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氣的監測頻次是怎樣的?
1對有明顯生產周期的CP,對污染物的采樣和測試一般為2~3個生產周期,每個周期3~5次;2對連續生產穩定、污染物排放穩定的CP,采樣和測試的頻次一般不少于3次、大型火力發電(熱電)廠排氣出口顆粒物每點采樣時間不少于3min:3對非穩定排放源采用加密監測的方法,一般以每日開工時間或24h為周期,采樣和測試不少于3個周期,每個周期依據實際排放情況按每2~4h采樣和測試一次;標準中如有特殊要求,則按標準中的要求確定監測頻次。
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幫到你。
大氣的監測因子都是什么?監測頻率?
現行的環境空氣基本上是TSP,PM10,二氧化氮、二氧化硫、臭氧,鉛。苯并芘,氟化物,頻次臭氧是小時值,鉛是年均值,季度均值,苯并芘是日均值,氟化物一般是小時均值,日均值,其余都是年均值,日均值,小時均值,一般來說只有做整個區域大環境的才有年均值,平常的現狀一般做的都是日均值,小時均值,日均每天至少18小時,小時均值每天至少4個。
污染物的就有氮氧化物,二氧化碳,剩下的打出來太累了,自己去看吧
環境空氣 環境空氣質量標準GB3095-1996
污染物 大氣污染物綜合排放標準.pdf
標準應該還沒有變
測量pm2.5的儀器是什么
王躍思說PM2.5
當人們為公開PM2.5數據而振奮時,王躍思卻并沒有體會到同樣的欣喜。對于科學家們而言,現實的困難正橫亙在眼前——最顯而易見的問題是,目前人們還找不到一種能夠實時準確測量PM2.5質量濃度的技術方法和儀器設備,進而得到準確并且被廣泛認可的觀測數據。
現有的技術水平下,實時測量PM2.5質量濃度的儀器大致有三類。第一類是以“石英微量震蕩天平法”為基本原理的儀器,優點是PM2.5的質量變化與石英微量天平震蕩的震蕩頻率變化之間有明確的定量關系,缺點是目前的技術無法解決樣品中揮發性和半揮發性物質的損失,導致測定結果被認為偏低。第二類是以“β射線法”為基本原理的儀器,本身的測定原理是居于兩個假設,其一是儀器的石英采樣濾膜條帶均一,保證“零點”不變,其二是采集下來的PM2.5粒子均一,對β射線的衰減強度一致,而上述兩個假設往往是不成立的,因此測定數據往往被認為“偏高”;第三類是以PM2.5粒子光散射為基本原理的儀器,是靠粒子對光的散射先測定出來粒子的數量和體積,最后折合成質量濃度,但粒子的密度是變化的,因此,所得數據被認為不準確。
在實際監測中,這三種儀器得到的數據各不相同。事實上,它們在學界都存在很大爭議,在濕度過高或污染物濃度過大的情況下,三種方法所測定的數據差別更大,根本無法比對。
企業環保委外檢測檢測幾次有什么國標嗎
一般都是為了完成上一級管理部門下達的任務,有每月一次的,每月兩次的,三次的,四次的,還有每季度一次的,每年兩次的,每年一次的,何種任務何種頻率是按照環境管理部門的需要,還有臨時下達任務等等,每月一次的一般是當地的水源或主要河流,監測項目參照地表水環境標準的全部項目監測,每月多次的或臨時任務都是為了監控某個排污斷面或出境水斷面而下達的,另外,每個監測部門每年有一個年度任務,上面明確標出監測項目、點位和頻次,臨時任務另算。
剛翻了一下環保法,第二章 監督管理 有一句可以參考
環境保護規劃的內容應當包括生態保護和污染防治的目標、任務、保障措施等,并與主體功能區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城鄉規劃等相銜接。
我理解為他們想什么時候監測就什么時候監測。正好解釋了我的第一段話。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