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氣中的化學現象? 太陽風擾動大氣層產生什么現象?
一、大氣中的化學現象?
大氣中本來沒有或極少存在的如甲烷、一氧化二氮等氣體,由于人類活動的影響,近年來它們的含量也迅速增加。這些有溫室效應的氣體含量的變化對大氣溫度有重要影響。
地球大氣的密度、溫度、壓力、組分和電磁特性等都隨高度而變化,具有多層次的結構特征。
對流層化學主要包括碳氧化物、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碳氫化物和氣溶膠的源、匯和循環,污染物之間的化學反應和對流層空氣污染形成的化學機制。
二、太陽風擾動大氣層產生什么現象?
1、當太陽風掠過地球時,會使電磁場發生變化,引起地磁暴、電離層暴,并影響通訊,特別是短波通訊。
2、對地面的電力網、管道發送強大元電荷,影響輸電、輸油、輸氣管線系統的安全。
3、對運行的衛星產生影響,太陽爆發活動噴射的物質和能量到達近地空間后,可引起地球磁層、電離層、中高層大氣等地球空間環境強烈擾動,從而影響人類活動。
4、一次太陽風的輻射量,對一個人來說很容易達到多次的X線檢查量。還會引起人體免疫力的下降,很容易引起病變,也會使人情緒易波動。
5、會使氣溫增高,太陽爆發活動是太陽大氣中發生的持續時間短暫、規模巨大的能量釋放現象,主要通過增強的電磁輻射、高能帶電粒子流和等離子體云等三種形式釋放。
三、cme發生在太陽大氣的哪一層?
日冕物質拋射(CME)是從太陽的日冕層拋射出來的物質,通常可以使用日冕儀在白光下觀察到。拋射出來的物質主要是電子和質子組成的等離子體(此外還有少量的重元素,例如氦、氧和鐵),加上伴隨著的日冕磁場。
日冕物質拋射(CME)是從太陽的日冕層拋射出來的物質,通常可以使用日冕儀在白光下觀察到。拋射出來的物質主要是電子和質子組成的等離子體(此外還有少量的重元素,例如氦、氧和鐵),加上伴隨著的日冕磁場。
四、太陽風暴是什么?發生在太陽大氣的哪一層?
太陽黑子位于光球層。
光斑、臨邊昏暗、米粒組織等現象也發生于光球層。
暗條、日珥、譜斑(太陽耀斑)位于色球層。
太陽風是在日冕層形成并發射出去的。
黑子出現在太陽光球層,耀斑和日珥出現在太陽色球層,太陽風從太陽核反應區內刮出,遍布內、外太陽系。太陽的自轉攪動磁場,導致太陽表面溫度不均,形成太陽黑子,太陽黑子中伸出由磁力線構成的日珥,日珥的相互撞擊形成耀斑,拋出帶電粒子。太陽風從太陽冕洞中刮出。
擴展資料:
黑子的形成和消失要經歷幾天到幾個星期不等。當強磁場浮現到太陽表面,該區域的背景溫度緩慢地從6000攝氏度降至4000攝氏度,這時該區域以暗點形式出現在太陽表面。
在黑子中心最黑的部分被稱作本影,本影是磁場最強的區域。本影周圍不太黑、呈條紋狀的區域被稱為半影。黑子隨太陽表面一起旋轉,大約經過27天完成一次自轉。
長期的觀測發現,黑子多的時候,其他太陽活動現象也會比較頻繁。黑子附近的光球中總會出現光斑,黑子上空的色球中總會出現譜斑,其附近經常有日珥(暗條)。同時,絕大多數的太陽爆發活動現象也發生在黑子上空的大氣中。
因此,從太陽大氣低層至高層,以黑子為核心形成一個活動中心——太陽活動區。黑子既是活動區的核心,也是活動區最明顯的標志。
太陽大氣中充滿著磁場,磁場結構越復雜,越容易儲存更多的磁能。當儲存在磁場中的磁能過多時,會通過太陽爆發活動釋放能量,太陽耀斑即是太陽爆發活動的一種形式。
長期的觀測發現,大多數耀斑都發生在黑子群的上空,且黑子群的結構和磁場極性越復雜,發生大耀斑的幾率越高。平均而言,一個正常發展的黑子群幾乎幾小時就會產生一個耀斑,不過真正對地球有強烈影響的耀斑則很少。
太陽風是帶電粒子的一種近乎強勁的外溢。它們從太陽的日冕釋放到行星際空間。這些微粒主要是質子和電子,它們以每秒200—900千米的速度在地球軌道附近移動。其密度雖低(約8/厘米3),但還能和地球的*磁層相互影響。
太陽會在太陽黑子活動的高峰時產生太陽風暴,它是由美國“水手2號”探測器于1962 年發現的,它是太陽因能量的增加而使得自身活動加強,從而向廣袤的空間釋放出大量帶電粒子所形成的高速粒子流,科學家把這一現象比喻為太陽打“噴嚏”。
由于太陽風中的氣團主要內容是帶電等離子體,并以每小時150 萬到300 萬公里的速度闖入太空,因此它會對地球的空間環境產生巨大的沖擊。
日珥是通常發生在色球層的,它像是太陽面的“耳環"一樣。大的日珥高于日面幾十萬千米,還有無數被稱為針狀體的高溫等離子小日珥,針狀體高9000多千米,寬約1000千米,平均壽命5分鐘。
日珥出現時,大氣層的色球酷似燃燒著的草原,玫瑰紅色的舌狀氣體如烈火升騰,形狀千姿百態,有的如浮云,有的似拱橋,有的像噴泉,有的酷似團團草叢,有的美如節日禮花,而整體看來它們的形狀恰似貼附在太陽邊緣的耳環,由此得名為“日珥”。
參考資料:
參考資料:
參考資料:
參考資料:
五、太陽風暴是什么?發生在太陽大氣的哪一層?
太陽風暴發生在日冕層,是指在太陽的日冕層的高溫(幾百萬開氏度)下,氫、氦等原子已經被電離成帶正電的質子、氦原子核和帶負電的自由電子等。
這些帶電粒子運動速度極快,以致不斷有帶電的粒子掙脫太陽的引力束縛,射向太陽的外圍,形成太陽風暴。 太陽風暴的速度一般在200-800km/s。 一般認為在太陽極小期,從太陽的磁場極地附近吹出的是高速太陽風暴,從太陽的磁場赤道附近吹出的是低速太陽風暴。太陽的磁場的活動性是會變化的,周期大約為11年。
六、極光發生在大氣層中的什么位置?
電離層 極光(Aurora、Aurora Borealis、Polar light或Northern light)出現于星球的高磁緯地區上空,是一種絢麗多彩的發光現象。
而地球的極光,來自地球磁層和太陽的高能帶電粒子流(太陽風)使高層大氣分子或原子激發(或電離)而產生。極光常常出現于緯度靠近地磁極地區上空,一般呈帶狀、弧狀、幕狀、放射狀,這些形狀有時穩定有時作連續性變化。在南極稱為南極光,在北極稱為北極光。極光產生的條件有三個:大氣、磁場、高能帶電粒子。這三者缺一不可。極光不只在地球上出現,太陽系內的其他一些具有磁場的行星上也有極光。七、耀斑是什么?耀斑現象發生在太陽的什么地方?
耀斑的別稱又叫色球爆發,所以當然是出現在太陽大氣中的色球層。而且不是主要出現而是所有,100%的耀斑都是在色球層出現。并且和太陽黑子同時出現,在太陽黑子的上方。
太陽一共分為六層,其中外三層才是高中地理課本中所講的太陽大氣。所以樓主的問題嚴格來說應該是:耀斑出現在太陽大氣的哪一層。
告訴你一個簡單的記法:耀斑就像色斑一樣,當然出現在帶色的位置。所以是色球層。
八、雷電是一種大氣中的什么現象?
雷電是大氣中的一種放電現象。雷電具有雷電流幅值大、雷電流陡度大、沖擊性強、沖擊過電壓高的特點。雷電具有電性質、熱性質和機械性質等三方面的破壞作用。
九、在通過地球大氣層時,太陽輻射會發生什么現象?
大氣層又稱大氣圈,是因重力關系而圍繞著地球的一層混合氣體,是地球最外部的氣體圈層,包圍著海洋和陸地,大氣圈沒有確切的上界,在離地表2000~16000公里高空仍有稀薄的氣體和基本粒子,在地下,土壤和某些巖石中也會有少量氣體,它們也可認為是大氣圈的一個組成部分,地球大氣的主要成分為氮、氧、氬、二氧化碳和不到0.04%比例的微量氣體,這些混合氣體被稱為空氣,地球大氣圈氣體的總質量約為5.136×10^21克,相當于地球總質量的0.86%,由于地心引力作用,幾乎全部的氣體集中在離地面100公里的高度范圍內,其中75%的大氣又集中在地面至10公里高度的對流層范圍內,根據大氣溫度垂直分布和運動特征,在對流層之上還可分為平流層、中氣層、增溫層等。大氣層保護地表避免太陽輻射直接照射,尤其是紫外線;也可以減少一天當中極端溫差的出現。
十、太陽大氣由內向外分為哪三層?各層發生什么現象?
太陽大氣層從里到外可分為光球層、色球層、日冕層。大氣層,是因重力關系而圍繞著地球的一層混合氣體,是地球最外部的氣體圈層,包圍著海洋和陸地,大氣層的厚度大約在1000千米以上,但沒有明顯的界限。
光球層是太陽大氣最低的一層,即一般用白光所觀測到的太陽表面“厚度僅500公里左右”。我們接收到的太陽能量基本上是光球發出的。因此,太陽的光譜實際上就是光球的光譜。
色球層是太陽大氣的中間層,平均厚度為2000千米。密度比光球層稀薄。溫度有幾千至幾萬攝氏度;但發出的光只有光球層的幾千分之一。
日冕是太陽大氣的最外層,可以延伸到幾個太陽直徑,甚至更遠。它的亮度僅為光球的百萬分之一,只有在日全食時或用特制的日冕儀才能看見。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