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氣污染現象有哪些? 大氣污染控制技術有哪些?
一、大氣污染現象有哪些?
環境污染,主要包括大氣污染、水污染、固體廢物污染、噪聲污染。其污染現象主要有:
1、大氣污染的現象:出現霧霾、空氣有異味(臭味、辣味、腥味、酸味等)、煙塵, ... ...
2、水污染:水體有顏色(變黑、變綠、變灰等)、水體有臭味、水體有熱氣、水體冒泡;
3、廢渣污染:白色污染、垃圾堆放滲漏廢水臭味、垃圾焚燒冒黑煙、垃圾違法排放占地污染;危險廢物以及放射性廢污染事故性污染危害;
4、噪聲污染: 工業農業等機械運作轟鳴聲、鞭炮燃放聲、建筑施工聲、陸海空交通噪聲、爆破爆炸聲;
二、大氣污染控制技術有哪些?
大氣污染控制可以分為大氣除塵,除雜,除臭,消毒等 除塵有布袋除塵、靜電除塵、噴淋等 除雜為廢氣處理,如脫硫,有濕法、半干法、干法 除臭有生物除臭、生物濾塔除臭、活性炭除臭等
三、大氣污染的危害有哪些?
大氣是各種氣體的混合物,大氣污染是飄塵、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碳氫化物、氧化物以及砷、鉛、鎘等各種重金屬。人為造成的大氣污染對人體影響最大,clarkson空氣空氣凈化器將大氣污染的危害分為慢性中毒、致癌作用和急性中毒三種。慢性中毒:大氣中化學性污染物的濃度一般比較低,對人體主要產生慢性毒害作用。科學研究表明,城市大氣的化學性污染是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和支氣管哮喘等疾病的重要誘因。
拓展:
大氣污染的損害作用是多方面的,它既危害人體康,又影響動物、植物的生長,破壞經濟資源,嚴重時改變大氣的性質。對人體健康的危害成年人平均每天需十幾公斤氣,比食物和水的需要量多幾倍。受污染的大氣進入體,可導致呼吸、心血管、神經等系統疾病或其他疾病。
四、有哪些大氣污染及類型?
大氣主要污染物
1、二氧化硫 3、氮氧化物 5、光化學氧化物
基本信息
中文名 大氣主要污染物
分類 室外和室內大氣污染物
主要包括 粉塵/可吸入顆粒物、二氧化硫
危害
人體健康
基本內容
室外大氣污染物主要包括:粉塵(可吸入顆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合物、一氧化碳等;室內空氣污染物主要包括:甲醛、氟利昂,廚房油煙[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丙烯醛、苯并(a)芘等]、煙草燃燒的煙霧[一氧化碳、尼古丁、醛類、苯并(a)芘等]以及放射性物質等。
主要大氣污染物有以下幾種:
1、二氧化硫 SO2:
二氧化硫是一種常見的和重要的大氣污染物,是一種無色有刺激性的氣體。二氧化硫主要來源于含硫燃料(如煤和石油)的燃燒;含硫礦石(特別是含硫較多的有色金屬礦石)的冶煉;化工、煉油和硫酸廠等的生產過程。
2、懸浮顆粒物 TSP(如:粉塵、煙霧、PM10)
3、氮氧化物 NOx
一氧化氮、二氧化氮等氮氧化物是常見的大氣污染物質,能刺激呼吸器官,引起急性和慢性中毒,影響和危害人體健康。
氮氧化物中的二氧化氮毒性最大,它比一氧化氮毒性高4-5倍。大氣中氮氧化物主要來自汽車廢氣以及煤和石油燃燒的廢氣。
4、揮發性有機化合物VOCs(如:苯、碳氫化合物、甲醛)
5、光化學氧化物(如:臭氧 O3)
6、溫室氣體(如:二氧化碳、甲烷、氯氟烴)
五、大氣污染防治途徑有哪些?
1、減少或防止污染物的排放。(1)、改革能源結構,采用無污染能源(如太陽能、風力、水力)和低污染能源(如天然氣、沼氣、酒精)。(2)、對燃料進行預處理(如燃料脫硫、煤的液化和氣化),以減少燃燒時產生污染大氣的物質。(3)、改進燃燒裝置和燃燒技術(如改革爐灶、采用沸騰爐燃燒等)以提高燃燒效率和降低有害氣體排放量。(4)、采用無污染或低污染的工業生產工藝(如不用和少用易引起污染的原料,采用閉路循環工藝等)。(5)、節約能源和開展資源綜合利用。(6)、加強企業管理,減少事故性排放和逸散。(7)、及時清理和妥善處置工業、生活和建筑廢渣,減少地面揚塵。
2、發展植物凈化。植物具有美化環境、調節氣候、截留粉塵、吸收大氣中有害氣體等功能,可以在大面積的范圍內,長時間地、連續地凈化大氣。尤其是大氣中污染物影響范圍廣、濃度比較低的情況下,植物凈化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在城市和工業區有計劃地、有選擇地擴大綠地面積是大氣污染綜合防治具有長效能和多功能的措施。
3、利用環境的自凈能力。大氣環境的自凈有物理、化學作用(擴散、稀釋、氧化、還原、降水洗滌等)和生物作用。在排出的污染物總量恒定的情況下,污染物濃度在時間上和空間上的分布同氣象條件有關,認識和掌握氣象變化規律,充分利用大氣自凈能力,可以降低大氣中污染物濃度,避免或減少大氣污染危害。例如,以不同地區、不同高度的大氣層的空氣動力學和熱力學的變化規律為依據,可以合理地確定不同地區的煙囪高度,使經煙囪排放的大氣污染物能在大氣中迅速地擴散稀釋。
六、大氣污染防治措施有哪些?
大氣污染的綜合防治措施,有以下8個方面:
1、全面規則,合理布局(環境規劃);
2、選擇有利排放方式(合理排放);
3、區域集中供暖、供熱;
4、改變燃料構成;
5、限制汽車擁有量——這一點,交通部門完全可以平衡的;
6、綠化造林——這一點可以大量的集中每個人的力量!
7、擴大水域和濕地面積;
8、發展大氣污染控制技術。 大氣污染物由人為源或者天然源進入大氣(輸入),參與大氣的循環過程,經過一定的滯留時間之后,又通過大氣中的化學反應、生物活動和物理沉降從大氣中去除(輸出)。 如果輸出的速率小于輸入的速率,就會在大氣中相對集聚,造成大氣中某種物質的濃度升高。當濃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時,就會直接或間接地對人、生物或材料等造成急性、慢性危害,大氣就被污染了。
七、常見大氣污染源有哪些?
進入大氣中的污染物種類繁多,僅受到人們關注的污染物就有100多種,它們來自于三個方面:一是生活污染源,即炊事或取暖時燃燒物向大氣排放的有害氣體和煙霧。二是工業污染源,即火力發電、鋼鐵和有色金屬冶煉、各種化學工業給大氣造成的污染。三是交通污染源,即汽車、飛機、火車、船舶等交通工具在使用過程中產生的大量的濃煙、尾氣排放。另外,自然因素如火山爆發、森林火災、巖石風化等也會造成大氣污染。據統計,全世界每年排入大氣中的污染物重量大約為6億至7億噸,其中,煤粉塵約1億噸,一氧化碳約2.2億噸,二氧化硫約1.46億噸,碳氫化合物0.88億噸,二氧化氮、硫化氫等近1億噸。
八、大氣污染的形成條件有哪些?
大氣中有害物質的濃度越高,污染就越重,危害也就越大。
污染物在大氣中的濃度,除了取決于排放的總量外,還同排放源高度、氣象和地形等因素有關。 污染物一進入大氣,就會稀釋擴散。風越大,大氣湍流越強,大氣越不穩定,污染物的稀釋擴散就越快;相反,污染物的稀釋擴散就慢。在后一種情況下,特別是在出現逆溫層時,污染物往往可積聚到很高濃度,造成嚴重的大氣污染事件。降水雖可對大氣起凈化作用,但因污染物隨雨雪降落,大氣污染會轉變為水體污染和土壤污染。 地形或地面狀況復雜的地區,會形成局部地區的熱力環流,如山區的山谷風,濱海地區的海陸風,以及城市的熱島效應等,都會對該地區的大氣污染狀況發生影響。 煙氣運行時,碰到高的丘陵和山地,在迎風面會發生下沉作用,引起附近地區的污染。煙氣如越過丘陵,在背風面出現渦流,污染物聚集,也會形成嚴重污染。在山間谷地和盆地地區,煙氣不易擴散,常在谷地和坡地上回旋。特別在背風坡,氣流作螺旋運動,污染物最易聚集,濃度就更高。夜間,由于谷底平靜,冷空氣下沉,暖空氣上升,易出現逆溫,整個谷地在逆溫層覆蓋下,煙云彌漫,經久不散,易形成嚴重污染。 位于沿海和沿湖的城市,白天煙氣隨著海風和湖風運行,在陸地上易形成“污染帶”。 早期的大氣污染,一般發生在城市、工業區等局部地區,在一個較短的時間內大氣中污染物濃度顯著增高,使人或動、植物受到傷害。60年代以來,一些國家采取了控制措施,減少污染物排放或采用高煙囪使污染物擴散,大氣的污染情況有所減輕。 高煙囪排放雖可降低污染物的近地面濃度,但是把污染物擴散到更大的區域,從而造成遠離污染源的廣大區域的大氣污染。大氣層核試驗的放射性降落物和火山噴發的火山灰可廣泛分布在大氣層中,造成全球性的大氣污染。 大氣污染會導致人的壽命下降。 所謂大氣污染就是指正常的大氣中主要含對植物生長有好處的氮氣(占78%)和人體、動物需要的氧氣(占21%),還含有少量的二氧化碳〈0.03%〉和其他氣體。當本不屬于大氣成分的氣體或物質,如硫化物、氮氧化物、粉塵、有機物等進入大氣之后,大氣污染就發生了。大氣污染主要由人的活動造成,大氣污染源主要有:工廠排放、汽車尾氣、農墾燒荒、森林失火、炊煙(包括路邊燒烤)、塵土(包括建筑工地)等。 大氣污染物主要分為有害氣體(二氧化碳、氮氧化物、碳氫化物、光化學煙霧和鹵族元素等)及顆粒物(粉塵和酸霧、氣溶膠等)。它們的主要來源是工廠排放,汽車尾氣,農墾燒荒,森林失火,炊煙(包括路邊燒烤),塵土(包括建筑工地)等。 大氣污染對人體的危害主要表現為呼吸道疾病;對植物可使其生理機制受壓抑,成長不良,抗病蟲能力減弱,甚至死亡;大氣污染還能對氣候產生不良影響,如降低能見度,減少太陽輻射(據資料表明,城市太陽輻射強度和紫外線強度要分別比農村減少10-30%和10-25%)而導致城市佝僂發病率增加;大氣污染物能腐蝕物品,影響產品質量;近十幾年來,不少國家發現酸雨,雨雪中酸度增高,使河湖、土壤酸化、魚類減少甚至滅絕,森林發育受影響。酸雨是怎樣形成的呢?當煙囪排放出的二氧化硫酸性氣體,或汽車排放出來的氮氧化物煙氣上升到空中與水蒸氣相遇時,就會形成硫酸和硝酸小滴,使雨水酸化,這時落到地面的雨水就成了酸雨。煤和石油的燃燒是造成酸雨的主要禍首。酸雨會對環境帶來廣泛的危害,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如:腐蝕建筑物和工業設備;破壞露天的文物古跡;損壞植物葉面,導致森林死亡;使湖泊中魚蝦死亡;破壞土壤成分,使農作物減產甚至死亡;飲用酸化物造成的地下水,對人體有害。九、請問大氣污染防治技術有哪些?
(1)減少污染物排放。
如采取無污染或少污染工藝,采用無污染或少污染能源,改進燃燒裝置,開展資源綜合利用,加強生產過程管理等。
(2)治理主要污染源。
大氣主要污染源包括數量大、有害物多的污染源和量雖不大但毒性嚴重的污染源,前者如各種爐窯煙塵、電站排出的二氧化硫等,后者如氟化物、砷化物污染源等。
(3)種植樹木草坪。
植物具有美化環境、調節氣候、阻留粉塵、吸收有害物的功能。
(4)合理規劃。
一個地區的發展應該建立在環境影響評價的基礎上,改變能源結構,合理發展工業,建筑科學布局,充分利用有利的地形地勢和氣象條件。
(5)充分利用大氣自凈能力。
利用大氣自凈能力可以降低大氣中污染物濃度,減少大氣污染物的危害。
十、可吸入大氣污染物有哪些?
總懸浮顆粒物是指漂浮在空氣中的固態和液態顆粒物的總稱,其粒徑范圍約為0.1-100 微米。有些顆粒物因粒徑大或顏色黑可以為肉眼所見,比如煙塵。有些則小到使用電子顯微鏡才可觀察到,通常把粒徑在10微米以下的顆粒物稱為PM10,又稱為可吸入顆粒物或飄塵。
顆粒物的直徑越小,進入呼吸道的部位越深。10微米直徑的顆粒物通常沉積在上呼吸道,5微米直徑的可進入呼吸道的深部,2微米以下的可100%深入到細支氣管和肺泡。
氮氧化物 NOx
大氣污染物中的一氧化氮、二氧化氮等氮氧化物是常見的大氣污染物質,能刺激呼吸器官,引起急性和慢性中毒,影響和危害人體健康。
大氣污染物中的氮氧化物中的二氧化氮毒性最大,它比一氧化氮毒性高4-5倍。大氣中氮氧化物主要來自汽車廢氣以及煤和石油燃燒的廢氣。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