調機構優化調整方案》,經報黨中央、國務院批準,對生態環境部的職責、機構、編制進行了調整。其中,不再保留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大氣污染防治領導小組及其辦公室,生態環境部大氣環境司不再加掛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大氣環境管理局牌子。
然而,這并不意味著京津冀大氣污染防治工作就此取消。相反,生態環境部將繼續負責相關工作,繼續推進大氣污染防治工作,改善空氣質量。只是機構設置和職責發生了調整,以更高效地推進大氣污染防治工作。
二、京津冀各地是如何治理環境的?
環境,污染,治理。這三個詞語成了今年兩會繞不開的關鍵詞。兩會上,來自京津冀的代表委員,不約而同聚焦環保,為推動大氣治理、提升首都環境治理能力、建設京津冀環保聯動機制建言獻策。
防治聯動機制逐步完善
第十二屆全國人大第三次會議的開幕式上,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給出了這樣一組數字來闡釋2015年的環保目標:
今年,二氧化碳排放強度要降低3.1%以上,化學需氧量、氨氮排放都要減少2%左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要分別減少3%左右和5%左右。在重點區域內重點城市全面供應國五標準車用汽柴油。2005年底前注冊運營的黃標車要全部淘汰。擴大碳排放權交易試點。實施從水源地到水龍頭全過程監管。推行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
首都北京應如何做?全國政協委員、農工黨河北省委主委段惠軍在對本報記者介紹農工黨中央相關的提案時表示,“京津冀區域大氣污染防治聯動的機制逐步在完善,但是其中存在的幾個關鍵問題仍然需要認清。首先天津、河北和北京的污染程度不同,津冀兩地不僅排放總量高于北京,而且萬元GDP排放強度也高出北京很多倍,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北京執行的排放標準基本嚴于國家特別排放限值,而一系列國家特別排放限值中只有少數明確要求天津、河北的部分規定城市執行,多數尚未得到貫徹執行;第二是機動車排放物造成的污染嚴重,但是由于機動車具有所有者分散、移動使用的特性,其治污難度遠超過固定污染源;另外三地經濟發展的不平衡導致雖然河北的污染情況比北京、天津嚴重,卻難以依靠自身財政能力實現區域的同步治理?!?/p>
“而從減少機動車排污的方面看,建設一個高效節能、低排放的區域一體化綜合交通體系無疑是一個不錯的解決辦法。通過完善的區域鐵路網絡減少公路運輸,同時利用北京市現有機動車排放監控信息系統,擴大建立區域統一監管調度管理系統平臺,實現全面的協同管理?!倍位蒈姳硎尽?/p>
生態保護要補齊“短板”
北京的污染治理和環境保護,早已不是北京“自己的事”。
“問題的關鍵在于京津冀的生態環境需要調整相關的政策定位?!泵襁M中央在其提案《關于縮小落差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中指出,京津冀環保協同目標難以實現的問題的根源,一是兩大直轄市具有獨特行政資源,兼得國家扶持政策優勢,而河北作為承載區,服務多于合作;二是京津冀與長三角、珠三角相比,區域內市場配置資源的作用不足,以及三地享受國家不同產業政策而產生的較大落差,嚴重制約了生產要素的有效流通,三地發展不平衡加劇的趨勢一直未根本扭轉。如不盡早補齊短板,三地協同將受到掣肘,也將導致京津都市臃腫、生態惡化進一步加劇。
要補齊這些“短板”,對于京津冀三地來說,產業調整、生態保護資金壓力都不小。段惠軍表示,可以通過由中央和京津冀三地設立京津冀協同發展生態環境保護基金的方式,支持京津冀地區特別是河北,化解過剩產能,治理環境污染,加快推進生態建設。
“建議資金規模可設定為300億元左右,由財政部、環保部、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大型捐贈機構和其他利益相關方代表組成,統籌資金的管理和使用,并接受審計部門監管和社會公眾監督?!倍位蒈姳硎?,資金來源包括:一是由中央財政撥款;二是按照共同又有區別的原則,由京津冀協商按一定比例出資;三是由社會投入和社會捐贈;四是在京津冀設立專門的生態環保附加費,如電力、燃油附加費等。
段惠軍舉例稱,“如2012年京津冀汽柴油消費量約為300億升,每升設1角錢燃油環保附加費,每年可收入30億元;2013年京津冀用電量約4800億千瓦時,每千瓦時設1分錢電力環保附加費,每年可收入48億元?!?/p>
“關鍵在于科學制定補償標準,推動京津冀率先建立地區間橫向林業生態補償機制,統籌京津冀林業建設,實現生態無梯度對接?!比珖f委員、河北省林業廳副廳長沈瑾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指出,林業生態建設是提升區域生態承載力、涵養水源、改善氣候的關鍵所在,可以在北京周邊的保定、廊坊、滄州、唐山等地營造規模片林,打造集中連片的城市森林帶;同時支持和推進淶水野三坡、興隆霧靈山、赤城大海陀等環首都國家公園建設,提升京津冀生態體系系統功能。
政策落地不能各自為政
“我們講環保執法,可是到一線調研的時候你會發現,很多一線環境執法人員竟不會填寫環保罰單,如此一來,環保從何談起?”3月6日,全國人大代表、河北省環保廳廳長陳國鷹接受采訪時表示,京津冀治理污染,不能各自為政,需要重點加強基層環保執法隊伍的建設,通過產業轉移來實現環境質量的脫胎換骨。
三、京津冀壓煤減排措施?
京津冀地區是中國著名的煤炭消費區,為了減少大氣污染和改善空氣質量,政府和相關部門已經采取了多項壓煤減排措施。以下是其中一些措施:1. 煤炭消費限制:政府限制了京津冀地區煤炭消費總量,并采取了配額制度,對煤炭消費進行嚴格管理。2. 煤炭結構調整:鼓勵高效清潔能源替代傳統煤炭,推動煤炭結構向清潔能源轉型,包括天然氣、液化石油氣、風電和太陽能等。3. 優化煤炭燃燒:通過提高燃燒效率、改善鍋爐技術、減少污染物排放等措施,降低煤炭燃燒過程中的排放。4. 關停淘汰高污染排放企業:對高污染排放的煤礦、鋼鐵、水泥等行業進行嚴格監管,對不符合環保標準的企業進行關停淘汰。5. 推廣清潔能源供暖:鼓勵居民和企業采用清潔能源供暖方式,例如地源熱泵、空氣源熱泵、中央空調、太陽能熱水器等。6. 加強監管和執法:加大對煤礦、鍋爐等煤炭消費環節的監管力度,加強執法行動,對違規企業和個人進行處罰。7. 加大污染治理和環境監測力度:加大對大氣污染治理和排放監測的力度,加強環境監測和數據公布,及時采取措施應對污染情況。總的來說,京津冀地區在壓煤減排方面采取了多種措施,包括限制煤炭消費、煤炭結構調整、優化燃燒技術、關停淘汰高污染排放企業等,旨在減少煤炭燃燒帶來的大氣污染。
四、不再保留京津冀大氣污染什么意思?
不再保留京津冀大氣污染聯防聯控機制,意味著京津冀區域大氣污染防治協作機制將不再發揮作用。
京津冀協同發展領導小組辦公室印發《京津冀協同發展“十四五”實施方案》,明確提出,將“加強區域協同治理,持續改善區域生態環境質量”作為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的一項重要任務,提出要加快建立區域環境治理聯動機制,加強區域環境治理能力建設,推進區域環境治理協同合作。
京津冀協同發展是重大國家戰略,區域大氣污染防治工作是其中的重要一環。隨著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的深入推進,三地大氣污染防治協作機制也日益完善。
隨著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進入“深水區”,區域大氣污染防治也面臨新的挑戰。一方面,大氣污染排放總量仍然較大,環境質量改善成效還不穩固;另一方面,隨著工業生產、交通運輸等排放量增加,區域環境質量改善壓力增大。
所以,需要加強區域環境治理能力建設,提升區域環境治理能力,為京津冀協同發展提供堅實保障。
要繼續加強區域大氣污染防治工作,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向更高水平邁進。
五、京津冀供暖怎么治霾?
京津冀地區治霾需要綜合施策。首先,加強環保法律法規的執行力度,嚴厲打擊露天燃燒、工業污染等違法行為。
其次,推進能源結構調整,減少煤炭消耗,提倡清潔能源使用,加快發展可再生能源。同時,加強工業和機動車源頭治理,推廣高效排放控制技術。此外,加大大氣污染治理的投入,提高監測和預警能力,加強跨區域合作,共同應對霧霾問題。最后,加強公眾環保意識,倡導綠色生活方式,共同努力改善空氣質量。
六、京津冀大氣污染治理效果明顯改善原因?
1、推進完善區域協作機制
京津冀協同發展是重大國家戰略,生態環境保護是三大率先突破的重點領域之一?!笆濉逼陂g,北京市積極推動三地在協作機制、統一立法、統一標準、聯合執法等多方面深入合作、不斷突破,協同治理成效明顯,京津冀三地空氣質量實現大幅明顯改善。
2、加強大氣污染聯防聯控
在生態環境部統一部署下,三地搭建區域空氣重污染預警會商平臺,定期開展預警會商,聯合應對空氣重污染。
3、扎實推進區域協同治理
一是深化區域大氣污染聯防聯控。完善空氣重污染聯合預報預警機制,加強重污染天氣應急聯動,共同做好空氣重污染應對。
二是推進重點流域聯保聯治。完善區域水污染防治聯動機制,針對重點流域持續開展水質聯合監測,深入推動流域共治。
三是加強環境執法合作。進一步鞏固京津冀三地交界地區生態環境部門執法聯動機制,以大氣和水污染防治為重點,合力做好交界地區環境治理和生態管控。
四是進一步加強交流合作。持續加強科學研究,充分交流工作經驗,進一步實現區域生態環境治理先進技術、管理經驗等信息共享。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