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氣環境量化標準? 河北省大氣環境標準?
一、大氣環境量化標準?
大氣環境標準,是進行大氣質量管理和評價,制定大氣污染防治規劃和污染排放標準的依據,同時也是環境部門的工作指標和監督依據。
基本信息
分類
國家標準、地方標準和行業標準
作用
大氣環境管理的科學依據和手段
學科
環境評價
大氣環境標準:
它是進行大氣質量管理和評價,制定大氣污染防治規劃和污染排放標準的依據,同時也是環境部門的工作指標和監督依據。為消除日趨嚴重的大氣污染,除抓緊對大氣污染源治理,盡量減少以致消除某些大氣污染物的排放之外,還應通過其他一系列措施做好對大氣質量的管理工作,包括制訂和貫徹執行環境保護方針政策,通過立法手段建立健全環境保護法規,加強環境保護管理等。制訂大氣環境標準是執行環境保護法規,實施大氣環境管理的科學依據和手段。
二、河北省大氣環境標準?
省生態環境廳、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組織編制的《水泥工業大氣污染物超低排放標準》《平板玻璃工業大氣污染物超低排放標準》《鍋爐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三項地方標準正式公布,自今年5月1日起對新建企業和現有企業分階段實施。
據專家測算,與原標準相比,新標準實施后,顆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可每年分別減排約1.13萬噸、4.52萬噸、7.79萬噸,將有力促進大氣環境質量改善。(光明日報全媒體記者耿建擴 陳元秋)
三、制定大氣環境質量標準的宗旨?
國務院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制定大氣環境質量標準,應當以公眾健康為宗旨,與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做到科學合理。
為保護人群健康和生存環境、促進生態良性循環所制定的在一定時間和空間內大氣中污染物質的最高允許含量的標準。是大氣環境質量管理的目標值,也是制定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進行大氣污染防治的基本依據。各國有不同的一。標準。中國于1979年正式頒布《工業企業設計衛生標準》,對居住區大氣中34種有害物質的最高允許濃度作出了規定。1982年又正式頒布了《大氣環境質量標準》。根據中國以煤煙型污染為主的特點,規定以總懸浮微粒、飄塵、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一氧化碳和光化學氧化劑為主要大氣污染物。考慮到各地區的自然環境、經濟發展水平及環境功能各不相同,對國家規定的自然保護區、風景游覽區、名勝古跡及療養地執行一級標準,對居民、商業、文化區及廣大農村執行二級標準、對當前污染較重的廠礦主業區及交通樞紐加執行三級標準。
四、1982年大氣環境質量標準?
1982年,我囯制定《大氣環境質量標準》,污染物項目有6項,總懸浮微粒、飄塵、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以二氧化氮計)、一氧化碳和光化學氧化劑(臭氧)。
五、gb3095大氣環境質量標準?
GB 3095-2012標準是關于空氣環境質量行業的國家強制標準,該標準具體編號及名稱為GB 3095-2012環境空氣質量標準。
該標準的具體情況如下:
標準規定了環境空氣功能區分類、標準分級、污染物項目、平均時間及濃度限值、監測方法、數據統計的有效性規定及實施與監督等內容。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對本標準中未作規定的污染物項目,可以制定地方環境空氣質量標準。本標準中的污染物濃度均為質量濃度。
六、1982年發布實施大氣環境質量標準?
它的制定目的是為了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控制和改善大氣質量,為人民生活和生產創造清潔適宜的環境,防止生態破壞,保護人民健康,促進經濟發展。
環境空氣功能區分為二類:一類區為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和其他需要特殊保護的區域;二類區為居住區、商業交通居民混合區、文化區、工業區和農村地區。
七、1982年發布的大氣環境質量標準?
1982年正式頒布的《大氣環境質量標準》,闡述了中國以煤煙型污染為的特點,規定以總懸浮微粒、飄塵、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一氧化碳和光化學氧化劑為主要污染物。考慮到各地區的自然環境、經濟發展水平及環境功能各不相同,對國家規定的自然保護區、風景游覽區、名勝古跡及療養地執行一級標準,對居民、商業、文化區及廣大農村執行二級標準、對當前污染較重的廠礦主業區及交通樞紐執行三級標準。
八、中國大氣環境質量標準分級的作用?
作用是為環境空氣不同功能區規定不同標準限值,照功能區的不同執行不同的標準級別,為改善和提高環境空氣質量提供根本遵循。
九、急!大氣環境標準的種類和作用是什么?
(一)大氣環境標準的種類和作用
大氣環境標準按其用途可分為:大氣環境質量標準、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大氣污染控制技術標準及大氣污染警報標準。按其適用范圍可分為:國家標準、地方標準和行業標準。
1.大氣環境質量標準:大氣環境質量標準是以保障人體健康和正常生活條件為主要目標,規定出大氣環境中某些主要污染物的最高允許濃度。它是進行大氣污染評價,制訂大氣污染防治規劃和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的依據,是進行大氣環境管理的依據。
2.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這是以實現大氣環境質量標準為目標,對污染源排入大氣的污染物容許含量作出限制,是控制大氣污染物的排放量和進行凈化裝置設計的依據,同時也是環境管理部門的執法依據。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可分為國家標準、地方標準和行業標準。
3.大氣污染控制技術標準:這是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的一種輔助規定。它根據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的要求,結合生產工藝特點、燃料、原料使用標準、凈化裝置選用標準、煙囪高度標準及衛生防護帶標準等,都是為保證達到污染物排放標準而從某一方面作出的具體技術規定,目的是使生產、設計和管理人員易掌握和執行。
4.警報標準:這是大氣環境污染不致惡化或根據大氣污染發展趨勢,預防發生污染事故而規定的污染物含量的極限值。超過這一極限值時就發生警報,以便采取必要的措施。警報標準的制訂,主要建立在對人體健康的影響和生物承受限度的綜合研究基礎之上。
十、大氣環境達標判定依據?
1、采用手工監測時,按照監測規范要求測得的監測數據等于或者低于排放限值的,即屬于達標排放。
2、采用自動監測時,按照監測規范要求測得的任意 1 h 平均濃度值等于或者低于本標準規定的限值,即屬于達標排排放。
3、若同一時段的現場手工監測數據與有效自動監測數據不一致,優先使用符合法定監測標準和監測方法的現場手工監測數據。
4、啟動、停機等非正常情況下,顆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自動監測數據可不作為達標判定依據。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