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氧監測原理? 大氣臭氧濃度?
一、臭氧監測原理?
臭氧監測的原理是基于臭氧的化學反應特性,常用的監測方法是紫外線吸收法和電化學法。
1. 紫外線吸收法
紫外線吸收法是通過向樣品中輻射一定波長的紫外線,使得樣品中的臭氧分子吸收該波長紫外線的能量,臭氧分子吸收紫外線時,會發生分解反應,產生O2和O自由基,基于臭氧與O2分子的摩爾吸光系數不同,可以測量樣品吸收的紫外線強度,從而計算出樣品中的臭氧濃度。
2. 電化學法
電化學法是利用電化學電池中臭氧氧化反應的電流大小來測量臭氧濃度的,將工作電極(陽極)置于含臭氧的空氣中(電解質溶液中的陽極),臭氧分子在電極上氧化成O自由基,O自由基進一步反應生成O2,反應的同時伴隨著電流的產生,電化學法可以測出臭氧數量與電流產生大小之間的關系,進而測量樣品中臭氧濃度。
以上兩種方法都需要使用專業臭氧監測儀器進行操作,用于監測室內和室外空氣中臭氧含量,以確保環境和人員的安全。
二、大氣臭氧濃度?
臭氧濃度是指單位體積內臭氧所占的含量。采用質量比單位mg/L,g/m3,采用體積比單位1%,5%等,衛生部門常使用ppm這個單位。以上這些單位常用于標注臭氧發生器出口濃度或大氣臭氧濃度。
臭氧濃度表示了臭氧制備設備產生臭氧的能力,是指單位體積內臭氧的重量之和,這個值越大,表示臭氧制備設備產生臭氧的速度越快。由于臭氧很不穩定,會自行分解,因此臭氧需要現制現用。
由于這個濃度值比較抽象,并且不同廠商標注這個參數時使用不同的單位。此外呼吸濃度過高或者長時間呼吸濃度較高的臭氧對人的身體有害,甚至造成中毒,因此臭氧濃度也不是越高越好。
三、大氣中臭氧的來源?
臭氧是一種無色而有特殊臭味的氣體。在近地層中,汽車尾氣、森林火災、火山爆發、自然閃電、人工放電以及核爆炸等,均會產生臭氧。
但大氣中臭氧的主要來源還是太陽紫外線輻射的作用。
在高層大氣中,氧分子經太陽紫外線輻射的作用而離解為氧原子,這種氧原子在第三種分子的介入下與氧分子碰撞而結合成臭氧分子。
由于太陽紫外輻射離地面越高處越強,大氣密度離地面越高處越小,因此,就形成了20~25公里高度上的臭氧含量出現極大值,這就是臭氧層。一般臭氧層的界限可取為15~50公里高度。臭氧在大氣中的含量很少。
形象些說,如果把單位面積上的大氣柱變換到約8000米的高度,那么臭氧層則僅占3毫米厚。盡管臭氧層如此薄,但它的作用卻不容忽視。
臭氧能夠強烈吸收太陽紫外輻射,使得波長短于0.3微米的紫外輻射幾乎不能到達地面。
這種太陽紫外輻射對生物有很大的影響,它的數量過多,會危害人和動物的生命,妨礙植物生長,所以,如果大氣中一旦失去了臭氧層,則一切生物都將被太陽紫外輻射所傷害。
如前所述,近年來超音速飛機的頻繁飛行、農業肥料和工業氟利昂冷凍劑的大量使用都將使臭氧減少,從而破壞大氣臭氧層,這種自毀家園的行為已受到廣泛的重視。
另一方面,一種氣象戰的想法也由此產生,即用人工方法使臭氧層暫時產生一個空隙,讓太陽紫外輻射穿過空隙投射到敵方進行殺傷。
這種想法不幸被言中,20世紀80年代人們發現南極地區上空存在“臭氧洞”。
在南極大陸上,自70年代中期起每年春季(9~10月前后)高空大氣中的臭氧含量急劇減少,減少量甚至達臭氧正常含量的50%以上。
從空間分布看,形成一個類似于低谷的大洞,“臭氧洞”由此而得名。
人類不能自毀家園,所以世界各國行動起來,簽署了《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經過一系列努力和磋商,最終在1997年12月達成協議,通過了《京都議定書》,確定發達國家必須減排溫室氣體,到2010年要比1990年減少5.2%,這是人類保護地球環境的良好開端。
四、什么破壞大氣臭氧層?
制冷劑氟利昂會破壞大氣臭氧層。
五、大氣臭氧含量高怎么回事?
污染成因的角度來看,第一,臭氧前體物是氮氧化物和VOCs,我們國家現在這兩種污染物的排放量還是居高不下。VOCs排放源多,治理基礎薄弱。第二,極端的天氣條件有利于臭氧生成。從2013年一直到2019年的7年間,有5個最暖年份。第三,全球臭氧背景值不斷提升。全球臭氧平均每年上升一微克。歐洲、美國、日本等北半球國家臭氧濃度近幾年也呈增長的趨勢
六、大氣中的臭氧主要吸收什么?
臭氧層主要吸收短波紫外線。
臭氧是淺藍色的氣體,正如它的名字一樣,是腥臭味的,聞起來讓人很難接受, 一開始人們覺得臭氧除了臭之外并沒有什么作用,后來經過科學家的研究,驚奇的發現臭氧其實是人類必不可少的氣體,正是因為有了臭氧層的存在,地球才免受短波紫外線的輻射,地球上的生物才可以健康的繁衍生息。
太空中有大量的短波紫外線會輻射向地球,如果沒有臭氧層的保護,短波紫外線就會到達地球,地球表面的生物都將無法生存,人類就不能安全的在地球上生存和繁殖, 沒有臭氧,就沒有今天的美麗家園。
研究發現,隨著臭氧濃度的降低,會大大減弱臭氧層對地球的保護能力,導致地面的短波紫外線的增多,這將給人類帶來嚴重的后果。自進入工業時代以來,生態環境遭到嚴重破壞,各種化學物質和污染物的排放破壞了生態平衡,空氣中的二氧化碳不斷增加,加重了溫室效應。
七、臭氧保護大氣層的原理?
臭氧主要分布在平流層中,全球臭氧層的減薄將會影響人類健康、地球生態平衡、近地面大氣環境等。臭氧每減少1%,皮膚癌發病率將增加2%~4%,白內障患者將增加0.3%~0.6%。強烈的紫外線使植物受到損害,使浮游生物、魚苗、蝦、蟹幼體和貝類大量死亡,甚至造成某些生物滅絕,進而影響全球生態平衡。臭氧層減薄使到達地面的紫外線增強,增強的紫外線使城市中汽車尾氣的氮氧化物分解,在近地面形成以臭氧為主要成分的光化學煙霧。此外,臭氧本身也是一種溫室氣體,其濃度及在大氣中的分布的變化也會對地球大氣溫室效應發生影響。在接近地面的對流層中,臭氧含量并不多,但是在近地面,臭氧是一種對生態系統有害的污染物。可以說,在高空的平流層中,臭氧是“好”的;而在近地面,臭氧是“壞”的。
八、環境大氣監測計算題?
已知某采樣點的溫度為25℃,大氣壓力為100kPa。現用溶液吸收法采樣測定SO2的日平均濃度,每隔3h采樣一次,共采集8次,每次采30min,采樣流量0.5L/min。
將8次氣樣的吸收液定容至50.00mL,取10.00 mL用分光光度法測知含SO23.5ug,求該采樣點大氣在標準狀態下SO2的日平均濃度(以mg/m 3 和μL/L表示)。
九、大氣在線監測怎么校準?
不同的監測項目有不同的校準方法。像二氧化硫,氮氧化物,臭氧等氣態因子采取標準氣體校準。pm10,pm2.5固體因子用標準色卡或者標準砝碼進行校準。
十、大氣自動監測項目分別是?
大氣自動監測項目主要是二氧化硫,氮氧化物,P M10,噪聲。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